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聊了聊我對行醫的要求。
大學自2006年離校以來,一直從事臨床一線工作,10多年來從我國口腔颌面外科兩期主任陳偉良教授和李勁松教授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期間還去了哈佛大學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惡性良性腫瘤外科,美國排名前三的醫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巧合的是,我現在在醫院工作的中山紀念醫院是中國最早的西部醫院,建于1835年,而哈佛大學馬薩諸塞總醫院也是美國最古老的醫院, 建于1811年,非常高興能夠在如此悠久的曆史中從事醫院的工作,從事這項事業。
經過十幾年的工作,我對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
<h1>1、切記不要自負:</h1>
作為一名醫生,我們面對的是病人,拯救生命,我很清楚個人思維的局限性,是以我永遠不能對自己的要求感到自負。每個病例都經過仔細分析,并在手術前進行所有檢查。疑難病例應積極組織讨論,甚至多學科讨論(MDT),專門為患者制定合理、全面的治療方案。這不僅會幫助他們改善和改善,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患者的利益。
<h1>2、做惡性良性腫瘤手術一定要有"潔淨習慣",還需要做好問心思:</h1>
外科手術必須細化,正如我在文章中提到的,記住不要把做手術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如果作為一項任務去做,可能會影響人們對手術的态度和責任感,是以我們應該更加注意手術出血量、解剖學水準的清晰和幹淨。因為我們是在和病人打交道的時候,在手術過程中,如神經的保養需要精細溫和的護理,對于頸部淋巴液的清潔,甚至腹肌,沒有殘留脂肪結締組織的小粒米,血管比對,需要100%确認縫合的品質和每次注射的血管通透性, 我要求我的學生也一樣,做惡性良性腫瘤必須有"清潔習慣",必須用心良苦,手術必須有意想不到的可能并發症(特别是一些晚期癌症),一旦出現,我們必須有責任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促進患者的康複。

(手術仍在淩晨4點.m進行。
<h1>3、不斷提高敬業精神:</h1>
惡性良性腫瘤必須得到綜合治療,我在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工作了兩年,在醫院參加了各種講座,深知中美惡性良性腫瘤預後的差異,其中規範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作用尤為明顯。對于外科醫生來說,對于大多數口腔癌的治療來說,手術是根本性的,但我們不能過于自信,忽視術後的後續治療,口腔癌的治療必須有一個全面的治療理念;
此外,作為當代外科醫生,我們的思維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手術和化療,我們還需要了解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技術。這對我們的年輕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斷提高我們的專業水準,除了專注于我們自己的技能領域外,我們還需要了解它對綜合治療可能意味着什麼,例如TMB,MSI,HLA分片等。新技術、新療法和新藥的出現,要求我們不斷學習,這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已發表論文)
<h1>4、創新精神:</h1>
包括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内,當代外科手術的兩大特點包括微創和精确。臨床創新,如舌癌的修複,幾十年來還沒有真正系統地研究如何基于舌頭的解剖結構重建其形式,并且我們首次基于解剖學回答了這個問題,發明了FIPELS技術,以及第一個國際内窺鏡輔助顱腦腮腺炎手術和頸部淋巴的單颌小切口掃掃;
創新是科研的靈魂,基礎研究的不斷拓展是提高臨床綜合治療的源泉,也是美國高水準醫院走出來的必由之路。比如說如何有效預測免疫療法的效果,我們需要研究,我現在有自己的研究團隊,我們也活躍在這一領域的工作。是以,通過他們的不斷努力,有望為當代颌面外科/颌面惡性良性腫瘤做出貢獻。
<h1>5、仁慈:</h1>
試着幫助我周圍的每個人,每當我有時間回答醫療問題時,無論是病人,還是病人的家人或朋友,我都會耐心地回答他們或給他們合理的醫療建議。我很高興從那時起,我的許多病人都和我成為了好朋友。我認為幫助别人是一種樂趣,如果我今天對他/她這樣做,可能會影響他/她幫助别人,我認為這是我傳播正能量的一種方式。
謝謝!!!
歡迎!如有相關疾病問題,也歡迎咨詢!
<h1>關于我個人的介紹:</h1>
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