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光明電影院

作者:上海CityWalk

現在去大亮電影院看電影對上海人來說不是一件時髦的事情。但在過去,Great Bright Cinema是亞洲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也是亞洲第一家立體電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

以"遠東第一家電影院"聞名的大亮影業,由中國潮州商人高永清與全球最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創始人阿爾伯特·華納于1928年合資成立。

大光明電影院

20世紀20年代的大光明電影院

影院由華納環球影業裝置提供全系列的放映裝置和技術支援,大亮影院在上海海灘成立。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大光》幾乎一半的放映都是華納的電影。穿着工作服和半圓錐形平頂帽的"男孩"将打開門,恭敬地邀請觀衆進入大廳。售票處是電影當天的指導手冊,說明書是用中英文對比,印刷、編舞和内容都非常細膩美觀,除了印刷電影的内容外,還印有電影公司名稱、員工表、海報、圖檔等,充滿詩意的宣傳很受影迷的歡迎, 參觀者可以免費閱讀。

大光明電影院

民國時期上海大光電影的電影描述

1928年12月31日開業,請來梅蘭芳藝術大師揭幕,被稱為"美凱光明"倡議。

大光明電影院

梅蘭芳

在經營期間,美國電影具有侮辱性,"不怕死",受到公衆輿論和輿論的抵制,從此生意一落千丈,被迫倒閉。

《不怕死》有哪些侮辱性的場景?這部電影講述了哈羅德的故事。勞埃德飾演一名植物學家,他在舊金山的唐人街尋找毒品故事。影片中充斥着中國人從事販賣鴉片、盜竊、售票等犯罪活動,并且行為粗魯,貪婪為怕死,而裝扮淫穢,女人裹着小腳,男人留着長長的辮子。哈羅德。勞埃德在買花的時候把錢扔在地上,中國人蜂擁而至,搶走了錢。

在聘請了The Great Bright Cinema的設計後,Great Bright Cinema的重建工作于1933年完成。

大光明電影院

匈牙利建築師拉斯洛·約達克

《大光明電影院》是《大光明電影院》向現代主義建築風格轉型的第一部作品。屋頂中間的煙囪就像船上的煙囪,乳白色的外立面就像波浪中移動的帆,平滑的弧形曲線環繞着整個大廳,蓮花形狀的三層屋頂和意大利大理石的抽象圖案令人賞心悅目。室内屋頂和牆面線條腳自然簡約,一種重複的老式繁瑣。

建築立面為現代美式風格,具有美國現代藝術風格。建築物的外牆由縱橫交錯的面闆制成,粗而直的線條和大面積的金色玻璃形成強烈的對比,與方形半透明的燈塔形成不對稱的重心。大門前有一個大型的乳白色玻璃雨棚,樓西矗立着一個長方形的半透明乳白色玻璃巨型燈箱,成為大燈的标志性标志。最引人注目的是外面16米高的方形玻璃燈塔,裡面有三盞500瓦的大型發光燈,以及帶有大而明亮的英文名稱"Grand Theatre"的燈塔,整夜可見,可以在數英裡外看到,這是最明顯的燈光标志之一。

大光明電影院

1939年11月4日,大光大劇院首次應用"意大利風譯"裝置,成為上海第一家使用"翻譯宜風"的電影院。

"翻譯風"的原名是耳電話,原來翻譯為"易一峰",最後命名為"譯益豐"。工作原理:電影院座位後面有一個小盒子,電線連接配接到發音機。當觀衆給你一張翻譯券時,他會遞給你一個可以戴在頭上的手機,把手機上的插頭盒子裡,當翻譯小姐開始翻譯時,你可以聽到耳邊清脆悅耳的中文。

觀衆可以租用翻譯風,隻要他們多付一分錢。由于隻有少數座位有翻譯風裝置,大光特意提醒觀衆,"任何不想租翻譯風的人都不應該坐在翻譯風的座位上。它已成為普及好萊塢等外國電影和促進上海人了解世界的橋梁。大光使用國際商業機器的定制翻譯裝置,宣稱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翻譯風的人"。随着《風之笛》翻譯的推廣,"英國風小姐"這一新職業也迅速在海灘上流行起來。一峰小姐薪水很高,但條件非常苛刻,不僅要求英語熟練,中文流利,而且要了解力強,反應靈敏,聲音清晰愉快,大部分候選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學生。

大光明電影院

當時,"大亮"票價一般在6到2元5角之間,相當于一般人每月生活費的5倍。是以,要"大亮"看電影是生活品質的象征,是一個非常"賺臉"的事件。大光明電影的觀衆必須穿西裝或長襯衫,女性穿着旗袍,因為衣着不好的觀衆被拒絕去電影院看電影。Big Bright的票房總是令人羨慕的,連續11年的票房在全國的榮耀中名列前茅。

大光明電影院

大光,曾經承載着一代上海人的觀影記憶,見證了上海城市文化的發展與變革,為海派文化的繁榮發展增添了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