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4點.m,法國著名藝術家文森特繪畫在成都的首個展"叙事"在徐威遠現代設計與藝術博物館開幕。
這位藝術家出生于1977年,筆名文森特·卡澤納芙(Vincent Cazeneuve),自從十多年前來到中國以來,他一直使用"漆器"這個詞作為他的中文名字,以表達他對與自然密切相關的古老工藝的熱愛。
在今天的釋出會之前,紅星記者來到了位于徐威遠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二樓的展館,文森特·佩因特和從業人員正在那裡委托拍攝紀錄片短片《畫師》,該短片将被放映。在持續三分多鐘的視訊中,你可以看到他跟随油漆農民進入山區,在油漆樹上切割V形嘴,并仔細收集原始油漆。

展會現場
"看着油漆慢慢地從樹皮裡流出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如此震驚。這句話是他在展覽現場對一件作品的描述上寫的,旁邊是地面上一棵長滿苔藓的漆樹幹,還有一套油漆工具。文森特告訴記者,鐮刀是用來清除油漆樹邊緣的荊棘,使在切割油漆時更容易行走,切成短木楔的樹枝被用來插入樹幹作為爬樹的"梯子"。
"拾漆者有句諺語叫'一百裡刀一磅油漆',意思是走一百英裡,在樹上切一千張嘴,最後生産出一磅油漆。"一棵油漆樹在其生命周期内隻能切割約10公斤的原始油漆,"溫森先生說。
Vincent Paint在展覽現場講解創作過程
文森告訴記者,從法國萊維爾技術與藝術學院畢業後,他首先成立了一個個人工作室,緻力于古董家具的修複,主要是亞洲和西方漆器的修複。"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巴黎看到了法國著名裝飾藝術家加斯頓·瑞士的畫作,我非常喜歡它們,以至于我逐漸開始了漆器藝術的研究和藝術創作。
法國不生産塗料,他後來才知道,大型塗料最好的産地之一就是在中國。大油漆是中國油漆,産地分布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地。
2007年,這位30歲的老人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四川和重慶學習漆器。後來,他選擇在重慶定居,在城市附近的山區設立了工作室,以大顔料為原料進行藝術創作,已經十多年了。他娶了一位學油畫和縫紉的中國妻子,去年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名叫"小七畫"。
作品的黃金部分是文森特手工制作的竹制凸起
通過将法國裝飾藝術風格與中國傳統物品融為一體,文森逐漸探索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呈現方式——蛋殼碎片、金箔蓋、米飯袋、自己手工制作的竹凸、自己的編織土布......藝術家的動手能力是一流的。
作品下方的深色面料是用文森特的手工編織線編織而成的面料。
在本次成都展覽中,Vincent展出了許多帶有易元素的新作——為此他深入大連山,參觀了當地的易漆器非遺傳傳承者,深入了解了當地傳統漆器技術,尤其是彜族漆器盔甲和漆碗的制作工藝,并融入了自己的新作。
作品《無題》,材料深色部分來自彜族人的羊毛氈鬥篷
所有這些抽象的美,簡單而有趣的作品,都被命名為"無題",溫森說,每個觀衆都可以自由地解釋他們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東西。
據悉,展覽将持續到7月30日,免費向公衆開放。
紅星報記者|喬雪陽
編輯|雪地的段落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有望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