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日,中國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正式向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頒發執照。民航申訴專員教育訓練學院在完成第一年學業後,即将迎來新學期和新學生,開啟發展的新篇章。
一年來,飛行學院在民航局黨組的關懷和上司下,高标準、高品質地推進了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院建設,推動了監察員資格能力建設任務的落實。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全面貫徹新時代黨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的絕對上司,依靠黨的建設政治保障鞏固業務發展基礎,確定中央、民航局黨組和飛行學院黨委的決策部署落實, 緊緊圍繞監察員"一品三能"的要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集中精力完成各項任務。
飛行學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院建設,黨委印發《關于加快建設一級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院的意見》,在發展戰略、責任導向、工作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飛行學院出台《關于加強監察員教育訓練管理的若幹意見》,建立健全了督察員教育訓練管理制度,與黨政一道,為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民航局局長馮正軒先生在民航申訴專員教育訓練學院牌照儀式上指出:"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的成立是民航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不是一項簡單的教育訓練工作,而是一項長期的事業, 這将在民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站在新的起點上,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将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指引下,進一步提高政治地位,圍繞民航局黨組的決策部署開展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監察員資質能力建設, 堅定不移地秉承"品質為本、人才至上、特色為本、文化為本"的辦學理念,認真踐行"立足監督,服務行業,走向世界"的辦學宗旨,按照"世界一流标準"辦學宗旨。以打造世界領先的國家級專業檢驗員教育訓練學院"為建設目标,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
高起點規劃
建立國家檢驗員教育訓練體系
安全監管是我國民航高品質發展的基本保證。為更好地推進民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構民航安全底線,民航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監察員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中國民航監察員行政執法能力評估暫行辦法》, 并對民航監察員的資格能力建設、教育訓練體系的重建等進行了重大改革和調整。
2019年12月,民航局黨組決定成立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在接到組建任務後,飛行學院十分重視,主要上司參與組織、防疫和工作兩手兩誤,先後到13個民航業務司、7個民航區域局、5個民航監管局開展調研,完成了監察員教育訓練制度改革方案, 編制監察員資格能力建設工作路線圖和其他工作。
"目前,民航檢查員存在不受監管的問題,他們害怕這樣做,他們不願意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營運能力有限,無法在公司面前發言。飛行學院黨委常委、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院長郭仁剛說。據統計,超過70%的新任監察員沒有行業背景,缺乏對行業整體情況的基本把握和對營運特點的深刻了解。建立統一、科學、規範的适合中國民航安全監管的教育訓練體系,顯得尤為迫切。
為此,飛行學院充分發揮紀律和專業優勢、營運資源和操作安全管理優勢,集中高素質教師和軟硬體資源,協調各部門與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合作,制定"二加二加一"課程體系,即一般教育訓練和專業教育訓練兩類, 引入和加強這兩個階段,以及對進階檢查員進行獨立的教育訓練。特别是針對行業意識不足、專業能力不足、行業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經過需求論證、方案稽核、試點優化、局稽核、專家評審等流程,經過34次修訂和完善,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制定了督察入門級通用教育訓練課程體系。課程涵蓋13個監管學科,包括80門課程和300學時的25門課程子產品,涵蓋整個民航生産和行業監管鍊條内容,以及各種專業子產品,填補了中國民航長期無檢驗員入門教育訓練材料的空白。
2020年9月10日,經過不到10個月的籌備,民航申訴專員教育訓練學院正式開學。同日,民航局副局長崔曉峰給第一屆監察員教育訓練班參加者上了第一堂課,強調監察員在民航工作中承擔了極其重要的職責和任務,應該重視民航監察員隊伍的建設。
自教育訓練開始以來,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共為各類監察員舉辦了20次教育訓練班,在24個班級中完成了923次教育訓練。其中,13、17個班、626個教育訓練班、7個教育訓練班和297個教育訓練班是為監察員舉辦的。過去一年,學院不斷完善課程内容體系,調整引進40小時的入門級通用教育訓練課程。"接下來,我們将進一步加強入門知識與入門業務教育訓練之間的有機接口,啟動課程優化項目。參與入門級普通教育訓練體系建設的唐偉珍教授表示,一方面是對入門式普通教育訓練中政治素質和管理能力内容的補充,另一方面是與業務部一起調整了入門級商務教育訓練的内容和模式。監察員未來的入門商業課程将分為兩個階段,線上和線下。線上階段将企業監管的所有監管标準體系轉化為線上課程,學員在學習并通過考試後獲得資格參加現場教育訓練。
