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毅:淡泊名利的“天才詩童”

徐毅:淡泊名利的“天才詩童”

徐毅出生于2003年

法治周末記者 于偉麗

2012年12月23日,年僅9歲的許毅正式成為重慶市協會會員,"天才詩童"成為全國省協最年輕的作家,這一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鋼筆不會停止工作,6歲時每周開始寫一首詩

許毅甚至比"協會會員"這個名字更令人驚奇,就在國小四年級時,他在國内近100家刊物上發表了10萬多字的詩歌、童話和小說,并出版了詩集《夢之花》和小說《哈爾船長》。很多文學愛好者将永遠無法實作出版的夢想,許毅不到10歲就已經實作了。

用《詩》雜志社副主任藍晔的話來說,在徐易的童話王國裡,他用自己純粹的想象力去了解和诠釋周圍的一切。在他富有想象力和詩意的世界裡,當蜻蜓會說話,雨會唱歌,大海會搖鈴,雲層也有悲傷的時刻......

徐毅的名聲無疑是時代的産物。

2000年前後,随着社會開放的加深和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在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思想和事物後,大量年輕人有強烈的寫作和表達欲望,同時,報紙、雜志和網絡平台也如雨後春筍般綻放,有足夠的空間讓青年作家制作高品質的内容。于是,一批才華橫溢的作家出現在中國文學界。

徐毅出生于2003年11月,同年,韓寒、郭景明、張月蘭等一些"新概念"的年輕作家如日清,1989年出生的蔣方舟也在多家省級媒體上開專欄。年輕人從遊戲中走出來,靠寫作成名并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整個環境的影響下,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想方設法幫助孩子發展寫作能力,徐毅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徐毅的父親在接受采訪時說:"這個孩子沒什麼特别的,是一種熱愛寫作、孩子般的好玩、真情的揭示......加入這個協會是我父親的想法。不去賺名聲,就是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文學建議,有更實質性的文學環境。"

據徐毅向媒體透露,從6歲起,父親就要求他每周寫一首詩,"開始模仿,然後自己觀察或想象,寫什麼,怎麼寫,都看我來決定。此外,徐毅和其他同行似乎也沒什麼不同,比如讀童話書、看漫畫,之是以寫出大量高品質的文學作品,徐毅就把它歸結為"想象"。

"該協會不能因為它的年輕而将其拒之門外"

關于"神童"這個标簽,徐毅也有自己的想法——"一個世紀到另一個世紀,總會有比原來多幾百倍的新事物,我喜歡這個時代的科技成果,有些日子,會有更多的新人誕生,比我多。"

未來,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有人會比徐毅更早成名,但許毅的成名是無可争辯的事實。成名後,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想采訪這位"天才詩人",還有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一些省級電視台邀請他做脫口秀節目,但徐毅都拒絕了。

徐毅之是以能夠成為重慶市協會會員,部分是因為他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整體文學環境正在慢慢改變。中國協會和地方協會都在積極吸納青年作家的加入,這樣的環境讓徐毅有可能加入重慶市協會。

重慶市協會會長陳川在當時面對媒體提問時,曾一度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因為徐毅向協會申請,有作家推薦,協會應該接受。加入省級協會必須與硬體保持一緻:超過10萬字的文學作品在統一出版物中公開出版。根據協會章程,加入協會沒有年齡要求,一個9歲的孩子可以在《詩歌雜志》的頭條上發表群詩,這是我們大家共同見證的艱難條件,協會不能因為年紀輕而将其拒之門外。"

重慶市協會的重任心辭和不拘一格,使徐毅成為國内最年輕的省級協會作家。從成為重慶市協會會員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将近6年,關于徐毅近況,在網際網路上幾乎找不到相關消息,可以搜尋,他最近發表的大部分時間在各種出版物上,比如這本《饑餓的種子》——烏雲/遮擋太陽/微弱的光芒/刺穿深深的心/那顆種子/沒有愛/沒有自我/隻有一顆渴望的心。

我們可以看到,徐毅的作品除了保留着孩子般的樂趣,還多了一點對生活的思考。

編輯:高恒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