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偉網9月6日: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傳統水墨崇拜巨型紀念碑式景觀,當代水墨以古典為出發點,除了文畫清澈的風骨外,還想發展當代藝術風格,近日舉辦的由當代水墨藝術家陶剛和白宇的《走出天空》雙展, 基于人們如何認識和認識世界,在疫情後時期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陶剛用半抽象的水墨畫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感受。(唐娜藝術優惠)
陶剛出生于基隆繪畫世家,是台灣當代水墨創作團體"六墨"和"漂流社會"的重要成員之一,畫壇家族的背景讓他在紙上、水墨等傳統媒體上的感受特别豐富,另一方面,他對當代問題感興趣,在目前的環境下, 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狀态。他喜歡在創作時聽重金屬音樂,墨水風格。
陶剛創作往往以幾何、黑白極簡主義的方式呈現,在看似簡單的塊狀表面上卻隐藏着一絲密集的圓點,呈現出酷炫的色調和密集的質感,他結合了人與動物圖像的景觀意象,隐喻着人性思維,在浩瀚的山水散落着小生命, 如劇院上演的人類鬥争、鬥争和欲望。
這幅陶剛的畫,利用逼真的自然風光、植物等形成一個場景,這樣的場景是積累在人生旅途中和日常生活中,展現出旅行的感覺,也是重新觀看内心狀态的心态與環境空間對話的記憶。佛陀看着照片,喜歡回憶眼前的風景或人物,也表達自己當下的感受。畫面構圖采用"上、下、側視圖"等不同角度,同時加入"解構、切割"的概念,讓每一幅畫面都像一部微電影。
白雨以石為客體,通過偶爾的近距離觀察,如對于傳統的辯證法和問題,再澄清他們如何逐漸了解這個大小小世界,展現其平靜溫柔内向的情緒。(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