"以提升監管實踐能力為宗旨,以行業治理為指導""做什麼、學什麼、缺少什麼、補什麼"是民航局黨組對檢查員的教育訓練。在線上教學階段,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充分發揮飛行學院現有實訓資源的優勢,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堅持"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突出實訓"的原則,以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為主線, 将專業的每個SID(監管事項)設定到流程中,并将監察員的監督職責與業務流程聯系起來,使學生熟悉業務流程每個環節中與檢查相對應的SID。記者在教育訓練課程計劃中發現,在教育訓練課程體系中,實踐教育訓練課程的比例超過60%,部分專業入門業務教育訓練的實踐教育訓練時數占比近50%。
"實踐教育訓練課程作為橋梁,可以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真正開始,更好地了解如何将知識融入您的日常工作,并迅速讓新的監察員進入您的角色。西南局警察局副局長姜明作為外部教學專家,肯定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事實上,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院有很多像姜明這樣的行業專家。在民航局政法司等部門的支援下,學院建立了由"局上司、知名專家、民航進階監察員、民航監管一線監察員"組成的校外教職員隊伍,100多名行業精英不僅涵蓋了各種監管專業, 還有法律,大資料,國際民航組織和其他領域。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堅持"高标準、嚴要求"的原則,通過選局、選拔高層次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等方式,分階段、有計劃地引進了專職人員25人,建立了專職教學人員隊伍, 管理團隊和安全團隊。同時,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在飛行學院二級機關教師教學的基礎上,還建立了兼具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的進階督察教育訓練教員隊伍,實作了師資生與行業師資的互補優勢。
在教學實施環節,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在飛行學院的支援下,開創了民航行業幹部教育訓練教學品質保證機制,實行飛行學院、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和負責機關的"三級監管"。教育訓練結束後,學院收集學員的建議,及時進行分析和改進。"理論與實踐教育訓練的結合幫助我們打開了飛行标準、空中交通管制、運輸、航空安全、經濟等各個專業領域的大門,讓我有一定背景的民航行業感覺大開眼界,很多新進入民航業的檢查員更加受益。來自東北自治區管理局的鄭永濤在畢業典禮上說,這是第一次檢查員一般教育訓練。
"我們的教育訓練課程注重提高學生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和法治能力的'三個能力',同時強調通過學生黨支建設培養'一品'政治素質,加強政治上司。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黨委書記羅亞光表示,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地位的作用,高度重視監察員教育訓練的政治素質和紀律作風的培養。學院在教育訓練期間設立了臨時黨支部,同時将民航局"三基地"建設、作風建設等工作要求積極融入到監察員教育訓練工作中,幫助監察員,特别是新任監察員"扣上職業生涯的第一顆紐扣",送出更多的政治卓越人物, 品行端正,紀律嚴明,業務過硬,在經營上表現優良的監察員。
發揮監管支援作用
我們将實作行業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民航局有責任為行業監管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咨詢和支援,為保持行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思想和實踐指導,促進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幫助中國民航參與國際民用航空業競争。
"行業規模的快速擴張與監管人員數量增加、人員編制限制的沖突,是制約目前監管工作高品質發展的問題之一。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要向内切入,不斷挖掘行政機關自身的潛力,進一步提高監管成效,還要充分發揮監管扶持機構的作用和力量,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開展工作。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應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郭仁剛對學院在支援民航監管中的作用有清晰的認識。
監管成效稽核是監管工作自我完善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年來,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根據民航監管的運作特點,制定了監管審計實施程式,有效發現監管工作的缺陷,建立了包括民航監管責任要求、監管目标要求、監管效率要求和責任審計在内的監管審計實施體制, 績效考核、管理周期改進有機環節,建立規範的民航監管有效性提升自我優化機制。同時,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開展了深入研究,了解國内外政府監管的相關研究、我國其他行業和部門的監管模式,了解國務院對安全生産考核的内容以及華北局、東北局、西南局等監管績效考核的工作思路, 赴華東局讨論交流《行業監管模式改革評價體系》,探讨監管審計思路;飛行學院其他中學、華北局、華東局人員,包括監管審計工作研究團隊。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在民航局政策法規司的指導下,從監管效果、監管品質、監管規範、監管效率等方面建立了監管審計名額架構,探索科學量化名額,在程式規範的基礎上反映監管工作各環節的實施水準。相關人士表示,今年9月,除行政許可工作外,預計監管審計名額體系的初步建設,并在華北局試點使用,并力争在11月征求全國意見,今年年底完成報告建議草案, 為明年的監管審計試點打下基礎。
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通過研究建立監管問題根源分析架構,為民航行政機關開展監管自查提供理論支援。目前,學院建構了持續分析監管問題成因的分析架構,分析了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監管管理原因和制度機制,確定監管自查更具針對性,逐漸建立基于"雙眼"理念的系統化分析架構,并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高監管有效性的有效途徑, 支援民航行政機關不斷改進工作,提高監管實效。
