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口語"
主講人:王先榮
曾任中國園林學會第四、五屆副會長,現任中國園林學會常務理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園林》主編、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
播出日期:2021年6月12日
主題:讓每個人都住在花園裡
精彩的評論
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在花園裡。《中國園林史》是一本博大而深刻的曆史書,隻有我們真正深入、系統地學習這本曆史書,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中國的土地,并為現代和未來的中國建立彈性、可持續的生态環境支撐體系,協調勞動與自然的平衡, 維護土地和城市的安全,把這個系統變成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詩意景觀。
本期《口語》邀請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王先榮帶我們到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中國園林和園林文化。
中國古典園林 - "雖然是人做的,卻像天地一樣"
花園是理想樂園在人們心中的投射,在地球上建造花園就是為了實作人心中的理想環境。世界各地的園林都不同,那麼中國園林有什麼特點呢?
蘇州園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文藝園林的最高成就,王先榮以自己最喜愛的耦合園林為例,帶大家了解中國古典園林之美。以耦合園的名稱為例,耦合園的原名與公園有關,取自陶元明的《回歸道》中的"園林日涉足樂趣,雖然門是設定的,而且經常關着",寓意公園主人向往隐蔽、安靜的生活。在被神人改成耦合花園的名字後,代表他們倆回歸,視野的田野。王先榮說,中國人是山水風格的心,以客體為心靈,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園林銘文來表達。
中國園林的另一個特點是家庭園林的融合,而把中心留給景觀,所有的設計都是按照自然原因,獲得自然的情趣,整個園林就像一幅山水畫。雖然園林的空間有限,但通過園丁的巧妙設計,讓人看不到盡頭。是以當人們走進園子裡,他們覺得空間和時間是無限的,盡管眼前的一切都是人創造的,就像天堂一樣。我們的生活和性格被釘在大自然的山脈和水域上。
耦合花園照片
中國人以園林的形式建設城市
王祥榮帶觀衆跳出牆外,升到天上數百米的耦合園頂,會發現聯軸花園三面都被水包圍,會繼續将視線提升到聯軸公園頂部幾公裡以上的天空之上, 會發現蘇州與周邊景觀緊密相連。蘇州以西的一連串山丘阻擋了太湖泛濫的可能性,人們慢慢地将水梳入城市,以保證人們的需求,于是蘇州成為了一座水街城市。
俯瞰蘇州市
這是中國城市的縮影,杭州也是如此。杭州西湖不僅保證了在大雨中,山水不淹沒城市,而且提供了周邊農田的灌溉,也為杭州居民提供了飲用水源,但表示沒有西湖就沒有杭州。經過數千年的西湖連續疏浚和管理,蘇偉、白泯儀等先後主持了西湖疏浚工作,疏浚出淤泥堆入島内,修繕橋梁、植物......慢慢地,慢慢地把西湖變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為今天的風景。
當我們放眼整個中國,太湖平原、都江堰、河套地區......每個地區的水網經過數千年的梳理,都是中國水網,結果是一個滋養土地,發展農業,培育人民,風景如畫的宜居城市。
王先榮說,中國人是建園林的方式來建城市,我們的城市是大花園,因為它是中國人的理想——如風景如畫、山水如畫。
西湖 - 三湖印第安月亮
俯瞰杭州市
把城市變成美麗的風景,
讓每個人都住在花園裡
從曆史上看,這些水系支撐着農業,中國應該如何建立生态環境支撐體系,支撐中國快速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王顯榮也帶來了他的思考和實踐成果。
2000年前後,西湖面臨水污染、旅遊超負荷等問題,因為西湖水源——山水交彙的地方淤積,需要将被占領的土地歸還給西湖。王顯榮參照西湖古畫來決定湖面面積和修複體外觀。最後,西湖恢複了與古畫中一樣的質樸外觀,使西湖山水重新連接配接在一起,淹沒其中的風景重新浮現,使杭州市真正成為山、湖、依托的景觀城市。
(南宋)李偉《西湖卷》
修複後的西湖向西推進區
中國人通過幾千年的努力,将這片土地梳理成一個依賴山水的宜居城市。今天我們需要建構一個有彈性和可持續的生态支援體系,并在人類住區城市範圍内把它變成一片大地景觀,讓每個人都被花園包圍,讓每個人都能真正生活在花園中。
講座亮點
圖文由北京林業大學園藝學院提供,部分圖檔取自"演講"欄目視訊,如有侵權行為,請通知删除。
攝影:中國園林學會
王顯榮:讓大家住在花園裡,今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