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彙報演出現場。 王題題 攝
中新網杭州10月25日電(王題題)“噤咚噤咚噤咚咚,歡喜鑼鼓敲起來……”10月25日,伴随着《光輝曆程一百華誕》的表演,拉開了“赓續匠心慶百年華誕”202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非遺曲藝教育訓練班彙報演出的序幕。
該彙報演出旨在夯實非遺曲藝傳承人才隊伍基礎,鍛造一支高素質非遺曲藝文化人才隊伍,打造有較強先進文化引領能力的非遺曲藝人才方陣,為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注入強大的文化力量。
非遺曲藝表演。 王題題 攝
據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是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作,旨在為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提供高校的教學資源支援。此次彙報演出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主辦,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指導,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承辦,演出的曲種基本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衆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曲藝更是中華民族藝苑中的一朵奇葩。浙江曲藝源遠流長,魅力獨特,現有國家級曲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24個,涉及23個曲種27個保護地,浙江省級曲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49個,涉及39個曲種62個保護地。方言俚語的曲藝曆經1500多年的發展,至今活力依舊。
現場,紹興攤簧(鹦哥戲)、紹興平湖調、湖州三跳、紹興蓮花落、溫州鼓詞、平湖钹子書等非遺曲藝的傳承人同台獻藝,為衆人獻上了一場包羅萬象、精彩荟萃的浙江非遺曲藝演出,吸引了24.7萬人次線上觀看直播,也為持續一個月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畫上圓滿句号。
今年10月,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多部委聯合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研修教育訓練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再一次作為浙江五所高校之一、浙江省唯一一所高職院校位列其中。
“這是對我校非遺研培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殷切期望。”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周麗芳笑着告訴記者。是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在該研培計劃的課程設定和教育訓練專家選擇上,可謂用心良苦。
周麗芳說,“學校聚焦新時代非遺曲藝傳承人群的培養提升,今年精心安排了近一個月的“理論課+基礎課+實踐訓練課+觀摩交流研讨+展示”整體課程,并邀請了一大批浙江省内外曲藝名家、高校曲藝研究專家等為學員授課,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産曲藝傳承人才的綜合素質及專業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可喜的是,此次研培取得了良好的立體化的教育訓練效果。對此,該彙報演出導演周雲娟表示,“這是我第二年擔任這項研培計劃教育訓練彙報演出的總導演,兩年的授課、排練演出過程,給我非常深的感受。學員們的作品契合時代,具有典型的浙江特色。學員們整體風貌與表演能力提升很快,教育訓練展演夯實了非遺曲藝傳承人才隊伍基礎。”
作為參與該研培計劃的學員之一、紹興平湖調演員朱澤钰也深有感觸。他表示,在近一個月的教育訓練中,浙江各個曲種都擦出了不同的火花,也讓他對自己所從事的曲種有了新的感悟與提升。(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