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年前父親戰場犧牲,但來自父親部隊的關愛沒有“缺席”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三十五年前,羅丹出生前一個月,她的父親羅軍在戰場上去世,因一流的工作而被人們銘記。羅丹是戰死的10名烈士留下的唯一孩子,羅非的許多戰友一直關心着她。

殉道者的父親走了,愛情不是"缺席"

35年前父親戰場犧牲,但來自父親部隊的關愛沒有“缺席”

羅俊在生前拍了一張照片。

1月17日,四川省成都市寒風過。

這一天,在成都某大學工作的羅丹在手機上收到一條短信,提示銀行卡收取5600元。知道了錢的來源,羅丹的心中充滿了一種難以形容的溫暖。

羅丹是一位烈士的女兒。她的父親羅軍是蘭州軍區第21集團軍第61師第181團的一級軍人,1980年代在邊戰中陣亡。羅丹是10名在戰争中喪生的烈士留下的唯一孩子。

向羅丹的轉移是由她父親的幾名戰友完成的。就在幾天前,老兵們應邀到陝西省西安市的一所高校,就他們的戰鬥經曆發表愛國演說。其中一位老兵李太忠介紹了羅的軍隊在戰場上的故事。

1985年12月,第181團從駐地前往前線,經過四個月的戰前訓練,執行了區域防禦作戰任務。該團堅守了22個陣地,在一年内打了322次大大小小的敵人攻擊,犧牲了10人。戰後,全團拿下集體二等功,湧現出12個一等機關,79個一等功勳人物,羅軍就是其中之一。

1986年5月8日上午,炮兵連兵羅軍正在他的陣地上做飯,被敵方炮彈擊中。他的犧牲是突然的,沒有留下任何宏偉的話語,沒有英雄的壯舉。但團政辦公室在梳理羅的人生故事時,卻發現了這位普通士兵的"不尋常"。

羅俊本來有三次生存的機會,但他放棄了戰友,他選擇了死亡。

第一次是在第181團的基地。在接到參戰的指令後,軍隊決定推遲當年服役完畢并服役超過該期限的士兵的複員,但每個連隊仍然有兩到三個複員名額,供家庭特别困難、因病無法戰鬥的老兵使用。羅俊是四川省蒼西縣人,參軍5年,是一名老兵,兩年累月軍,加上已婚,妻子懷孕,獨生女,于是槍連黨支部認定羅軍為複員對象。

然而,羅軍聽到連隊已經複員的消息,立即找到了連幹部,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态度。

"我是共産黨員,黨支部經常教導我們,共産黨要沖在前面,退到後面,現在部隊要打仗了,你讓我這個共産黨人退到前面去。我強烈反對!"

"你複員是因為家庭情況最特殊,你是獨生子女,屬于團内确定的優先複員對象,"連長王武對羅軍說。

"家庭困難我能解決,你隻要答應我去前線!"

連長兼教官在羅軍的"軟磨硬泡"中,不得不同意羅軍的參戰請求,原本屬于羅軍複員的地方,另一名士兵患病。

第二次是到前線參加戰前訓練。公司黨支部為了執行任務照顧獨生子女的要求,決定操作82門無後座炮羅軍操作82門迫擊炮。但羅軍又辭職了。82無後座炮是直視炮,在戰鬥中要被配置設定到步兵連推到戰鬥的最前沿,風險高。82迫擊炮是彎曲的火炮,通常部署在相對安全的火炮位置。羅俊不願意調整的原因,是入伍後他一直在學習操作82無後座炮,現在将在"換"位置上學習迫擊炮,時間已經不多了。

公司幹部不能做羅軍的工作,隻能放棄調整他的決定。

第三次是在地面上。第181團被賦予防禦作戰任務,羅氏班被配置設定到步兵第一連,部署在主峰前方的一個陣地,屬于第181團前防線前四名陣地之一,距離敵陣地隻有兩三百米。

當部隊上崗時,他們作為一個整體自己做飯,士兵輪流做飯是常見的做法。但羅俊并不同意這樣的安排,他對監察員說:"我們有大量的新兵,他們隻參軍幾個月,不足以讓他們失望。我是一名廚師,在戰争期間,我班上的飯菜是我一個人做的。"

班上的同志們得知此事後,非常感動。曾在前線打過仗的人都知道,做飯其實很危險,一是火容易暴露目标,二是生命防禦工事不如作戰防禦工事和隐蔽工事那麼堅固,有些做飯的地方沒有防禦工事,挂着一塊塑膠布遮住雨水。

5月8日上午,該師直接偵察連的兩名偵察兵來到陣地觀察敵人。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在沒有早餐的情況下采取了自己的立場。羅俊得知此事後,走出貓的耳洞,為他們做早餐。突然,對面的敵人一枚炮彈飛來,擊中了煤油爐後面的岩石懸崖并爆炸,受傷的羅軍作為回應倒下了。

羅俊的屍體被拉到團的烈士移送站,負責團政治辦公室的政治官員趙給他穿上了新制服。火化前,羅君身上的大片彈片被拔出。火化後,細心的趙軍官從羅軍的骨灰中撿起了72枚彈片,這些彈片後來儲存在第181團團曆史博物館。

"如果羅軍聽從組織的決定,讓他複員回家,他将與妻子和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羅軍服從了組織調整為迫擊炮排的決定,他就不會死,因為在迫擊炮線的那一年沒有人員傷亡。如果羅上任,像排裡其他隊員一樣,輪流和戰友們一起做飯,他可能不會在5月8日死去。作為一名五年的老兵,羅知道哪裡是安全的,哪裡是危險的。然而,他把安全交給了戰友,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這展現了一個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展現了革命戰士的忠誠和無畏,樂于給予英雄氣質!"這時,領獎台上的李太忠忍不住擦了擦眼角。

羅去世一個月後,他的女兒羅丹出生了。後來,他的妻子把孩子帶回了她母親的家。由于通訊不便,羅軍的老軍多次尋找羅淳的妻子,直到羅丹上大學,老軍才與他們取得聯系。此後每年春節,老軍都會派人到羅丹家慰問,為幫助解決一些困難,羅丹的人生也出現了對父母的很多關心和愛護。

2013年,羅丹在四川省廣元市結婚。羅老軍的一位老首領得知這個消息,讓昔日的同志們出席婚禮送羅丹送禮祝賀,還在婚禮上寫了賀詞宣讀。當時,第181團政治部主任前往廣遠出席婚禮,并在婚禮上發表演講。

那一天是羅丹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但她的父親羅軍卻"缺席"了。然而,曾在前線與羅軍戰鬥的20多名同志卻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他們共同的"女兒"婚禮。看着羅丹邁出了人生的新台階,這些父母為她感到高興。

"我父親在家的照片很少,但當談到我的母親和這些叔叔時,我父親對我并不陌生。羅丹說,每當她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士兵時,她似乎都會看到她的父親。如今,她和母親經常去四川蒼西紅軍烈士陵園看望父親。在那裡,她能感覺到父親離她很近。

會後,羅俊的幾位老同志把一筆錢轉給了羅丹,作為"爺爺"給羅丹的孩子施壓的錢。

"烈士的後代生活得很好,生活幸福,我們這些在戰場上幸存下來的人會感到寬慰和自在。"李太忠說。

來源: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