溫|李秋紅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智庫
"我家住在解放路"自7月23日在國家廣播電台播出以來,全國累計人口已達4228.25萬人次。

《我家住在解放路》是一個大型媒體項目,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湖南電台統籌策劃,全國70家廣播電台聯合制作,人民日報國家黨傳媒平台、騰訊新聞聯合制作。
70家廣播電台聚焦"解放之路"的曆史縮影,通過各自城市的不同解放之路,講述70年來70條解放之路的不平凡故事,共同完成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宏大主題。
這是通過堅持以湖南廣播為代表的國家廣播媒體,堅持正确創新,堅持一體化傳播,探索整體規劃,攜手合作,開拓新模式,擴大廣播媒體影響力的成功嘗試。
12月23日,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召開調研會議,得到了各方專家的高度評價。
小切口反映大主題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如何做好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宣傳工作,是廣播公司的一項重要任務。湖南廣播電視台及其聯結的70家全國性廣播媒體通過"我家生活在解放之路"這一小截取,不斷創新,建構媒體傳播矩陣,圓滿完成了這一宏大主題的宣傳。
總署宣傳部部長高昌立認為,"我家生活在解放之路上"對廣電系統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遵循"小、大、積極",即小切口、大感情、正能量的創作法則,通過小切口來展現宏偉的宏大主題, 小故事講大真相,一粒沙子看世界,滴水看太陽,在小人物身上反映大時代的榮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協會秘書處書記馮海清指出,該計劃是聰明和創造性的。在宏大叙事中,找到"解放之路"的小切口,找到與觀衆的心理聯系點,通過個人生活在解放之路上,連接配接全國人民的情感關懷,并通過一條道路來反映新中國70年的進步,在時代、大變革中, 解剖學是橫截面的,樹立了一個裡程碑,将無線電台連接配接在一起,促進融合,接地空氣,感受,相當正能量。
總局監察中心副主任肖方榮表示,節目帶來的重要啟示是,宣傳的主旋律要踩到大地,仰望星空,關注眼前的人,身邊的事物,從中深入挖掘題材, 講述一段美好的曆史,更人性化的關懷新中國故事。
湖南省宣傳部委員、副巡視員李瑩認為,節目從不同城市的"解放之路"中取材,客觀、真實、生動地展現了人民走向幸福、民族複興、國家強勁的勢頭,唱出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湖南廣電傳媒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牛偉峰認為,通過解放之路,可以讀懂70年來中國特色的輝煌。
在當今全媒體時代,如何播出節目脫穎而出,在保持權利的同時離不開創意第一,規劃為需要。
《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董事鄧凱認為,創作團隊找到了一條折射共和國曆史的道路,一條連接配接曆史與未來的道路,一條見證痛苦與幸福的道路,一條承載榮耀與夢想的道路。中國陸地上的這些解放之路,不僅是國家快速發展的經驗證據,更是每個人溫暖記憶的載體,一條道路喚醒了成千上萬人的難忘記憶。
《新聞前線》值班總編輯楊芳秀認為,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通過這個節目,可以在新的傳播政策和叙事方式的幫助下,深刻而永恒地展現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這正是我們今天主流媒體"不忘初"應該肩負的責任。 并記住使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蘭德教授提出的"四點理論"給同志們帶來了許多啟示。他認為,視聽機構、視聽節目要做到"溝通、引導、影響、信譽"等四大"力",應該像錘子一般找到正确的"點"。即通過尋找共同點來增強可信度,挖掘爆發點以提高權力的傳播,站在制高點進行改進指導,找到正确的焦點來提高影響力。
演奏融合交流交響曲
《我家生活在解放之路上》緊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指揮槍高舉,湖南台灣先鋒規劃,全國70電台集體創作,132電台集體發聲,報道了70集全市獨具特色的《解放之路》故事,集聚、壯麗,共同奏響了70年中國篇章的贊美交響曲。
專家們一緻認為,當地廣播媒體自發的大規模聯盟值得鼓勵和倡導。在傳統媒體面臨困難時,如何跟上創新,整合各自戰戰的宣傳資源,發揮更大的宣傳效果,值得業界深思。
中國影視新聞協會副會長翟繼紅指出,為了更好地發揮行業組織的凝聚力,全國廣播媒體可以探索和搭建一個全國性的商業項目平台,推動大規模、集約化發展。
"菊是一團火,散落就是滿天繁星",這個集結動作就是把"滿滿的星星"變成"火",把公衆的喧嚣的廣播協調成一首錯位、有力的交響樂。對于廣電媒體來說,組織的項目是一個教育訓練團隊,提高腳、眼、腦、筆力的生動實踐。
