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材建工行業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創新聯合體 雙碳目标倒逼水泥行業轉型更新

作者:王琦 785

世界上一半的水泥産自中國,水泥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産業之一,也是名副其實的"碳排放"。到2020年,中國水泥行業将排放約12.3億噸二氧化碳,約占該國碳排放總量的14%。在"碳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國内水泥行業巨頭們都在圍繞"碳減排"繼續努力。

近日,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華鑫水泥有限公司、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等18家建材建設企業,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在武漢成立了建材建築行業"碳達豐碳中和"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創新聯盟")。

在過去的20年中,水泥行業通過技術創新将水泥熟料的能耗從2015年的112公斤标準煤/噸降低到2020年的108公斤/噸。但根據2015年《巴黎協定》2DS,全球水泥行業的目标是到2030年實作40%的碳中和目标。與2度協定(2DS)要求每噸水泥的共霧排放量降至520~524公斤相比,我國水泥碳排放量約為597公斤,行業仍面臨減少碳排放的壓力。

華鑫水泥有限公司總裁李業清告訴《21世紀經濟報告》,碳基碳中和勢必推動水泥行業新一輪技術結構調整,這種技術創新是行業難題,核心企業需要與高校資源攜手合作。

"建材建築行業是實施中國雙碳行動戰略的主要戰場。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王發洲認為,建材建築行業的科技創新一直面臨着頂層設計缺失、任務重點分散、創新資源分散等問題。創新聯盟成立後,将與高水準科研機構和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分解轉化産業需求和重大工程難題,組織低碳材料、減碳技術裝備、低碳建築技術共同工作。

今年6月以來,随着炎熱天氣、雨季的到來,吉林、遼甯、河北、山東等地釋出通知,要求水泥企業實施夏季高峰生産。除了錯峰生産成為碳減排的常态外,碳峰、碳中和目标正在迫使行業研究低碳方針。

夏季高峰成為碳減排的常态

2021年初,中國建材聯合會發起倡議,要求建材行業到2025年實作碳峰,水泥行業率先在2023年實作碳峰。據麥肯錫稱,水泥行業的碳排放主要來自熟料生産,熟料占生産碳排放總量的95%。

2020年底,工業和資訊化部會同生态環境部釋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水泥歸一化錯峰生産工作的通知》,要求推進全國水泥斷層峰生産面積和時間的規範化,所有水泥熟料生産線都要在錯峰生産。

夏初以來,開錯峰産的省份包括山東、吉林、河北等地。記者注意到,各地"碳減排"與夏季錯峰産量密切相關,稱錯峰産量可以緩解水泥行業産能過剩的壓力,促進行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有利于水泥企業節能減排。

山東省水泥工業協會要求全省72家水泥熟料企業從2021年6月1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實施錯峰生産。作為實施錯峰生産較好的省份,"十三五"期間,山東水泥工業熟料減産2.2億噸,石灰石消費量減少2.9億噸,煤炭消費量減少2912萬噸。

河北省建材工業協會要求,從6月11日0時起,全省水泥熟料企業開展為期20天的減碳活動。減排目标是減少煤炭65.2萬噸,二氧化碳減少537.5萬噸,減少粉塵932.1噸等。

吉林省建材工業協會要求,自2021年6月10日起,全省所有窯廠企業實行統一錯峰窯15天,并根據供需情況可适當延長窯爐停工時間。

随着産量錯峰,水泥行業進入淡季市場。5月份,該國生産了2.43億噸水泥,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上周,全國重點城市水泥平均價格為452元/噸,環比下降8.1元/噸,全國價格持續下跌,降價區域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普遍下跌10-30元/噸。

不過,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于士傑認為,2020年5月,全國各地複産,爆發的水泥蓄積供應集中釋放,成為近年來水泥産量最高的一次。綜上所述,5月份的水泥行業資料大多好于2018-2020年的平均水準。從今年的錯誤産峰來看,行業自律水準高,将有利于水泥供應的改善,提振水泥後期的趨勢。

發力企業轉型更新

除了錯峰生産成為碳減排的常态外,碳峰、碳中和目标正在迫使行業研究低碳方針。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部長聃曉認為,水泥行業要樹立科學的碳減排路徑,發展碳達峰的路線圖,必須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帶動行業發展,從科技、産業、金融到支援中小企業, 群體的規模更加突出。

記者梳查發現,目前水泥龍頭企業減排路徑集中于燃料替代、水泥窯協同處置、碳捕集、碳交易等。

目前,海螺水泥已建成世界上第一個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淨化示範工程,規模達5萬噸二氧化碳/年。今年5月,海螺水泥董事長王成通路了水泥窯碳捕集淨化示範項目重要技術支援機關大連理工大學,并與海螺水泥簽署協定,共同建設聯合研發中心。這被業内人士解讀為海螺水泥可能成為大面積布局碳捕集技術的一種可能性。

海螺水泥2020年年報顯示,其研發成本達到6.5億,同比增長245%,"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超低排放技術開發和水泥制造綠色能源開發項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

作為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環保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已成為水泥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華鑫水泥、鐵塔集團、華潤水泥等已上線協同處置生産線。例如,華鑫水泥使用RDF技術協同處置水泥窯,目前在5000噸熟料窯中每天處理900噸RDF。1噸RDF含有相當300kg的原煤的熱值,華信的協同處理熱替代率(替代燃料的熱量占熟料生産中消耗的所有熱量的比例)可以達到50%。

"碳中和是連接配接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最佳方式。武漢昌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喬木認為,由于資金實力、研發能力等制約因素,90%的中小企業尚未找到合理的減排路徑。

此前,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聯手15個專業協會制定了《建材行業逐漸淘汰落後産能指導目錄》,到2021年底,水泥行業将淘汰2500噸/天(含)以下水泥熟料生産線。易說,在去産能的壓力下,中小企業仍然對如何推廣碳減排技術感到困惑。如果能夠通過創新聯盟實作技術共享和政策支援,将有助于提高區域産業集中度,促進産業結構調整。

王發洲表示,創新聯盟将建構頂層設計、任務驅動、平台營運、第三方評價管理模式,通過優質資源鍊和科研創新鍊,設立技術創新基金和産業發展基金,為建材建築行業雙碳路線提供人才科技支撐。

詳情請下載下傳21金融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