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一架來自中國台灣省的客機在降落在日本機場後放火并爆炸,發生了什麼事?是意外還是人為的陰謀?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2007年8月20日,中華航空120号班機即将降落在日本沖繩那霸機場,載客157人,機組人員8人,乘務員正在為最後一次降落做準備。短途旅行是一次平穩的旅程,對于兩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飛行,當飛機開始下沉準備着陸時,他們釋放了機翼後面的襟翼和前方接縫機翼,這減慢了飛機的速度并非常标準地降落。副駕駛着陸後也收拾好襟翼,飛機照常滑行,然後慢慢停在機場,安全帶燈熄滅,乘客開始收拾行李下飛機。但就在這時,一名乘客注意到了一個異常,飛機右側的發動機突然冒出煙霧,并在飛行員仍在檢查清單上時起火。就在這時,駕駛艙報警燈亮起,閃爍不停,機場人員用無線電通知機組人員有突發情況,飛機起火,要求他們待命。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消防車很快趕到,恐慌很快在機艙内蔓延,乘務員開始進行緊急疏散,外面的火勢越來越大,左邊的發動機也開始冒煙和起火,兩翼都開始着火,這時乘務員必須盡快疏散乘客,因為一旦火勢蔓延到油箱, 後果是難以想象的。但是,此時無法打開機艙門,因為飛行員必須遵循疏散檢查程式。在完成一系列操作後,飛行員終于打開了艙門,但所有157名乘客都走到了出口,這需要一些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随時出現不可預測的情況。火勢越來越大,機艙裡彌漫着濃煙,每個人都從滑梯上滑了下來,迅速逃跑。飛機已經燃燒了近三分鐘,随時都有可能發生爆炸,在檢查機艙後,乘務員通知機長,乘客已經疏散并逃離了飛機,飛機隻有在确認機上沒有人後才能離開,但為時已晚。機艙完全被煙霧覆寫,大火堵住了出口,他們隻能通過駕駛艙窗戶逃生,每個737駕駛艙都配備了緊急逃生繩,讓飛行員通過側窗離開飛機。就在副駕駛從窗戶逃出,仍然在半空中時,飛機突然爆炸,地面震動。副駕駛在爆炸的沖擊下直接從窗戶墜落到地面,但幸運的是他能夠站起來并迅速逃離大火。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這時,整架飛機被大火包圍,一次爆炸震撼了機場,幸運的是,機長也無疾而逃,此時消防車終于到達現場,飛機的後半部分因為高溫斷開連接配接而墜落地面。令人難以置信的是,120航班上的所有人都毫發無傷地逃脫了,這真是一個奇迹。然後,來自紐約的一組調查人員來到現場進行調查,他們面臨着壓力,要找出為什麼一架安全降落并關閉發動機的飛機會起火。該團隊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因為飛機火災通常發生在飛行或滑行過程中,是以該團隊擔心如果飛機設計有缺陷,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災難。全球有超過5,000架737飛機,這意味着每三到四秒鐘環遊世界,該團隊必須盡快找出真相,找到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和飛行記錄器,通常帶有黑匣子資料,為他們提供重要線索。調查人員了解到,黑匣子資料可能在如此猛烈的火災中丢失了,然後他們找到船長進行詢問,副船長回憶起他第一次看到火源是在方向盤的位置。調查人員知道,如果120航班的車輪着火,起火的原因可能有幾個,一是輪胎漏氣引起的橡膠起火,然後刹車盤過熱可能會點燃液壓油,飛機機艙内鋪設了大量的液壓管路,而且液壓油極易燃,如果液壓系統漏油, 液壓油滴到熱制動盤上會燃燒殆盡。如果副駕駛對火災的看法是正确的,調查人員應該已經找到了證據,是以他們檢查了飛機右側的機艙和起落架部件,但根據結果,他們确信火災不是在機艙内引發的,顯然副駕駛誤會了點火。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然而,令團隊松了一口氣的是,飛機的黑匣子終于被找到了,但下載下傳完整資料需要一些時間。與此同時,該小組繼續調查飛機的殘骸,這是一條燒焦的電源線,引起調查小組注意事故是否由電源線短路引起。雖然嚴重的電路故障很少見,但這種事故以前也發生過。早在1998年,一架瑞士航空客機的短路從駕駛艙冒出濃煙,飛行員曾試圖緊急降落,但失敗了,飛機墜入大西洋,機上229人全部遇難。調查人員認為,如果120航班的火災是由于電路問題,黑匣子裡的資料肯定會證明這一點,是以他們開始分析黑匣子裡的資料,如果機上有任何電路問題或故障都會反映在資料中,但調查人員檢查了數百個電路系統無濟于事, 沒有證據表明該飛機是由火災引起的電路問題。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在排除了車輪和電路問題後,調查人員将重點放在飛機的右側發動機上,該發動機的内部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高于岩漿,但在仔細檢查飛機的發動機後,他們排除了發動機起火的可能性。