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主任劉章宇說,從中國共産黨的發源地上海,到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從哈爾濱到高原明珠拉薩,從南昌到遵義,從瑞金到長沙,從三亞, 中國最南端的城市長春,北臨全國,節目覆寫23個省、五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70個廣播電台、音像網際網路媒體緊密相連的媒體。
作為項目參與方代表的廣西台灣綜合廣播副主任孟建梅認為,通過參加此次活動,拓寬了傳播視野,教育訓練團隊,提高了大主題宣傳整合能力,地方電視台從自身媒體創新的發展中受益匪淺。
蘇州廣播傳媒中心主任麒麟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在高品位創意的帶領下,跨區域融合,聯合艦隊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台灣本土内容的覆寫面和傳播力,比過去有了更多的創新和推廣。
尼爾森網絡資料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牛爽提供了一組資料,節目自7月23日登陸全國廣播電台以來,累計覆寫全國4228.25萬人次。
全媒體縱深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促進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要利用資訊革命成果,促進媒體整合深入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夯實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作"兩個一百年"目标和中國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援。國家。
"我家生活在解放的道路上"響應總書記的号召,在推動媒體深入傳播方面,做大做強主流輿論作出了積極嘗試。
節目播放了一系列媒體"組合拳",除了播出多頻共振外,還結合人民日報國家黨傳媒平台、騰訊新聞聯合産品,創新建構了以"圖形文字、音視訊、線上互動傳播"等形式呈現的媒體傳播矩陣:
推出70集大型電台報道、7集湖南衛視專線報道、騰訊手機QQ"民族牌解放之路"互動平台、何去網"打拳解放之路"互動産品,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同名專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科學認識網絡通信規律,提高網際網路治理水準,讓網際網路這個最大的變數,成為職業發展中增量最大的。
如今的媒體融合傳播是融合廣播、電視和視聽新媒體之間的傳播,兩個微端、多屏互動、多頻共振、線上線下互動等,通過"報、網、端、微、屏"等多種資源,實作媒體傳播的全屏傳播,任重道遠。
中國廣州總聯合會副會長王星認為,在當今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廣播機構必須找到适合自己發展的正确道路。《我家住在解放之路》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創新和探索,在制作音頻、廣播節目的同時兼顧了視訊、圖檔、文字等方面,内容産品更加多樣化立體。
同時,他提出,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轉型更新廣播媒體,如何重構産業體系,這事關生死存亡,值得行業深思。
總局黨委書記、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燕南認為,這個節目不僅是一檔傳統的廣播節目,也是一檔媒體節目,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媒體向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精神下的重要訓示, 湖南廣電作為全國廣電媒體的代表,堅持誠信創新,堅持一體化傳播的重大宣傳計劃,是探索全國廣播媒體聯合、聯合合作的一次成功嘗試,擴大廣播媒體影響力的成功嘗試就是開辟圖書出版等全媒體傳播管道, 電視、網際網路、移動新媒體等,在媒體整合實踐中具有一定的示範價值。
湖南廣播媒體中心創新研發部主任鐘啟華認為,《我家活在解放之路》系列報道順應社會轉型和媒體融合的趨勢,具有網際網路思維,遵循新聞傳播和新媒體發展規律。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電影電視學院教授戴青認為,該項目是建構媒體融合工程的關鍵一步,但仍需打破廣播的局限,從功能體驗延伸到媒體類型和題材,隻有各方面融合,才能真正實作多共生媒體的新生态。
雖然研究所短而長,但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和靈感。湖南台灣守正創新,成功探索了一檔廣播節目在媒體環境中如何深入挖掘,使跨地區、跨媒體融合的傳播形成了長遠的效果,形成了宣傳合作機制媒體傳播新模式的新路徑。
從湖南台灣的創新實踐中,我們也可以延伸思維,在本土媒體組織、傳統媒體和新傳播機構之間,平台節目播出和營運可以探索出路,采取制作與廣播分離、統一策劃、統籌協調的方式,讓合作轉變為長期合作,淺層合作轉變為深度合作, 并鞏固和完善了品牌效應的形成機制,進而産生更廣闊的影響力的THE品牌效應,實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