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檔案話閩台”“我家的兩岸故事”項目啟動 講述閩台情緣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社福州7月24日電 (記者 闫旭)1949年,11歲的江逸子跟随父親去台灣探親。沒想到,一個星期之後兩岸隔絕往來,他再也沒能回到福州。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江逸子說,1988年他終于回到福州,物是人非,母親的牌位已供在崇福寺。“我到崇福寺大哭,我想再來一次我們成為母子的機會可能是太少了。”

“檔案話閩台”“我家的兩岸故事”項目啟動 講述閩台情緣

7月24日,由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福建省檔案館、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共同合作的“檔案話閩台”項目簽約啟動,紀錄片“我家的兩岸故事”在福建福州舉行開機儀式。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在台灣,江逸子是知名的國畫大師,他常把對家鄉、家人的思念寄托在畫作之中。“我離不開這片土地。”江逸子,現在落葉歸根,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中華傳統文化推展出去。

台胞“各行業傑出的女人”蔣佩琪戲稱自己是“愚公的女兒”。其父親蔣啟弼創業30多年,在祖籍地福州連江縣貴安村,将一片爛泥灘打造成青山環抱、滿目蔥翠的溫泉高爾夫球場,成為當地休閑旅遊的一張名片。

“父親說,無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都是插在土裡。”憶起已經去世的父親,蔣佩琪懷念地說道。

24日,由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福建省檔案館、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共同合作的“檔案話閩台”項目簽約啟動,紀錄片“我家的兩岸故事”舉行開機儀式。

紀錄片“我家的兩岸故事”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我家的兩岸故事”選題,最終将把這些故事以每集一個人物或家族進行拍攝,以季播形式在電視端制作播出,并在兩岸新媒體平台推送,形成緊扣曆史淵源、講述閩台情緣的影像IP。

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兩地同根同源。福建是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先行先試區。福建省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确提出,要“建設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鼓勵兩岸專家學者、學生共同研修閩台曆史文化”。

此次簽約合作,“檔案話閩台”項目将讓躺在“檔案”裡的閩台曆史記憶“活”起來、“立”起來,把散落在閩台民間、為實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用真實生活和感悟诠釋“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的人物及其感人故事搜集起來。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院長陳秋平表示,将把檔案裡的人物、事件,用當下最喜聞樂見的形式重新講述、靈活展現。

當天,福建省檔案館向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捐贈檔案書籍《明清宮藏閩台關系檔案彙編》《中國抗日戰争全景錄(閩台卷)》等,并舉行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抗日複台檔案選編》新書首發。福建省檔案館和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共同主辦的《海峽壯歌·複疆》檔案圖檔展也同期在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展覽。

陳秋萍表示,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将繼續努力推動加強閩台曆史文化的研究、交流、展示和推廣,繼續深入挖掘整理和開發運用豐富的閩台曆史文化資源,喚起當今海峽兩岸同胞的情感記憶,助推兩岸心靈契合,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