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年改編六部老舍作品的戲劇人方旭:一輩子幹好這件事,值了

作者:北京日報用戶端

在改編了六部老舍作品八年後,方旭被認為是一位專門改編老舍作品的劇作家。從《我人生》嘗試獨角,到《離婚》挑戰雙劇,再到《兩匹馬》推出全男性陣容,方旭以颠覆性改編,形成了獨特的"方氏劇"風格。今年是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他第六部改編自老舍的作品《牛的禮物》将于12月25日至29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八年改編六部老舍作品的戲劇人方旭:一輩子幹好這件事,值了

非攝影

第一次機會巧合演繹老舍的作品

方旭出生于1966年,也就是老舍去世的那一年。"一位前任說,'你這個男孩一生都是為這個東西而生的,我認得!"方旭說。

從小住在胡同裡,老北京的骨頭情節,讓方旭自然而然地愛上了北京式的老舍師傅。"我來自北京,熟悉他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我喜歡他在北京使用的幽默語言。方旭說,他是一個不太認真的人,不喜歡八千的東西,這在精神上是老純粹的。

從華語話劇畢業後,方旭演了幾年影視劇。巧合的是,第一次回到舞台劇中遇到了"老房子"。2006年,史發現方旭一起為百年演出的中國話劇排練《駱駝香子》片段,雖然隻有12分鐘,方旭六次從群裡排練。紮根于老北京情節的血脈,以及湘子的個人感情,讓方旭重新燃起了對戲劇舞台的熱情。此後,他不僅出演了賴勝川執導的劇情片,還開始嘗試自己的戲劇,今年毫無戒心的"新劇"開始在劇圈嶄露頭角。2011年,他終于迎來了他的傑作《我的生活》。而這一次,是因為老舍。

《我的生活》是方旭最喜歡的老舍作品,當時石秋出演同名電影時他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有一次,一位制片人發現方旭問什麼題材可以單獨做,方旭脫口而出:"我的生活"!當時,方旭對獨角戲了解不多,但熱情滿滿,想"試試"。

"我這輩子見過這樣的人,"方旭說,他在《我的生活》中的警察可能是他小時候住過的院子裡鄰居的影子,他想把故事搬到劇院裡去。後來,在南宮巷戲劇節上,方旭一個人站在舞台上,演奏了100多分鐘,而這一幕是八年。7月,53歲的方旭在首都劇場演出《我的生活》。當晚,在觀衆經久不衰的掌聲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現場,雙手合十向觀衆表示感謝,他深情地說:"我的體力可能無法完善這部單人戲的表演,希望有中年少演員繼續演這部戲!"

探索舞台,開啟神奇的想象力

《我人生》的小成就,方旭随後在《貓城》《離婚》《兩匹馬》《老棚抓》四部老房子作品的舞台上亮相。其中,《離婚》是方旭目前最滿意的改編。小說沒有大起大落,不容易改變。當時,方旭幾乎咬牙切齒地去打架,大女兒淑姬也為他捏了捏汗。不過,一直不遵守規則的方旭義對此毫不猶豫,"離婚是老舍先生最喜歡的工作,夠了。"

故事并不精彩,平淡無奇當然不好看。怎麼辦?方旭有些擔心,在電腦邊緣坐了兩天也找不到一句話。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林兆華先生的《從戲曲中學習的中國話》。中國戲曲,一根馬鞭可能是一匹馬,搖一塊絲綢就是大海。既然戲劇可以寫,為什麼不能呢?

有了這個想法,方旭試圖從歌劇的表演中學習,直接把《離婚》改成了雙人戲,讓兩位主角連玩都說要玩。一場西餐廳的宴會,原本有十幾個人,方旭和另一位演員兼具講故事者和表演者的角色,火辣活潑而不影響劇情的完整性,被舒毅稱為"最神奇的改編"。《我人生》《貓城》《離婚》繼續在台上熱烈回響,方旭"老房子專業家居"的金牌牌成立。

"從《離婚》一開始,我就基本感受到了脈搏。空曠的舞台其實是一個魔盒,一切都可以用想象實作。"等到排成一排的"兩匹馬",方旭打出了全男班。他與五位演員一起扮演了幾十個角色,甚至溫都的母女也和演員一起扮演了這個角色。有一次晚飯後,我們正在排練老馬和文都太太互相演繹暧昧的戲劇,演奏文都小姐的蘇小軒即興彈出式八角形框曲,演奏文都太太的千丹演員劉欣然立刻跳起了八音娃娃舞,效果出奇的好,大家同聲"下班了!方旭的排練室裡往往充滿了歡笑的氣氛,"我玩的是有遊戲心态的,隻有這樣想象力才能打開,新奇的創意大多是在放松的狀态下産生的。

轉型 新劇《牛的禮物》聚焦幕後

今年是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為了實作蜀基先生多年的心願,方旭成安排了老舍的第六部作品《牛的禮物》。但這一次,方旭不再在舞台上表演,他一心一意地在幕後表演。他精心打磨了劇本五個多月,"改編難度很大,就是老舍先生的作品經常喜歡夾在三明治裡,往往讨論的部分比叙事部分看起來更好,但讨論的部分很難從劇中人物的口中說出來。匆匆忙忙地,我把牛神賜門的門激活了,郭麒麟演的牛給和齊和祥演的"敲門"戲外面都是好朋友,這種性格關系很有意思。"

為了将牛神從出生到成年的經曆形象化,方旭嘗試了一種玩"傀儡結合"的新方式。他不僅在舞台布景上設計了一個木偶般的舞美裝置,而且還通過"木偶結合"展示了牛禮物的年齡變化。

其實早在《兩匹馬》排練時,方旭就已經有了退居幕後的想法。隻是當時投資者和觀衆都不同意,方旭硬頭皮上台,一場演出就是60多場。等到《老她追趕集》排練後,方旭主動減少自己的發揮,這次是《公牛神賜》直接下台。方旭笑道:"觀衆有先入為主的特點,一旦一部劇換了演員,他們就不會适應,是以這次我不會給自己一個'坑'。"

在方旭看來,導演和演員是完全不同的作品性質。演員需要特殊的感性,身心與角色的融合,情感集中度非常高,導演需要理性冷靜。兩種狀态之間的頻繁切換讓方旭感到有些分裂。現在,他甯願全心全意地在幕後做這件事。"我認為人們應該把事情做得純粹好。

方旭被提醒要小心,不要把自己的"卡片"放在标簽裡。"創作的前提一定是值得關注的,就算你一直在做老舍的工作,也有無窮無盡的寶藏可以挖掘。他還透露,他接下來可能會改編老舍的《紅旗之下》。"一個人一生中很難做一件事,不是嗎?"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關毅文

流程編輯:孫偉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