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鎮戲劇節總監制黃磊:我的目标就是培養戲劇明星丨對話

作者:Beiqing.com

疫情爆發期間,黃磊在家,萌生了做一個關于劇作家綜藝的節目的想法。他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導演嚴敏,在"烏鎮戲劇節"烏鎮缺席的情況下,召集了劉曉軒、吳碧、丁逸天、趙小粟、劉曉軒、劉天軒等諸多戲劇人從之前的"青春大賽"走向戲劇舞台,打造了國内首部真人秀綜藝節目《戲劇新生活》。

烏鎮戲劇節總監制黃磊:我的目标就是培養戲劇明星丨對話

黃磊.烏鎮戲劇節圖檔展

今年的烏鎮戲劇節,在錄制了《戲劇新生活》一年多之後,劉曉軒、吳碧、丁逸騰、趙小粟、劉曉軒、劉天軒等六個人用三個月的時間生活在一起,創造了戲劇的回憶,回到了烏鎮的舞台上。黃磊說,《戲劇新生活》是在壓力最大的時候完成的,從一個小小的石縫裡長出來。黃磊和嚴敏當時說,這是人類戲劇中的一次實驗。戲劇是一座房子,《戲劇新生活》就像一扇門,他推開門,怎麼走是大家的事。

烏鎮戲劇節總監制黃磊:我的目标就是培養戲劇明星丨對話

圖檔來自《新生活》官方微網誌新聞提要

對話

新京報:在開幕式上,你為什麼提到自己有回到第一個"興奮和興奮"的感覺?

黃磊:按照慣例,每年烏鎮戲劇節閉幕後的第二天,我們都會為新一屆戲劇節開一次籌備會。但直到去年下半年,我們才下定決心要克服困難,烏鎮戲劇節必須重新開放。在沒有國外劇團的情況下,我們邀請國内劇團和劇團參加烏鎮戲劇節。但是我們沒有底,沒人知道,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把這麼多國産優秀劇子湊出來。此外,劇場觀衆、新聞媒體對于我們的滿意和喜愛,也都要經曆新的考驗,尤其是像第一部剛剛制作戲劇節時的心情,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是什麼。

烏鎮戲劇節總監制黃磊:我的目标就是培養戲劇明星丨對話

烏鎮戲劇節圖檔展

新京報:去年似乎沒有烏鎮戲劇節,但《戲劇新生活》的出現并沒有讓去年的烏鎮平靜太久。

黃磊:去年疫情爆發期間,我在家裡看其他綜藝節目,腦子裡總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關于戲劇的節目?"作為一種小衆藝術,戲劇如何在電視上呈現一直是一個問題。雖然過去電視上有一些表演節目,但隻是演員給觀衆表演一個獨幕喜劇,并沒有向觀衆展示創作過程,而戲劇是藝術形式最容易表達的"過程"。

在烏鎮工作了這麼久,我看到這些劇場工作者都很優秀。與現在的流量明星相比,雖然他們一無名,但無論是演技還是基本功,都在舞台上爬行多年,一直有勇氣去創造,是讓我感到非常珍貴的一些人。在平台支援的同時,我發現"極挑剔"的合作多年闫敏,作為戲劇系學生,他聽了我的想法也很興奮。

烏鎮戲劇節總監制黃磊:我的目标就是培養戲劇明星丨對話

新京報:相比節目内容,更讓人意外的是,普通觀衆對這部劇的認知度竟然"低"。

黃磊:是的,就像同一個鐵幕把大家隔開。很多我們認為非常基本的技術,他們真的不知道,而且是大多數,是以嚴肅藝術能夠通過這種流行文化傳播的意義就在這裡。我不喜歡我們的戲劇從業者永遠孤獨。其實門外有很多人急切地想知道,他們隻是沒有辦法。如果他們是趙小粟和吳碧的粉絲,他們會主動關注戲劇,藝術活動就會開始在他的内心世界裡發生。這些藝術活動和思維在大腦中會改變自己的生活,像種子一樣影響他人,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關注嚴肅的藝術、高雅的藝術和向上的能量。

烏鎮戲劇節總監制黃磊:我的目标就是培養戲劇明星丨對話

新京報:這麼多,戲劇能給年輕人帶來什麼?

黃磊:經常有人問我,"如果戲不懂怎麼辦?"我覺得沒關系,不懂也是你的一部分,不懂你有求知欲,如果你接受自己不懂,那就謙虛了。對方可以接受你的了解,就是寬容。戲劇最能帶給人友善包容、謙虛與趨同的生活态度。如果這個社會有這樣的生活态度,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現在國家治理的"食品圈",我覺得很合理。如果我的孩子整天戴着黑色口罩,拿着相機在機場等着,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用他們最好的青春做這些愚蠢的事情。他們應該讀書,應該看戲,應該在鍛煉,甚至應該在良好的關系中,享受生活。我們烏鎮戲劇節,其實一直緻力于不斷推廣這片深耕細作的嚴肅藝術的土壤,我想會有更多的人看到。今年我們做戲劇展,潮流藝術展,我的目标是讓年輕人喜歡嚴肅的藝術,告訴你嚴肅的藝術也是有趣的,很有意思的,有一天在劇院裡,藝術是他們自己的信仰。

烏鎮戲劇節總監制黃磊:我的目标就是培養戲劇明星丨對話

新京報:即使他們成為"話劇明星",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和"交通明星"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熱度隻是節目播出的時候,然後還在影院工作。

黃磊:隻要你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重視,他們就會活下來。如果他們繼續熱愛戲劇,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和丁一起,他今年在鼓樓西執導了《我是月亮》,即将成為《我不是潘金蓮》。他今年做的所有戲都很難得到。作為導演,足以證明拍戲可以賺錢。

我的目标是培養"劇星",如果"劇星"有足夠的影響力,也可以有商業代言、商業演出、商業活動。百老彙也有舞台明星,他們的收入不亞于好萊塢演員。在舞台上做好,也可以越界做影視。沒有人說演員不能演影視,我玩影視,還辦烏鎮戲劇節。

新京報:在短期外劇來華的有限條件下,你有沒有一個年輕劇在培養中相應的計劃?

黃磊:其實今年因為沒有外劇,烏鎮戲劇節就相當于半數以上的空間,這無疑給了我們國産劇創作者。雖然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明年可能沒有外語劇,我們會更加鼓勵所有年輕劇作家的創作。可能真的是三年了,國劇創作已經到了十分生機勃勃的時期,我們可以把烏鎮戲劇節擴大成篇。我們不敢群衆的原因,一是之前我們邀請了太多外來劇,比例不合理。其次,前幾年,我國青年的創造并不像今天這樣活躍。應該說,烏鎮戲劇節對中國戲劇的推廣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培養年輕劇作家方面。

新京報:說到年輕劇作家,我們注意到今年的特劇開啟了專門的"學院觀察"子產品,在氣質上與烏鎮戲劇節不同。

黃磊:學院來烏鎮戲劇節是為了觀察我們的作品,其實我們也在觀察它們,最後讓大家思考。烏鎮戲劇節和《青齋》是一所學校,學院可以來這裡看看我們鼓勵什麼樣的創作,我們的年度評價标準,我們的藝術觀、審美觀和藝術态度。

劉偉,新京報進階記者

編輯:徐梅林 校對 吳興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