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作者:蔬菜衛士

秋天漸漸涼爽的天氣過後,種植者普遍反映黃瓜"小黃點"開始大爆發,幾乎所有的棚子都随處可見,因為病害發生得太嚴重,一些種植者已經做好了拔棚的準備,近年來黃瓜"小黃點"已經成為種植者和經銷商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目前疾病發病率是否居高不下,為什麼"小黃點"危害如此嚴重?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蔬菜防護提醒菜農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黃瓜棒棒糖斑塊疾病重大暴發的症狀

一、黃瓜杆孢子葉斑病症狀發現

"小黃點"又稱靶斑病等,本文統一采用"宿主與病原菌、病址"的标準命名法,稱為黃瓜杆孢子葉斑病,通常有3種斑塊。

1、黃瓜杆孢子葉斑病"小斑點"

低溫和低濕度多以小斑點為特征,并出現在黃瓜的新葉片上,病斑直徑為0.1~0.5厘米,黃褐色點。斑塊擴張成近圓形或略不規則的形狀,黃褐色或黃白色,具有疾病和健康的獨特交界處。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黃瓜棒棒糖斑塊"小斑點"症狀

2、黃瓜杆孢子葉斑病"大斑病"

高溫高濕,植物生長時斑點較多,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直徑2~5厘米,淡黃褐色或灰白色,隐藏輪紋。當濕度較高時,葉子可以在正面和背面産生大量的灰白色絮狀物,對于病原菌絲,孢子孢子和孢子,症狀容易與黃瓜炭疽混淆。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黃瓜棒棒糖斑塊"大斑點"症狀

3、黃瓜杆孢子葉斑病斑病斑病斑

角斑混有大小斑點,多角度,黃白色,病害交界處明顯,直徑0.5~1.0厘米,症狀容易與黃瓜霜黴病混淆。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黃瓜棒棒糖斑塊疾病斑點症狀

二、黃瓜棒孢子葉斑病病原體

引起黃瓜孢子斑塊病的病原菌為多主條孢子(Corynespora cassiicola),為單生、圓柱形、直立或彎曲,淺褐色,可連續分層數次,各部分顔色加深。亞孢子單或串,倒立棒狀,淺黃褐色,帶3~7個假膜片,頂鈍圓,基底倒圓錐形,平切,基部臍帶增厚。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多主杆孢子分為孢子柄,孢子分

三、黃瓜杆孢子葉病和霜黴病、細菌性角化病、炭疽分化方法

由于黃瓜棒棒糖病的症狀容易與霜黴病、細菌性角化病、炭疽病混淆,現在引入差異化的方法,以便了解病害。

1、與黃瓜霜黴菌不同:霜黴病斑受葉脈多角度形狀的限制,葉面呈綠色或黃色,葉背常有黑色黴菌層,病害交界處不明顯。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黃瓜霜黴病的症狀

2、與黃瓜細菌性角化病的差別:黃瓜細菌性角化病斑點一般為白色,葉背和莖常伴有腐爛或形成白色膿液,兩側均無黴菌層。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黃瓜細菌性角化病的症狀

3、黃瓜炭疽病的差別:黃瓜炭疽斑點上有肉眼可見的小黑點,光暈非常明顯,當濕度較大時,病斑常分泌粉紅色粘稠物質。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解密“黃瓜棒孢葉斑病”

黃瓜炭疽的症狀

四、黃瓜杆孢子葉病的傳播途徑

黃瓜孢子葉病的傳播途徑是傳播、土壤和氣體傳播。通過種子傳播的長距離、廣泛普及,通過土壤傳播導緻多年的聯合危害。病原菌在土壤中,病或種子皮膚越冬,次年發芽條件适當時為初期感染,潛伏期結束後,病部新形成大量孢子,在氣流、水滴、農營等作用釋放到空氣中,随着氣流的擴散進行多次再感染。

五、黃瓜杆孢子葉斑病防治困難的原因

(1)黃瓜杆孢子葉病傳播途徑複雜多樣,特别是氣體傳播速度較長,使得病害在短時間内暴發較大。

(2)黃瓜粘孢葉斑菌群宿主範圍廣,侵染性強,變異迅速。據報道,這種細菌感染了53屬的530多種植物,幾乎所有蔬菜都是其宿主。當條件合适時,單個孢子可以發芽以完成感染。此外,細菌非常容易發生突變,并且多種殺菌劑會産生抗藥性。

(3)适宜的棚屋環境為病原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研究表明,黃瓜棒棒糖斑塊細菌在高濕度條件下産生大量孢子,這些孢子被釋放到空氣中并随氣流傳播。該設施夜間濕度高,病斑上産生大量孢子,白天濕度降低,夜斑産生的孢子釋放到空氣中,随着氣流擴散到健康的葉子上,以便再次感染。病原體"生産-釋放-感染"的整個過程不斷進行,使疾病迅速擴大。

(4)植物的抗病性差。當植物不強壯時,很多病害很容易發生,我們其實有這樣的經曆,當甜瓜或甜瓜期太多時,病害發生得更嚴重。

六、黃瓜杆孢子葉斑病防治措施

1、提高植物抗性

長期植物下部的老葉、黃葉和病葉被及時去除,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同時合理地讓甜瓜不貪婪。此外,還可以施用和噴灑氨基酸、海藻酸、甲殼素功能肥料,注意根葉的保養,以培育強株,提高抗病性。

2、控制現場溫濕度

黃瓜杆孢子葉病屬于高溫高濕型病害,連續陰雨天,長期悶燒脫落,葉面露水,光照不足,晝夜溫差有利于病害。是以,要合理控制澆水,一次澆水不宜過多,以防止濕度過高。同時盡量避免大水淹,可以采用小水灌溉或滴灌等方式,每次澆水後盡量增加通風口,延長通風時間,排幹水分。此外,還可以通過及時在作業線内鋪設稻殼或稭稈等有機物來控制田間濕度,營造不利于杆孢子葉病發病的棚屋環境。

3、科學合理使用藥物

由于黃瓜杆孢子葉病在田間迅速蔓延,是以有必要在病害開始時及時預防和控制。該藥可選擇25%吡哆醇懸浮液1000次液體,35%苯二氮卓類水乳液1000次液體,12%苯二氮卓類懸浮液1500次液體,43%氟細菌酯(Lunason)懸浮液3000次液體噴霧防控,每7-10天,連續噴霧2-3次。如果濕度過大或遇到連續多雨天氣,可噴粉防治,不僅不能增加田間濕度,而且能有效殺滅空氣中懸浮的黃瓜杆孢子葉斑塊菌,阻斷空氣傳播途徑,控制杆孢子葉斑病的擴張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