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滅名師”的張邦鑫,成就已經超過了師哥俞敏洪?

作者:聯盟台
“消滅名師”的張邦鑫,成就已經超過了師哥俞敏洪?

兩位具有獨特個性的創始人建立了兩家具有不同商業模式的教育公司。

本文轉載自Euronet (ID:i-yiou)

文文冬季

近日,新東方和美好未來前後腳釋出了财務業績。

截至2020年11月30日的三個月,新東方報告的收入為8.88億美元,淨利潤為5,390萬美元。同期,好未來營業收入為11.191億元,淨虧損4,360萬元。

盈利是虧損,但盈利的新東方的市值遠低于未來。截至2021年1月28日收盤,新東方的市值為289億美元,未來市值為471億美元,幾乎是兩倍。

這種差異的背後,代表了教培行業的兩種狀态,一種是未來良好的現代企業、資本化、科技化的運作模式,另一種是新東方傳統教育工作者的運作模式。

企業的形式往往也是創始人性格的印記。以張邦新和于敏洪為一條線,你可以看到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創始人是如何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機構的。

風在不同的時間開始

2003年,作為傑出的校友代表,于敏洪在北京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演講。

當時,新東方已經成立10年,占據了北京約80%的份額,約占全國海外教育訓練市場佔有率的50%,每年教育訓練學生人數達到20萬人。通過全國各地的巡演,于敏洪也成為世界著名的"留學教父"。

"即使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隻要有一個勇敢的人堅持去做,最終也會有希望。于敏洪在講道台上,而此時台下一位生物科學系的學生,心潮,這就是張邦鑫。他靠兼職家庭教師掙生活費。

或多或少地通過一些激勵措施,2003年8月,張邦鑫正式成立學校并思考,向奧地利貝聿銘優秀創業。

美好的未來比新東方晚了十年,兩者都屬于不同時代的産物。

新東方步入留學浪潮,讓生活更美好,代表着逃離中國體制的願望。更美好的未來是押注中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教育體系中脫穎而出的願望。

在新東方從成立到成長的頭十年裡,中國的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餘敏洪已經能夠通過在全國各地的大學舉辦講座和勵志講座來擷取使用者并建立品牌。内向的張邦鑫趕上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崛起,學習和思考SARS成立後不久,無法進行線下宣傳,張邦鑫利用網站和社群線上通路。

2006年,新東方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當時,餘文生擁有該公司31.18%的股份,估計資産超過1.21億美元,使他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英語教師。

2010年,好未來也赴美上市。2017年7月28日,"美好未來"以127.43億美元的市值位居榜首,首次超過新東方(126.15億美元)。37歲的張邦新以400億元的财富排名第48位,而闵洪宇以160億元的财富排名第199位。

未來好無名教師

在教學和教育訓練行業,學生認識老師不認識機構。"名師走開"是一個普遍現象,一個深受愛戴的老師可以輕松自立。羅永浩、李曉來、馬維偉、周思成等,都是從新東方走出來的名師。

張邦鑫和于敏紅對"名師"的态度截然不同,也造就了兩所師培機構的不同組織形式。

餘文生的态度是包容的,他曾公開表示:"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你不會沖進去,别人會沖進去。如果你被一家和你的小弟弟一起創辦的偉大教育公司所包圍,你會更加自豪。"新東方在教育界也被稱為"黃埔軍校"。

此外,于敏洪還拿了真錢來支援他們。2015年,新東方華北區總裁滇建坤離任成立"外籍",餘民洪在投資委員會的壓力下投資300萬元;

這種方法也創造了一種類似于新東方"王子分離"的組織結構。在新東方,地方校長權力大,全權負責招生、教研、教學、後勤等一系列流程,對校園收入、利潤等也負全部責任。

張邦新的做法截然相反——通過中央廚房式的組織"毀掉名師"。

在他創業一年後,兩位老師帶走了當時的精英階層。張邦鑫開始思考:"應該建設什麼樣的組織,才能使企業長期健康發展?"這種組織體系,正是今天的位元組節拍,阿裡巴巴等網際網路公司追求的是'大背景,小前台'。

