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珠海:推動橫琴開發建設 加快轉型跨越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

珠海:推動橫琴開發建設 加快轉型跨越發展

珠海粵澳合作中藥科技産業園南方日報記者 關明榮

誠摯委托

橫琴具有粵澳合作的内在優勢,應加強政策支援,豐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産業,推動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2018年10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珠海,考察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藥科技産業園和格力電器有限公司。"建設橫琴新區的初衷是為澳門工業的多元化發展創造條件""要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标,就要有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的雄心和精神"......用健全的話語激勵珠海乾部群衆做改革開放的銳利戰士。

珠海堅持以珠澳合作發展橫琴為指導,加快建設橫琴粵澳深合作區,着力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向"大強""大優"跨越式過渡,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代國際經濟區。

推動粵澳深度合作邁入新階段

牢記橫琴發展建設的初心,三年來,橫琴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全力為澳門工業的多元化發展創造條件,不斷增強澳門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截至今年8月底,橫琴已注冊商業主體5.5萬餘家,注冊資本超過3萬億元,其中澳資企業4500餘家,注冊資本1300多億元,成為澳屬内地企業最集中的地區。

在新征程中,橫琴開發建設開啟了曆史新篇章。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建設總體規劃》正式釋出,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标志着合作區進入全面落實、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在橫琴創業已成為澳門許多年輕人的首選。澳門青年企業家黃寅每天往返于澳門和橫琴之間,合作區的建立讓黃寅對這裡的熱情和活力有了深刻的認識,"随着秦秦與澳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橫琴這片土地将為澳門的年輕人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後,新機構進入了高效運作的軌道。在聚光燈下,一個接一個的"第一"誕生了。橫琴粵澳深合作區綜合服務中心迎來了首批營業執照申請人,誕生了五家澳資企業。澳門盧德忠創立了澳門彙(廣東橫琴)國際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成為合作區管理機構後揭牌後首批"誕生"的企業。頒發了第一份施工許可證,準許了第一份外國商業保險許可證...合作區呈現出充滿活力和效率的新氣象。

"橫琴計劃"釋出一個多月後,合作區新增企業520多家,注冊資本超過100億元。其中,新增澳資企業近100家,注冊資本13億元。

粵澳深度合作進入新階段。"粵澳共管共享共建,是全新的設計和安排,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無前例可循。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常務理事李維農表示,管理體系将不斷優化完善,為合作區、澳門、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示範,推動"一國兩制"穩步向前發展,推動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整體發展。

中醫藥産業聚集效應正在逐漸形成

走進分子狀态(珠海橫琴)中藥健康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股淡淡的中藥味就來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新成員,在工業4.0标準架構的基礎上,架設了現代中藥無人化生産線。公司董事長周躍生表示,希望結合秦澳的資源優勢,共同推動中醫藥的标準化、産業化、現代化,讓"澳門制造"的現代中藥走向世界。

"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産業"是橫琴計劃明确提出的産業方向之一,中醫藥大健康産業也是澳門産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是粵澳合作架構協定的第一個項目。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宏,時刻記得總書記來訪時說過:"中藥是中華文明的寶藏。要深入探索中醫藥寶庫的精髓,促進産科結合,促進中醫藥産業化和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如今,工業園吸引了210家注冊企業,其中50家在澳門培育,逐漸形成了中藥行業的集中效應。

澳噴油制藥是澳門本地中藥生産企業,在園區内孵化,其生産的蓮蓉醬等外藥品種,已完成在莫三鼻克植物藥注冊。"産業園與内地豐富的人才資源相接,為産品走向世界開辟了管道,并配備了中國和歐盟認證的世界級實驗室和中試工廠中的房間,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高端的公共研發平台。公司技術開發總監劉迪恒認為,産業園的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進駐工業園區的生物制藥企業正在取得可觀的突破性成果。其中,Levanda研制出的首批新型mRNA疫苗标準樣品,已應用于國家相關部門進行臨床研究,Emstein開發的新型幹細胞藥物經FDA臨床階段準許,ING(橫琴)藥物研究所等雙黃霧化吸入制劑等新藥,正在開展動物藥理學預實驗, 安全性前期實驗研究和藥理學研究,這些轉化結果正在使這裡成為珠海生物制藥技術更新的源頭。

走出國産裝置"強心"之路

走進格力電器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制造生産場景令人印象深刻:中央控制中心大螢幕,全線虛拟仿真,從産品設計、生産規劃到制造全流程數字化實施;

自2018年以來,格力電器一直堅持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推動智能制造轉型更新,引領整個産業鍊的轉型和發展,已為市場定制了工業機器人內建應用、大型自動化生産線解決方案。

不僅針對消費端,格力專心打造面向企業端的智能制造裝置,涵蓋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伺服機器人、智能儲存設備、智能檢測裝置等10多個領域10多個規格。其中,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部件包括控制器、驅動器、伺服電機和變速箱,格力通過技術研發和生産。

格力電器創新發展,推動珠海制造業高品質發展是一個縮影。今年8月,曆時一年多完成二次修訂的《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進一步彰顯了珠海打破科技創新發展體制壁壘,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體系的決心。 引領創新開發區。

這個在20世紀90年代以"科技獎"聞名于全國的城市,再次發出了科技創新的強烈聲音,吸引了更多的企業走上自主創新之路。

經曆過的人說

于元祥,珠海恒琴媽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充分發揮廣東、澳洲優勢,向世界推廣中醫藥

南方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通路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以來,園區發生了哪些變化?

于元祥:近三年來,工業園區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園區孵化器長期沒有建成,硬體設施不夠完善,很多企業才剛剛開始安頓下來。此後,園區一直努力創造更好的條件幫助企業,特别是在澳門,澳門的企業數量增加了好幾倍。

南方日報:從工業園區經理,到園區企業代表,感受一下目前的創業和商業環境?

于元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在軟環境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對接外部資源和國際貿易服務等。這些優勢主要得益于園區是粵澳合作架構協定的首個落地項目,得到了澳門和廣東兩國的支援。此外,澳門與葡語國家長期建立的聯系和淵源,也賦予園區中醫藥産業與生俱來的國際化優勢。

南方日報:未來有什麼發展計劃?

于元祥:作為園區内的創業企業,我們将專注于中醫藥乃至生物制藥行業,并提供技術支援,特别是為醫藥企業的創新研發提供專業支援。從産業園來看,随着《橫琴計劃》的釋出,中醫藥産業的發展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們将充分利用廣東的資源優勢和澳門的接觸優勢,推動中藥産品走向世界葡語國家和地區,進而指向周邊市場的表面輻射。

南方日報記者 梁漢申明義 吳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