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應對美國晶片短缺,台積電、三星等晶片廠商均需向客戶提供商業秘密資訊。政治大學外事系教授劉德海告訴中央通訊社,美國在此基礎上要求提供客戶資訊是一個借口,主要是對中國的借口。華為财務主管周晚舟的獲釋,标志着中美談判的開始。首先,以經貿為導向,美國要求台積電提供商業秘密,即想用作為讨價還價的籌碼,然後與中國談判,但這可能是台積電内部反彈,導緻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劉德海,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具有國際關系、比較外交政策、東北亞國際關系等學術專長,曾任政治大學國際合作辦公室。 據南韓财經媒體BusinessKorea報道,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三星電子、SK Helix和英特爾等晶片制造商于11月8日送出客戶名單、庫存狀況和未來生産計劃等機密資訊,以找出導緻全球晶片短缺的原因。
劉德海向中國通訊社分析,美國的行動當然是針對中國的,未來是限制台積電,希望不要向中國出售重要晶片。正如台積電南京工廠最初想生産3個納米片晶圓,但後來改為28個納米片晶圓一樣,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的技術限制。 他指出,台積電不能按原計劃做,這不符合台積電的利益,因為汽車用矽片太多,中國很多工廠都會生産汽車用矽片,中國當然也希望積電在大陸設廠生産高階矽片,這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台積電也是有益的,現在這種發展,是中美科技戰的影響。
劉先生說,美國曾要求台積電提供中國的客戶資訊,"但台灣不會提供嗎?"如果台積電最終洩露了美國的商業機密,後果可能不是很好,台積電内部有人會不滿意,有人可能會跳到中國。美國商務部長現在正前往中國談判,這些資訊是美國讨價還價的籌碼。美國以晶圓短缺為由,要求台積電提供客戶名單,"那當然是借口",目的是與中國談晶片,中美雙方開始談,晶片問題肯定會觸動。
他強調,孟晚舟的獲釋是中美談判開始的前奏。以前中國的立場很簡單,"就是不讓人說話",那麼現在既然要談,中國和美國當然也想把籌碼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國希望遊戲機與南韓的晶片公司建立力量,但台積電就是這樣退居二線的勢力,南韓可能對此感到不滿。而中國也可以趕上美國的黑石集團,中國開放美國華爾街投入了近一年的投資,前段時間大量富商進入中國進行大舉投資,現在黑石集團等一些企業在中國有一些資金,現在将成為中美談判的籌碼。這不僅僅是關于中美之間的談判,而是關于未來的規則制定。
孟晚舟是由加拿大釋出的,未來中美雙方将首先以科技為主題進行談判嗎?劉德海認為,中美兩國開始談判,經貿談判可能會有突破口,但科技涉及長期對抗和規則制定,并非易于達成共識。
他還表示,美國的談判就是這樣一次先談,談得幾乎是切口,符合雙方利益更容易達成共識,但科技部分比較困難,中美在科技上比較沖突,但也不是不可能談。正如蘋果和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已經證明中美關系一樣。合作是互利的。
劉德海說,美國和中國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美國并不是一切都能生産,美國是自由規則,要成本考慮,在美國工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低端日用品在美國生産成本太高,通常跟其他國家, 利潤會比較高,蘋果如果想在中國生産,價格肯定會超過目前價格的兩倍。(來源:中國新聞社 台北 記者: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