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20世紀80年代末,以舞者身份進入劇團的郭福成,被TVB藝人經理馮美家晉改造成電視演員。雖然他在這段時間裡參與了很多劇集,但由于大部分演繹了龍的設定和配角,是以表演沒有取得任何成功,後來他開始向台灣發展,最後憑借電視廣告和中國大碟《愛你不完》一炮而紅。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幾年後,他被邀請回港正式進入電影行業,但由于銀幕角色的類型早已固定下來,是以一直被外界定義為"偶像演員",為了擺脫标簽,郭富成決定在1995年徹底轉型。今年,他不僅剪掉了标志性的《富城頭》這一前所未有的觀衆形象,還放慢了劇的節奏,隻有兩部他認為能夠展現新自我的作品,其中一部是1996年正式上映的拳擊題材動作片《浪漫風暴》。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這部電影由台灣龍翔影業投資,吳玉森等人創立了新裡程電影公司制作,其導演梁百建從1984年的《兩虎記》和《笑人》一路開始跟随吳玉森擔任副導演,可以說吳玉森可以走出低谷,直到國際電影界, 不失梁百建的功勞,是以吳玉森支援他到這場"浪漫風暴"正式坐上導演的座席,也是一種回報。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故事的主人公阿秦(郭福成飾)因為為同學工作而被判入師範院,以緻全家隻有他不能移民,為此他郁悶不堪,變得自我陶醉。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父親的學生建華(李若元飾),一見鐘情地獻身于她,然後展開了激烈的追擊,阿秦也很好的感覺,建華不忍心看到他整天無所事事,然後用言語刺激他重新煥發活力。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為了讓建華看到未來,阿秦通過輔導員的介紹找到了洪忠師傅(洪金寶),希望從對方學習打架,最初因為洪忠懷疑打鬥風險太高,謀生困難是以不想教書,直到後來他看到阿琴是建華兄弟, 随着"香港拳王"陳玉麗(唐文龍飾)的教訓,一波不屈不撓的強勢,決定了自己未來可以成為一名拳手。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經過艱苦的練習,阿秦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場拳擊比賽,但經驗還不夠,他在開始時反複下風,然後在建華面前鼓勵越南戰,最終擊倒對手。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第一場戰鬥後,阿秦一路過關都會變成拳擊黑馬,于是他邀請陳玉麗去戰鬥,以恢複尊嚴,但結果卻在比賽中失利,造成對方意外死亡,雖然戰争讓阿秦聲名鵲起,但也造成了他與建華之間的隔閡, 讓他為陳玉麗的死道歉。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此後,阿秦曾一度靠在黑市拳擊的天上打生死,把自己麻醉了,已經改做酒吧生意的退役前冠軍,每天都看到他全身疥瘡,然後建議阿琴應該放棄黑市拳擊,回到正軌,代表香港為亞洲冠軍而戰。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這時,以為不會看到建華的阿秦和在街上相遇,兩人都難以抗拒舊情懷的複蘇,建華不僅從心底原諒了阿秦,還幫助弟弟陳玉麗完成了亞洲拳王山田本義(齊達錢也裝飾)的最後願望, 為此,阿秦決定再次站在舞台上,和山田一起參加亞洲拳擊錦标賽。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因為阿秦長期從事黑市拳擊,身體長期留下嚴重的内傷,是以簡直難以承受山田的一系列重拳,但為了履行對建華的承諾,向家人證明,阿秦選擇戰鬥到底,雖然最終成功擊敗對手赢得了金腰帶, 但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影片的動作場面非常逼真,拳頭到肉,充滿活力,但與一般的拳擊題材電影不同,影片并沒有刻意突出這兩個元素的鮮血和靈感,而是要愛、感情貫穿其中,這也為阿秦從從混亂開始的大轉變,再到尋求前進提供了充足的基礎, 例如,他決定挑戰亞洲冠軍,不再是出于個人的英雄主義,而是因為他無法面對自己,無法面對建華兄弟的死亡,更多的是出于"贖罪"。而做出的決定,是以這個角色更像是普通人的影子,而不是英雄的影子。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從效果上看,這場"浪漫風暴"或許不是大投入大制作,但畢竟這是梁白建第一次當導演,是以也邀請了很多圈内朋友朋友幫忙,除了洪金寶的情商主演,除了洪世甫,還有許鞍華, 高志森、陳果、馬朝晖、胡大偉等知名導演共同客串,進而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榮耀。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這部電影不僅對梁百建來說意義重大,也是郭福成從電影開始的重要轉折點,因為從這裡開始,他在"偶像秀"之前的表演層面盡可能地失去了外在多于内在的,更多的是靠心演戲, 而這時人物的情感就會立體而有說服力,無論是阿秦在家庭中會移居頹廢抑郁之前,還是建華時溫柔的毅力,還是站在舞台上的毅力,最後躺在醫院病床上無助等等,郭福成都非常把握到位, 讓他給觀衆留下的"隻有帥氣"的内在印象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

90年代郭富城為擺脫偶像标簽拍了這部拳擊電影,可惜吃力不讨好

雖然那一年上映的電影,雖然票房突破了1000萬港币,但遺憾的是郭富誠的改造努力卻沒有讓他得到任何贊譽和贊賞,連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都沒有,也受到外界的憤世嫉俗,認為他"做對了事", "應該回去唱歌",據說很難不讨人喜歡。但結合郭富成的電影生涯,正是因為這場"浪漫風暴"讓他改變了玩法,也為他後來赢得電影皇帝奠定了基礎,難怪有媒體評價,電影郭福成是當年被忽視的一顆珠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