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本是黃埔畢業生,卻放棄優厚待遇加入八路軍,開國被授大校軍銜​010203

共產黨內戰持續了十年,起初許多人沒有想到國民軍會是失敗者,包括蔣介石本人。

誠然,蔣介石可以身居高位,他一定有個人的位置,但他不是一個好軍人。早年,國民軍内部有許多将領,他們善于根據不同的戰場情況排兵布陣,制定适當的戰略計劃,但蔣介石喜歡幹涉下屬的工作,經常在夜間變化,一句話打亂一切戰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1</h1>

正是因為他的壞習慣,導緻國軍多次失敗,再加上國民政府在衰敗,這裡很多有抱負的人不能發揮自己的技能和才能,也看不到希望和未來,是以很多國軍将領最終轉入了共産黨軍隊,李淵就是其中之一。

李,原名關俊彥,出生于河南。他就讀于黃埔軍校,畢業後,像他的大多數學生一樣,被配置設定到國民軍。最初,李淵在國民軍王牌部隊第87師擔任任務軍官,隻有成績優異的畢業生畢業後才能直接進入。即便是在才華橫溢的王牌大軍中,李淵也被稱為優秀。

他本是黃埔畢業生,卻放棄優厚待遇加入八路軍,開國被授大校軍銜​010203

起初他擔任指揮官,沒有機會去前線,在上海抗日戰争中,當他指揮看到日本士兵時,憤怒地借了一把步槍,開了兩槍殺死了兩個敵人。

不幸的是,最終在上海打得中國軍隊慘敗,第87師在這場戰鬥中損失慘重。作為國民軍内部的一員,李淵深深感受到國民軍指揮層的混亂,也意識到國民政府的腐敗和無能。

他本是黃埔畢業生,卻放棄優厚待遇加入八路軍,開國被授大校軍銜​010203

這時李淵已經對國民軍感到失望,後來他因為與南京有關的工作,在那裡聽說了八路軍英勇抗争的故事,這些傳言點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于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找機會轉投共産黨。遺憾的是,當時南京八路軍辦公室已經撤離,想聯系中共人員,隻能去武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02</h1>

李媛和兩個同學去了武漢,三個人先遞交申請被拒絕了,畢竟革命形勢不好,三個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但他們沒有放棄,在第二次申請時遇到了董碧武。

董必武親切勸告,表示這次入黨會遇到很多危險,到延安以後的條件會很艱難,生活很艱難,但所有困難都阻擋不了三人入黨決心,聽完董碧武的話,他們入黨的意圖還是很堅定的。

他本是黃埔畢業生,卻放棄優厚待遇加入八路軍,開國被授大校軍銜​010203

這牢牢感染了董必武,他終于答應了這三個要求。就這樣,21歲的李源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成功抵達延安,三人都被安排進入抗日學習。

在這裡,李淵感受到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他加倍努力,很快憑借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也成為了一名監督員。

所有的學習和積累都是為了服務祖國和人民,在抗日大學學習了一年後,李淵想在前線作戰,他主動申請,不出所料地被配置設定到第8路軍第359旅。

他本是黃埔畢業生,卻放棄優厚待遇加入八路軍,開國被授大校軍銜​010203

剛入軍時,李淵隻是一名副上尉,短時間内就被提升為營長。在八路軍部隊中,李淵得以展現拳頭,沒有那麼多的戰鬥,我們在對外團結,都在為同一個目标而奮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03</h1>

勝利後,第359旅被派往東北作戰,在解放東北的過程中,李淵取得了許多成就,随後成為該師的參謀長。李遠能力出衆,黨組織也非常忠誠,唯一的缺陷就是資曆不夠,畢竟是半途而廢,是以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職位都沒能走得更遠。

但他對此幾乎沒有什麼癡迷,隻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到反美援助北韓時,他被任命為第47軍司令,那一年他隻有34歲。

他本是黃埔畢業生,卻放棄優厚待遇加入八路軍,開國被授大校軍銜​010203

在對美朝戰争中,李淵的表現也非常出色,他率領部隊對抗美王牌部隊,不僅堅守陣地,還逼敵撤退,為此總部特别進行了吹風稱贊。

1955年,全軍授予軍銜,李淵被授予少校軍銜,然後晉升為少将。當時,他随兩人一起去延安也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分别擔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和廣西桂林市委書記,不得不說,在人生的征途上,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