由于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架737飛機在飛行,調查小組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因為調查人員的壓力越來越大,要求他們加緊尋找線索。事發當天,一名地勤人員清楚地看到,火災發生前飛機機翼部分有液體殘留,從該部分流出的液體隻有可能,即航空燃料,因為737有16000升燃料,其中大部分儲存在飛機的兩個巨大機翼中。調查的重大突破,現在當務之急是找出漏油的地方,737飛機機翼上裝有高壓油泵,每小時泵向發動機注入750升燃油,全部燃油進入發動機流經軟管。于是調查人員開始仔細檢查每根油管,這次他們還是搜查了飛機的整個燃油系統,但無濟于事,飛機的油管完全沒問題。調查人員仍然無法解釋火災的原因,他們隻知道飛機洩漏的燃料引起了火災,但不清楚燃料洩漏在哪裡。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排除管道起火的可能性,調查小組重點關注油箱,該油箱由鋁合金材料制成,旨在承受多年的飛行嚴酷,理論上不應該破裂或洩漏。調查人員拍攝了坦克深處的孔探頭,發現一個螺栓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刺穿了坦克。雖然螺栓的來源尚不清楚,但被刺穿的油箱部分恰好是地勤人員發現洩漏的地方,這是調查的突破口。找到洩漏的位置,下一個調查的重點是找出螺栓的來源,他們研究了7377的結構示意圖,然後追蹤了飛機的維修記錄,最後找出了零件的來源。這種螺栓稱為下止動元件,它是機翼前緣接縫機翼的一部分,飛行員每次起飛和降落都會釋放襟翼和前緣接縫機翼,下部止動元件安裝在接縫機翼滑動履帶端,以限制前縫機翼的運動範圍。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簡而言之,該元件鎖定了前縫機翼的最大拉伸長度,但僅僅知道這些還不足以讓調查小組确切地找出發生了什麼并将螺栓放入油箱中。調查人員詳細研究了737維修手冊中關于下檔部件的維修情況,沒想到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維修手冊記錄了兩起由墜落的齒輪部件引起的輕微燃油洩漏事件,盡管這是第一次引起嚴重火災。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波音公司對全球737飛機的下部齒輪部件發出了維修訂單,其中波音公司建議從下部停止部件上取下螺釘,然後在螺母上塗上一層凝固的材料,然後将螺母放回去,這樣螺母會更穩定。調查人員懷疑這架飛機沒有按要求修理,後來才得知飛機的維修工作在幾周前才完成。調查似乎再次陷入死胡同,調查人員重新檢查了120上的下擋部件,并根據圖紙逐一比較它們,然後它們恰好是關鍵性的,并且缺少一台洗衣機。視察隊随後在機翼前人附近找到了墊圈。但問題再次出現,螺母牢固地固定在螺栓上,但中間墊圈消失了,這是不合理的。是以,調查組決定前往中華航空總部,希望在那裡找到洗衣機脫落的線索。機械師示範了修複降檔元件的過程,這可能看起來很簡單,但執行起來可能很麻煩。機械師在小的視線區域工作,他隻能用手摸到零件,他根本看不到,因為零件偶爾會脫落,維修工作必須中斷,即使最終的維修已經完成,他們也無法确認所有零件都安裝正确。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根據調查小組的說法,下檔部件的墊圈脫落的原因隻有一個,機械師在維護工作中脫落時忽略了這一點。調查人員在120上發現了較低的齒輪元件,并在沒有墊圈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了測試,并驚訝地發現,微小的墊圈是唯一用于固定整個元件位置的連接配接器。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墊圈,整個元件将失效。737工程師設計的飛機,将充分利用空間,是以在前緣接縫機翼區域,他們設計了一種稱為軌道油箱的結構,它用來容納接縫機翼的滑軌,而軌道油箱的空間非常狹窄,隻能讓下縫翼的導軌滑動,如果外來金屬落入軌道油箱, 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2007年台灣客機降落後在日本離奇爆炸,滿載157名乘客,是意外還是陰謀?

到目前為止,調查組已經完全掌握了事故原因。事發前幾周,一項重大的維修工作已經紮根,一台卸下的墊圈,使整個下檔部件陷入安全隐患,就在飛機準備降落在沖繩那霸機場時,飛行員釋放了襟翼和接縫機翼,而此時下檔部件幾乎脫落, 然後着陸的震動直接把他震了下來,毫無戒心的機組人員很快收集了襟翼和接縫,飛機強大的液壓系統将接縫帶到了軌道油箱的接縫處。此時下檔部件已經落入導軌,接縫機翼将螺栓固定在一起,油箱的右翼瞬間被刺穿,油箱孔造成燃油洩漏,當飛機停下時,暴露的燃油直接灑在熱尾管上,大火瞬間吞沒了飛機。幸運的是,乘務員的專業組織使所有157名乘客在1分42秒内逃脫,否則爆炸造成的損害将是無法忍受的。沒有人會想到,一個不起眼的洗衣機會點燃一架昂貴的客機,結果卻發現僅在美國就有20架客機的潛在危險。波音公司随後對部件進行了大修,航空事故不是一件小事,機組人員和航空公司應該受到嚴謹的對待,以確定乘客的安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