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記者去種地 | 黃瓜變棒槌,西瓜錯過授粉,菜地“良辰吉日”時不待我

作者:一隻蒼蠅

錢江晚報 時報 記者 石偉

誰發明了"中國蹲"這個詞?這是我種過的最長的位置。

作為一個有着悠久農業曆史的古國,我認為"中國人蹲下"大概是我們祖先最常見的姿勢。

好在現代農業設施越來越高,原來全爬西瓜、瓜、黃瓜、南瓜、葫蘆可以立體栽培,也大大縮短了中國農民蹲的時間。

很久沒去省農委楊都基地的智能溫室了,不知道我的瓜類蔬菜長成了什麼?

跟着記者去種地 | 黃瓜變棒槌,西瓜錯過授粉,菜地“良辰吉日”時不待我

西瓜

跟着記者去種地 | 黃瓜變棒槌,西瓜錯過授粉,菜地“良辰吉日”時不待我

西瓜和甜瓜開花,爬得比我高!

黃瓜是最繁華的,大黃瓜厚得像一根棍子,幾乎都要自己炸掉。

瓜類蔬菜的管理,我幾乎一無所知,沒有辦法開始麻煩,"大救世主"出現了。

在視訊中,講道和分解心靈的叔叔叫宋泉。往年,我隻在夏天的桃田裡見過他。事實上,在轉行園藝種植桃子之前,宋泉從事蔬菜工作,做無土栽培,照顧果蔬的智能溫室。

聽說我種在溫室裡,宋老師笑着說:"蔬菜可以費力,一年要種兩季,不像我的桃子,一年隻要是一個繁忙的季節。"

近日,桃田正在收拾袋子,不怎麼用了,宋先生跑到智能溫室搖桿上。"這根黃瓜要采摘,你不要在下面摘,甜瓜上面是黃色的。

跟着記者去種地 | 黃瓜變棒槌,西瓜錯過授粉,菜地“良辰吉日”時不待我

以前,我總覺得我的黃瓜長得比張成浩博士旁邊的黃瓜還慢。管理者小費告訴我,上周,張伯來在田裡采摘黃瓜,而我的甜瓜因為沒人采摘,是以長得不好。

"黃瓜你不采摘,一個是上面的瓜結不牢固,二是植株長度不高,這些都是影響産量的很大。宋老師這話說,連溫室上班的阿姨都很着急,趕緊幫我一起摘瓜。

救完黃瓜,挑了四五個太老的瓜,我咀嚼了一下,裡面裝滿了煮熟的瓜子。

黃瓜能殺羊來彌補,因為它的天然授粉率和挂果率還是相當高的,同種西瓜和甜瓜在溫室裡,情況就不一樣了。

跟着記者去種地 | 黃瓜變棒槌,西瓜錯過授粉,菜地“良辰吉日”時不待我

西瓜花

宋老師搬了挪菜地,走進對面的瓜地,忍不住開始"倒計時"我:"西瓜開過花嗎?這朵雌花感恩,你在棚子裡,西瓜沒有蟲媒授粉,人工授粉到坐果。"

我靠近瓜藤,仔細看了看,每棵藤蔓上都有一兩個花生米大小的西瓜。

我想知道,"什麼是正确的花?這個西瓜不是已經是一種水果了嗎,它會被人工授粉嗎?"

一位無語的小宋老師,從瓜藤上摘了一朵黃色的小花,默默地把花瓣切下來,在花上小西瓜摸了摸,這是人工授粉。

"我手裡拿着雄花,甜瓜是雌花,雌花也開一兩天,一定要抓住機會做人工授粉,否則西瓜很快就會黃落,這樣你就無法收到甜瓜了。

跟着記者去種地 | 黃瓜變棒槌,西瓜錯過授粉,菜地“良辰吉日”時不待我

西瓜将11片以上的葉子放在甜瓜的位置,立體栽培的西瓜隻留下一棵主藤,一棵藤蔓隻打結一塊甜瓜,而邊蔓越莓則要人工敲掉。

玩邊蔓越莓的工作還是來不及做,我查了一遍,西瓜雌花基本枯萎,我人生第一次種瓜,人工授粉已經完美錯過了。

至于這個夏天,我們不能吃我的"每小時西瓜",那就試試運氣吧。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編輯、重寫和網絡傳播所有作品著作權使用,否則本報将依據司法管道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