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面對疫情,世界影業遭受了沉重打擊,無論是電影數量還是電影品質相比,都下降了不少,讓我們來盤點一下2020年度的傑作,值得一提的是,劉德華的《拆彈專家2》作為2020年中國電影業的年終炸彈絕對是送給影迷的最好禮物。

評分标準很簡單:今年在内地上映的電影/沒有資源,是以沒有列入今年的網絡電影節,去年會有好幾部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這十部電影都代表了一種新的變化,或者是對過去的深刻反思,最适合作為2020年的腳注。
10、"文蒂尼"
《柏林學派》導演佩托爾德的作品。作為《元素精靈三部曲》的開端,導演将古代水精靈的神話傳說融入到一段現代奇幻愛情的時期,進而帶出了柏林這座城市的厚厚曆史。細膩的叙事伴随着精準的表演,以及導演高度濃縮的技巧,足以讓人沉溺于這首德國《蘇州河往事》。
9、"曼克"
本來是前10名的種子,但隻拿到第九名就足以讓我失望。很多人說這是大衛·芬奇的"好萊塢往事",但正是這種比較凸顯了兩個導演角色"作者"和"工匠"之間的自然差距。如果芬奇想打破奧運會,可以考慮再次與艾倫·索爾金合作。
8、《逃亡的女人》
自從遇見金敏喜,洪昌秀的電影從"喝酒聊天上床"變成了"喝酒聊天你很漂亮"。就在雙方的粉絲都厭倦了例行公事的時候,老紅頭讓她"離家出走",幾乎消失了男角色。目前還不清楚這段狗血的戀情是否真的結束了,但這種變化,以及随之而來的柏林銀熊,無疑是對洪長秀後續創作的積極回報。
7、《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一句話,劇情:為什麼美國能"成為"美國,為什麼美國會"成為"美國。索爾金可能不是一個好導演,但他作為頂級編劇在台詞寫作和剪輯方面的天賦使他的電影永遠不會看起來很糟糕。
6、"氣球"
從《塔洛》到《殺羊》再到《氣球》,萬馬賽丹的作品不僅在文字層面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形象層面也在王家偉的大力支援下,進而擁有了最好的事業。這樣一部完整而豐富的藝術電影,放在國内次元上已經是羊群的存在。這也是萬馬連續第三次進入威尼斯II,他期待着自己未來在三大賽事中取得的日益成熟。
5、《火口中的兩個人》
原本被匆匆趕到19個禁玩噱頭看電影,到最後被坦率的創作姿态深深打動。在疫情期間觀看這部末日電影非常代際,男女主人的關系與當代年輕人的現狀極其相關:相對私密的個人被迫與社會群體緊密相連,進而認真及時地玩弄負面情緒。
4、《第一頭牛》
觀看《第一頭公牛》的理由不計其數:這是風俊晖2019年的年度電影;它已入圍今年的柏林主要比賽;近年來,A24一直很受歡迎;導演凱莉·萊卡特(Kelly Leichhardt)在獨立電影界廣為人知,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女性導演之一。
這部電影最直接的視角是"舒适"。雜亂無章的叙事節奏、質感十足的意象,以及作者非常個人化的表達,都展現了凱莉·萊卡特(Kelly Leichhardt)的編舞水準。作為"新現實主義"類型的代表,她以左翼女性的立場審視俄勒岡州的過去和現在,并利用這部電影與她的傑作《昨日的喜悅》形成了巧妙的交流。
3、"原鑽"
這絕對是今年奧斯卡最大的遺産。在老馬丁的保護下,薩夫福迪兄弟在視聽層面上将紐約人的焦慮和躁動的輸出翻了一番:電流聲中的迷幻電子音樂,高密度的粗嘴線條,以及廣泛使用手持鏡頭和特寫鏡頭來營造氛圍,時間和空間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轉折更加令人驚歎。随着高潮結束時的一聲槍響,已經紅耳欲聾的我終于意識到,屬于新一代好萊塢導演的時代,這個時候真的要來了。
2、悲慘世界
如果用一部電影來總結2020年,那是最好的選擇。在同一個戛納次元上,它比《寄生蟲》更加現實和深刻,它呈現的混亂遠遠超出了巴黎第93省,而是當今世界每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情。影片優秀的排練和穩健的叙事力度令人驚歎,在劇情張力達到片型頂級水準的同時,也熟悉大IP的靈活升華,作為導演的處女作也就不足為奇了。
影片最大的亮點是導演沒有立足之地,卻默默地描繪了所有人的生活,所有黑白對立都有理由追随,但最終的生死對峙卻是一種無解之情。當缺乏正義,責任被稀釋,一旦暴力被引發,所有參與者都将陷入這種死亡循環。也許作為局外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牢記雨果的原著:"既沒有草,也沒有壞人,隻有外行的莊稼人。"
1、"拆彈專家2名"
這是一部真正屬于華語片的漢江怪政治驚悚片。要完成這樣一部難度大的作家型電影,細膩的表演、紮實的劇本、高的行業水準、尖銳的深度表達是不可或缺的。隻有這些元素都符合标準,不僅可以讓大衆享受爆米花的外殼,還可以讓粉絲鑽研文字層面。
過去,不是沒有大師嘗試這種表達方式,但徐克的《死人傑》系列在表演和劇情上服務不足,姜文的《讓子彈飛》未能展現出産業水準,杜奇峰的《毒品戰争》在制作和票房上都走不了。而填補這個空缺,就是邱麗濤的長期拍攝。
必須承認,由于邱黯雄的拍攝習慣繼承自老香港電影時代,《破彈專家2》在作者的屬性上遠不如之前的《悲慘世界》或《漢江怪獸》所表達的精緻,特效也明顯存在瑕疵。但通過一種濃重而激烈的憤怒,這部電影和邱黯雄之前的作品成功地建構了一個系統。無論是30年前的黃晟,還是30年後的華歌,他們的主演作品都圍繞着無政府主義的方向,沒有任何變化。這種一貫的表達方式,不僅在香港制作的電影中幾乎絕迹,置于日益"緊張"的時刻,而且似乎也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