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國風音樂喚醒古典記憶

作者:光明網

旁白:原音音樂團隊尹詩聽總裁、音樂制作人小軒

我曾經是一個追逐夢想的少年,隻有一個人來到北京,做了10年的職業音樂家。中國流行音樂的許多元素都是進口的,将中國元素融入流行音樂是許多音樂家畢生努力的方向。而陰詩聽就是這樣一支用流行音樂來表達中國文化内涵的音樂團隊。

在以往的綜藝節目中,民族音樂很少被聽到,但近年來卻因為背後有一群人而頻頻被聽到。在我看來,民族風格的音樂必須有民族樂器才能舉行。在創作《人種》時,我演唱後的人聲增加了很大一部分古筝獨奏,讓傳統民間音樂成為主角。在保留漢韻的基礎上,我也追求文字的普及和講故事,将虛構的故事融入二十四節,提醒大家特定節日的到來。除了源自《空山新雨後》的古詩《人》,改編自王昭君的傳說《紅趙願》,這些都是古典元素的現代呈現。

現在,《滿語》成了一首流行歌曲,海外平台已經突破了1億,但是我們一路走來,但還是特别坎坷。我們從網際網路出發,聚集了一群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界有着相同想法的90歲網友。在傳統唱片公司、音樂平台和媒體的眼中,我們一直是"少數派"的網絡組織。事實上,樂團成立之初,我以為就算我們的音樂從未得到廣泛認可,也要走自己的路,在"少數派"的道路上做得更多、更深、更精緻。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并不特别關心我們身上的網絡标簽。

我把自己比作"登月釣魚",因為我想實作的目标離現實有點遠,但我會堅持下去。聲音詩歌聆聽将繼續用音樂喚醒隐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古典記憶,繼續實踐從傳統文化IP創作流行音樂,與民族風格音樂共同成長。

(項目組:光明日報見習記者王梅英《光明日報》記者王思敏、周孟雙、蔣新軍、康偉偉)

光明日報 (6月29,2020 0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