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監管下,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得到有效控制。而問題平台在風險上逐漸暴露出來,無法支付,頻繁出現跑、漏環節等,隻有投資者不時詢問,何時才能返還。
在這種背景下,焦慮的投資者也很容易成為欺詐者的"獵物"。10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回報的旗幟下,欺詐行為仍在蔓延,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吸引使用者,誘使使用者投稿。在業内人士看來,P2P投資者急于挽回投資損失,而一些網貸平台提款處于無序狀态,最終讓違法分子趁虛作主。
平台即用即付
"親愛的愛心房晶片使用者,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我公司的支援。現在我司在保監會的監督下對使用者進行了部分返還,接到通知的使用者也請到騰訊官方組:8013進行方案選擇。目前,資金有限,尚未使使用者支付不失心。10月26日,使用者林傑(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展示了深圳前海房屋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前海之家融資")的電子郵件。

不過,林傑肯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從未用過熱愛住房融資平台,也從未在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投資營運,對于郵件中提到的情況不為人知。
在林傑提供的資訊之後,北京商報記者利用虛假身份資訊進入一個名為"愛屋金融官方簽約清關組"的QQ群,該群主名為"中國銀監會"。北京商報記者進入群聊後,群組還增加了使用者加入群組,并表示通過郵箱、電話等方式接收退貨通知,按照要求進入群組。
同時,群組管理者還一直以"退客數有限""可用資金少"等字眼,促使使用者趕緊聯系客服選擇退換貨方案。集團公告以"經保監會調查,公司剩餘資金轉入第三方交易所,在銀監會指導下開展風險處置方案制定工作,銀監會指定對接第三方兌換貨币進行債券轉賬"等字眼提示使用者。
集團使用者就返還真實性進行讨論,一位"客服"私下聊天北京商報記者詢問身份證、手機号碼、本息金額,并表示在"銀監會"的監管下,嚴格通過第三方平台返還操作。盡管提供了虛假資訊,但《客服》為《北京商報》記者"I"準備了一份支付金額超過5萬元的申請證。
據《客服》介紹,按照《銀監會》的要求,愛心房融資平台的基金使用者在一個名為中國錢币國際交易所的平台進行支付。使用者可以通過向中國貨币國際交易所提取一定金額的支付基礎來啟動本金和利息支付計劃,在周期結束時,預付款金額和應付本金和利息将一起退還。
根據客服給出的4種支付方案,使用者可以選擇注入60%、45%、30%、20%的中币國際交易所作為還款依據,根據支付方式,返還可在同一天、3天、7天、10天内到達使用者在中國貨币國際交易所的賬戶, 使用者可以提取自己的現金。
以北京商報記者的5萬元應收金額為例,如果選擇将60%的資金注入中國錢币國際交易所,即3萬元,當天将獲得5萬元的回報和3萬元的注資;
"到付款時,騙局基本上已經全部浮出水面。零研究院所長于白成指出,付款前需要支付一定費用,這顯然不符合正常的付款流程。公開資訊顯示,愛房融資在2016年一直是支付問題,甚至回報也不受保監會監控,詐騙者利用P2P投資者缺乏财務知識,急于收回投資資金,進而犯有欺詐罪。
一個組中的多個"tos"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原海房融資是P2P平台愛房融資的主要營運公司,主要房地産衆籌項目。2016年6月,發生支付危機,2017年7月,公司法定代表人陳紅凱以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捕。目前,原海宅融資已被列入違約人行情,嚴重違規等級。
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2020年3月釋出的刑事判決表明,愛心房融資平台以衆籌的形式,從社會非特定群體募集投資資金,通過房地産增值和租賃實作利潤,并承諾吸引客戶投資年化收入的10%-18%。截至2018年10月,共有213名受害者報告共計452.578億元,損失4375.5萬元。陳紅凱因違法所得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予以退還。
10月25日,關于上述繳費方案的真實性,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聯系原海房融資了解具體情況,但未得到對方的回複。而發揮中國貨币國際交易所第三方平台的作用,《北京商報》記者沒有在正規的應用市場找到下載下傳管道,其營運商也無處可查,隻能通過客服提供的連結進行操作。
而在《愛屋融資官簽字清繳組》中,也有網友留言要謹慎,小心二次收獲。一些使用者還聲稱已收到提前退款,并正在等待最終問題。但是,當被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時,使用者隻向賬戶提供了一張銀行卡的截圖,身份的真實性尚未得到驗證。
更有趣的是,為了防止使用者被騙,北京商報記者給一群比較活躍的演講者,似乎要為真實使用者發私信提醒,強調平台真實支付不會要求使用者再次付費。随後,北京《商報》記者立即被"踢"出群聊,所謂"銀監會"從業人員對接的小團體很快被解散。
對此,易觀進階分析師蘇偉表示,在電信詐騙中,為了吸引真實使用者,詐騙者往往會分化為多個角色,提升詐騙的可信度,讓使用者放松警惕,隻針對一個人的詐騙。
在蘇偉看來,圍繞網絡貸款平台返還由此産生的騙局,目标使用者的定位具有一定的精準度,一方面反映了詐騙者利用投資者返還資金并設定了一種特殊的技術,将監管機構的名稱、銀行賬戶等資訊自然整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部分網絡貸款平台處于清算階段,或者早已脫離聯系,退貨處于無序狀态,使違法分子趁虛作假。
永遠不要相信退款騙局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除了"愛房融資"之外,這種打着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回報欺詐的旗号并不少見。通過收集使用者資訊,以郵件、短信等形式廣泛傳播網絡,以"優先返還權"、"提前返還""内部恢複"等字眼,現實中的電信詐騙,渴望回報投資者進行二次收獲。
針對這一情況,區域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管理專項管理工作組釋出了風險預警。9月8日,南甯市金融廳在網上貸款平台上釋出虛假資訊預警,指出廣西乾攀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款案件調查,并有機構或個人以提供公司報稅的名義,引誘貸款人"加團",利用貸款人急切返還的心理欺詐, 已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線索。
南甯市金融辦提醒,提取募集資金需要司法機關依法統一審批,放款人必須保持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别能力,不要相信"提前返還"的承諾,不向集團内任何個人和機關彙款,謹防被騙, 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主動報請當地公安機關處理。
蘇偉還指出,使用者收到相關資訊後,首先要注意釋出者的身份,是否具有與官方相關的官方人員的有效證明,其次識别官方網站、公衆号等公共管道的公告資訊,詐騙者往往通過微信, QQ群等社交軟體來隐藏自己的行蹤。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護個人資訊,包括個人身份資訊、投資記錄、銀行卡賬戶等敏感資訊,這些資訊在不确定的情況下不易填寫或披露。蘇補充說。
嶽品玉廖萌,北京商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