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整體發展的核心是科技創新,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瓶頸。在中國,國有企業特别是央企無疑是骨幹和榜樣,央企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科技是國家的武器,國家靠它,企業靠它赢,人民的生命靠它。中國要強,中國人的生活就好多了,必須有強大的科技實力。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上的講話,傳達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強烈緊迫感。
但是我們目前的情況呢?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标相比,我國的發展仍面臨重大科技瓶頸,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格局,科技基礎仍然薄弱,科技創新能力差距還很大。 尤其是原創功能。
國家整體發展的核心是科技創新,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瓶頸。那麼,誰是關鍵突破的核心機構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是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成為科技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實踐證明,基礎和關鍵的核心技術越多,就越需要有遠見、有實力的學科進行科技創新。在中國,國有企業特别是央企無疑是骨幹和榜樣,央企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目前,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已占全國研發總支出的1/4,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41%截至2014年底,央企累計擁有的有效專利數量已達32.5萬件,有效發明專利9.8萬件。
中央企業老了,靠着不屈不撓的創新精神,永遠年輕。鋼結構、智能雲制造、物聯網等新領域,國有企業也走在前列。目前,央企牽頭組建國家和地方産業技術創新聯盟140家,建設"雙創"平台約250家,帶動全社會中小企業創新創業。
央企創新成果不是"要麼拿不自來"或"閉門造車",而是以市場為導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需求刺激研發,通過增強技術實力增強市場影響力。
央企的創新優勢也展現在協同創新上。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央企,通過互相協作,在促進與科研院所、高校和社會其他創新主體合作的同時,将創新能力和效率成倍提高。"政、産、學、研"相結合,發展"雙創",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産、教、研"相結合的産業創新聯盟,結合國家戰略,推進軍民兩軍融合,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和研發項目, 等等,都使中央企業科技創新聚集了更大的潛力。
5月下旬,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有報道》雜志聯合主辦的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宣傳活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創新項目及其創新過程,共同講述了一個故事:一群理想主義、不願落後的中國國有企業,在資金匮乏、 沒有項目,沒有基礎,受阻條件,幾十年的孤獨、寬容,在重點領域實作零突破,進而實作"中國創造"。
高鐵、核電、4G、載人航天、龍深潛、預警機、981鑽井平台、煉油、超高壓、智能電網等,都在重複這樣的故事,訴說着同樣的國企創新精神。由此我們會發現,不是老牌國有企業,總會有銳利的創新精神貫穿始終。
本期《國有報告》選取了央企科技創新項目及其背後的故事。這個微信官方号碼将一個接一個地呈現給您。
通知
"華龍一号"背後的創新體系:中國核電技術,第三代
當你等到龍在海裡時:中國重工深海船裝入潛水器
"布"從油:中石化高效環保芳烴技術
魔術師之夢:招商局蛇口網谷
"西部大慶"反擊:中國石油低滲透——稠密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
先進國防技術如何從"0"走向"光譜":中國電工科學預警機
北疆"烹饪海":國頭公司海水淡化
讓煤水"敵成友":神華煤礦地下水綜合利用技術
從摩天大樓到人們的家園:中國建築和鋼結構
探索太空雲網絡的"起源":航空航天科學與工程雲制造
敬請期待
回複以下關鍵字
給你那些你錯過或忘記的美好事物
中國黃金 / 誠通 / 市場資本管理 / 屈臣氏 / 曹鳳起 / 創新 / 宋志平 / 鋼鐵 / 去産能 / 員工持股 / 人才 / 高士 / 三菱 / 投資營運公司 / 湖北 / 廣東 / 國家電力投資 / 航天科技 / 中國車輛 / 核潛艇 / 中國節能 / 李曙光 / 國信 / 神華 / 國有電網 / 颠覆性國有企業 / 馬澤華 / 甯高甯 / 劉德樹 / 中興 / 海康衛 / 中國石化 / 10強 新聞動态 / 深圳 / 國投 / 羅鉀肥 / 2016年分會 / 通用編号 / 私有化 / 混合改革 / 張卓遠 / 弘毅 / 國藥 / 雙正 / 電器部 / 穩步增長 / 王仲軒 / 供給側 / 胡鞍鋼 / 中國建設 / 劉啟濤 / 建築科技集團 / 外國 / 一帶一路 / 新加坡 / 新興中國 / 熊貓 / 紀律委員會 / 中國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