2008年,美好未來組織了國内最強大的教學和科研團隊,制定了标準化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流程,并推出了ICS智能教學系統。2016年,引入了IPS(智能實踐系統)。

ICS和IPS将"背景"和"前台"分開,将"教學内容開發"和"教學流程設計"交給教學和研究團隊,讓教師更加專注于教學和輔導。從此以後,美好未來和雙師課堂的使用,将"學習"和"學習"分開,現場教師負責帶孩子"學習",導師負責"學習",承擔課堂的組織,鼓勵學生和判斷等工作。

這種标準化的教學和研究模式,達到了"以教師為本"的目的,使組織更加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教師的個性化。

從組織的角度來看,出生于生物技術的張邦新創造了一個更現代化的企業組織,标準和機械更多,人文學科更少。而新東方更像是"教育界",梁山,多了一種感覺,少了一種穩定。

新東方不燒錢

張邦鑫和于敏洪的差別,也展現在對技術的态度和商業模式的選擇上。

張邦鑫和于敏洪對技術的态度是激進而保守的。在網際網路、AI技術兩波浪潮中,美好未來比新東方更為前行。

正如徐小平所說,美好未來是一家擁有網際網路之心的教育公司。

2008年,良好的未來學校内部孵化和思考網絡。2013年,薛思更名為"美好未來",明确将美好未來定位為"科技教育公司"。2015年,學習思考開始了直播模式。

近年來,"美好未來線上"業務的收入一直在增長,從2017财年的5.2%增長到2020财年第4季度的24%。新東方是離線的,2019财年線上業務僅占4%。

在AI技術的浪潮中,美好的未來也比新東方更加激進。

2017年,餘敏洪在亞布力舉行的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上表示,他後悔向人工智能和大資料投入15億元。"錢就像漂浮一樣,我隻是覺得線上檢查資料的速度更快一些。

同年,Good Future收購了FaceThink,一家專注于情感識别技術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并成立了AI Lab,每年投資10億元人民币和4000名研究人員。

2018年,美好未來召開人工智能大會,釋出WISROOM智能教室解決方案和魔鏡智能評估系統全新更新版,将AI技術融入課堂。在同年12月的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美好未來還宣布開放自己的AI教育平台,與整個教育教育訓練行業共享底層AI能力。

在商業模式上,張邦鑫選擇了網際網路公司常用的手段,先燒錢換取規模,搶到足夠大的市場佔有率後再盈利。但于敏洪相對謹慎,堅持不燒錢。

近年來,随着誰來學習、家庭作業幫助、猿類咨詢等教育初創企業的進入,行業競争愈演愈烈,企業紛紛加大營銷投入,搶占學生的源頭。

2019年夏天,學習思維、Homework Gang、Ape Counseling等多家線上教育公司都發起了營銷戰。學習和思考總量在10億左右,家庭作業團夥和猿類輔導投入近4億,但新東方卻無動于衷。此後,在每一場營銷大戰中,新東方的形象都很少見。

"當時,公司内部有人問我,"老師我們想投資十億美元做營銷,我說不,你先把最好的教具和教研系統研發好,然後我們一步一步推進營銷工作,那年夏天我們花了2000萬元在營銷上。"餘敏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這也是為什麼好的未來盈利報告不增加利潤,而新東方盈利的原因。

結語

張邦新和餘敏洪這兩位性格鮮明的創始人,共同打造了兩家商業模式迥異的教育企業。

張邦鑫更像是一個現代企業家,他用标準化的體系打造了穩定的組織,大膽投入技術,燒錢去抓客戶。而于敏洪更像是一位教育家,對于離去的組織成員包容祝福,堅持不賠錢。

顯然,資本市場更喜歡前者,并相信增長故事。但資本與教育之間适度的距離,或許是張邦新在建設現代教育機構時需要克制的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