法定自查是近年來民航局推動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推動法定自查評估規範化、制度化,2021年5月至7月,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完成了六家企業法定自查評估試點工作。據介紹,試點工作建立了16項基本評價标準和28項更新标準,按照"文本一緻""文本一緻"的原則,從八個方面,包括航空公司、運輸機場、145個維修機關進行檢查。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完成了《民航機關法定自查通知(咨詢通知)》的修訂和《法定自查指南》的編拟工作,為進一步推進民航企業法定自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民航"雙眼"監管模式的研究也已形成初步成果,研究成果将為民航行政機關基于組織體系理論開展"雙眼"監管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支援,也将為民航企業開展基于"針對性組織、組織"的法律自查提供指導。 眼睛固定系統"。
推進調控理論研究
打造一流的民航治理國際合作平台
需要理論指導實踐、制度保障發展和民航治理現代化建設,客觀而迫切地需要發揮理論的引領作用。根據民航局統一部署,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正在開展中國特色民航監管理論體系的研究工作。
為確定監管理論體系的研究工作得到充足的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的支援,飛行學院以"開放共享"的理念建立監管理論的研究機制,搭建研究平台。飛行學院内,成立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研究所,為資料工程與行為科學研究所提供全面支援,并組建其他中學相關研究人員參與的科研團隊,以及浙江财經大學等政府監管相關領域的研究團隊, 中國閩大和清華大學,是通過引進校外優勢資源而成立的。目前,已經成立了一支由法律、經濟學、政治學、公共行政、安全管理、統計學等領域的進階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
學院積極推動建立中國特色民航監管理論研究重點實驗室,以民航監管理論研究為支撐,整合和總結行業監管實踐經驗,将我國民航監管經驗提升為理論體系,創新理論, 技術和标準,創新監管手段和方法,促進監管有效性的不斷提高,以更科學、更系統的理論引導監管實踐,推動民航監管改革向科學化、現代化轉變。"調控理論的研究要堅持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和靈魂,如實事求是、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是我們工作成功的法寶。在民航監管理論體系的建設和實踐中,必須堅持一切實際出發點、理論和實踐,适應中國國情,絕不能照搬。郭仁剛表示,目前,中國民航有90名進階督察,他們都有很強的研究能力,學院将通過教育訓練進階督察為他們搭建一個研究支撐平台——進階督察金理念項目, 為他們提供資金,團隊支援,共同研究重要問題。研究結果將直接提供給本局決策機構,以建立工作建議的「快速通道」,推動高級申訴專員智慧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還将整合多優勢資源,建立政經合作研究和資源共享機制,助力科研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建設世界一流的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是中國國際民航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學院秉承"民航學院(中國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品牌的理念,加強國際交流,整合行業資源,努力打造一流的民航治理國際合作平台,為學院的特色拓寬國際合作管道,傳遞中國标準和理念,支援民航強國國際化戰略登陸。
在教育訓練課程中,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專門增加和豐富了國際組織的議事規則,提高了監察員處理國際民航事務的能力和水準,為中國民航向國際民航局的人才轉移提供了支援,更好地實作了民航監督管理的産出, 監督文化,增強了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幫助中國民航走向國際民航舞台中心。
同時,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抓住"瀾湄合作"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合作的契機,為開發中國家提供專業教育訓練和資源支援,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航督察員的教育訓練需求,提升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院的教育訓練能力和營運品質;幫助其提高飛機營運和行業監管能力。
未來,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将積極參與民航治理領域的國際研究,加強與民航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依托政産科研究一體化的平台,開展與國際民航監管相關的重大學術活動,增強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民航監管理念和監管的國際化。 标準。
面對新的發展階段、新思路、新格局,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将牢牢把握自身政治屬性,繼續緊緊圍繞民航局黨組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監察員資質能力建設,緊緊把握"世界級标準"建設目标, 打造"全球民航行業領先、專業化的國家民航監察員教育訓練學院",落實飛行學院黨委高品質發展要求,重點做好主業監管,拓展科研創新,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加強黨的全面建設,依靠黨的建設引領自身高品質發展,推進民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建設一個強大的民航強國貢獻力量。(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記者張建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