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愛,天堂是古老的。

《藍莓之夜》改編自王家偉早年在香港拍攝的一部短片,是王嘉偉的第一部英文電影,也是第60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由Nora Jones,Jude Law和Natalie Portman主演。
該片于2007年5月16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次上映。影片聚焦于諾拉·瓊斯飾演的一個愛藍莓的年輕女孩,在美國各地旅行中遇到了許多不同的人,試圖找到生活和愛情的真正含義,并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裘德·勞飾演的咖啡店老闆。
《藍莓之夜》以典型的王家偉風格,實作了中西文化的結合,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外表,存在于表面,但其深層蘊含的依然是東方刻意的品味,在處理愛情故事時顯得指向結尾非常微妙,這部電影會讓王嘉偉真正融入到西方都市故事中, 讓進口産品真正成為具有個人風格"正品"的形象産品。
整體來看,《藍莓之夜》分為三段,前兩段意在塑造一種愛恨分手的悲傷色彩,而第三段則基于前兩段的升華,是少年時代真正愛情情感的回歸。
《藍莓之夜》的三個故事都植根于大量的封閉空間,從男人的咖啡店開始,它刻意從窗戶展示了街景,但視角卻從未離開過店,是以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私人的"公共空間",将私人與公共的碰撞拼砌起來,打造出這趣味的品類。
一方面,咖啡館是開放,接送或工作的公共空間。但另一方面,它也是真實的私人世界,是男人内心世界的縮影,咖啡館在私人領域被他控制,它承載着愛情中執着的等待,它自己的真谛更多展現在精神上。
影片一開始,當男女兩人主要進行交流時,觀衆的第三人稱視角,依然被窗戶隔絕,這代表着一個透明的鴻溝,自然呈現出王家偉異化的典型畫面,也暗示了走出空間,與他人相愛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貝絲工作的酒吧、餐廳和賭場仍然是封閉的空間,處於類似情況下的人們聚集在愛情故事和個人生活中,互相融合,成為彼此的安慰。這也反映了這些封閉空間的另一個含義:為"從世界末日墜落的那些人"提供一個舒适的地方。
有一個封閉的空間,自然會有戶外的場景,但在《藍莓之夜》中,戶外場景在第三個故事中隻有很短的時間,這種處理方式可能代表着愛情的存在。
一種方式是夫妻之間無限的親密關系,建構的隻有兩個人存在于封閉的空間裡,他們彼此在這個狹窄的範圍内,生活,對于他們來說,戶外的浩瀚似乎無法滿足愛情的粘稠和親密的基調,距離感會撕裂這種親密感, 外面會讓兩個人相隔千裡。
但相應地,它也可以延伸第二種解釋方式,正如警察的妻子蘇琳所說:"誰會想到我們結婚了?"愛上一個警察,被困在這個神聖的小鎮。"
對于另一個人來說,這種持續的束縛變成了壓力和束縛,限制了他們的個人自由,束縛越緊就會讓他們想要逃避,這種方式似乎更适合于目前現狀的愛情,一種把握,一種對陽光的渴望,最終導緻愛情的崩潰,每個人都在嚴厲。
王家偉的電影從來就不是一個符号,在這個《藍莓之夜》中,藍莓派和鍵是兩個最突出的手指符号,藍莓派其實指的是女人自己,就像男人對藍莓派的評價一樣:它沒有理由被忽視,其實不是味覺問題,而是沒有遇到真正了解它味道的人, 但有些人會看它,永不離開,也不抛棄,這其實展現在王家偉個人對簡單電影基調的思考上。
而鑰匙指的是所有人的愛情故事,在這幾厘米的物體中,承載着無數人的情感,最初是不斷的問、質疑,鑰匙作為治療愛情的良藥,中間是坐立不安,還是不願意放棄,最後,全部松了一口氣,鑰匙隻是鑰匙,被人遺忘了, 在過去已經成為愛情的象征。
正如電影中的火車充當時間流逝的圖像一樣,在藍莓之夜中,物體被賦予了另一種意義,使其不再僅僅是一個物體。
總的來說,《藍莓之夜》繼承了王家偉一如既往的審美風格:媒體在鏡頭的疏離、昏暗的燈光、震撼的動畫表面、迷失方向的氣氛和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之後,達到了最佳的審美解脫,将簡單的故事分割叙事,拓展叙事空間,兩人之間的感情既默契又指向終點, 符合東方的愛情觀。
但僅憑這些還不夠,《藍莓之夜》的故事太弱太單調,也難免感染了一股"雞湯味",使得它小小的Burchoa氣味太濃。
肆意的故事不是文藝電影的基礎,也許現階段的觀衆已經學會了接受更平淡的天性去探索深層次的愛情,而他們有限的時間和接受力勢必要求導演減少刻意的角落,不想置身事外,單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