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美股份IPO剩“最後一公裡”然大股東訴訟纏身 供應鍊風險不容小觑

作者:科創闆日報

《科成博報》(記者張銀海)訊,9月17日,國内半導體裝置公司北京億堂半導體和華卓科科的科創闆IPO之路分别取得了新的進展,送出注冊和評審會議。另一家在IPO注冊的盛美半導體裝置(上海)有限公司("盛美股份")發行的進展和投資價值已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盛美股份秘書羅明珠在接受《科創董事會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進行一對一的路演,預計11月發牌。

在銷售方面,公司主要面向華虹集團、長江倉儲等大型客戶,前五大客戶占總數的80%以上。雖然公司主要以代理銷售為主,受益者半導體行業營商環境迅速上升,但部分關鍵零部件依賴外部進口,供應鍊安全仍是一個風險問題。

上市流程"清晨和晚集"

盛美股份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裝置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主要産品包括半導體清洗裝置、半導體電鍍裝置和先進封裝濕法裝置。公司半導體清洗裝置業務占收入的80%以上,客戶涵蓋晶圓制造、先進封裝、半導體矽片制造與回收、科研院所等領域。

與華北創、芯源微、純正科技等國内同行相比,盛美股份在半導體清洗裝置産品類型和業務收入上均處于明顯領先地位,被譽為國内半導體清洗裝置領跑者。但上述同行企業長期以來一直在利用資本市場成長和發展,而盛美股份卻落後,仍然走在闆級IPO沖刺的道路上。

上交所項目動态顯示,盛美股份早在2020年6月1日就獲得了科創闆的IPO,6月9日獲得了交易所的詢價,9月30日通過闆監會稽核,關鍵節點的上市僅用了4個月。不過,在"最後一公裡"的注冊過程中,盛美股份并沒有那麼順利,直到2021年8月17日,董事會IPO注冊。

"盛美股份的上市過程相對曲折,主要涉及美股分拆上市及大股東涉及訴訟的因素,基于審慎考慮的監管尚未公布。公司可能要等到大股東訴訟變得清晰後,才能上市。一位行業投資銀行家告訴《科順董事會日報》,與同時進行IPO的中芯國際和二手分拆的大泉能源相比,住友的股價"起得早晚"。

據悉,2020年10月8日,外資J Capital Research公司就該公司在美國的控股股東ACMR釋出簡短報告,質疑盛美股份的收入和代理發行情況。由于ACMR是一家不直接開展業務的控股公司,并且是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Jeffrey Kain等人根據該簡短報告于2020年12月底在美國對ACMR提起集體訴訟。

該公司表示,針對控股股東ACMR的集體訴訟正在進行中,美國律師預計法院将在2022年1月之前做出裁決。關于公司上市的新進展,盛美股份秘書羅明珠在接受《科創董事會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正處于一對一路演,預計11月發行。

在股權結構方面,截至2020年底,ACMR直接持有公司最大股東的91.67%。盛美董事長王偉在美國擁有ACMR的16.8萬股A類股和114.7萬股B類股,其中ACMR在美國的總表決權份額為43.64%,在美國擁有ACMR控制公司91.67%的股份,代表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科創闆報》記者注意到,在盛美股份曆史股權變動過程中,經曆了國有退出、美國ACMR全資控股和收回的過程。資料顯示,2017年5月,上海創業闆公司以4000萬元的價格将其持有的盛美18.77%有限股權轉讓給美國ACMR,2017年11月,張江分創投和浦東創業投資以9565.56億元的價格将合計18.36%的股權轉讓給ACMR在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兩次股權轉讓僅相隔半年左右,但轉讓價格卻相差近1倍。關于是否涉及國有資産損失的問題,羅明珠回應了《科委日報》記者:"國有股東的轉讓已與國有資産一起備案,符合交易的程式規定。"

代理銷售占收入的92%

受益于全球半導體産業向中國大陸轉移和國内半導體裝置滲透率的提高,盛美過去三年的收入分别為5.5億元、7.57億元和10.07億元,複合營收增長率為35.31%。但從客戶集中度來看,公司以華虹集團、長江存儲、中芯國際、合力、長店科技等五大客戶來看,近三年總銷售額占比超過80%。

在銷售模式上,盛美股份以代理商銷售為導向,在過去三年中通過代理商實作了約92%的銷售收入比。是以,公司使用代理銷售的原因、業績真實性、銷售依賴性等問題成為監管和市場關注的焦點。

"基于自身産品和技術的發展階段,公司選擇了以代理商為基礎開發市場模式。盛美股份相關人士告訴《科創闆報》記者,代理商在提供服務的業務實質上是互相服務,由公司與客戶直接簽訂銷售協定,付款,不存在第三方還款的情況。

資料顯示,TJM PARTNERS LTD等代理商均為外資公司,主要在南韓、香港、台灣等地注冊。其中,TJM PARTNERS LTD、HANWOOL SCIENTIFIC CO., LTD等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盛美股份代理銷售。

然而,在披露銷售傭金資料的半導體公司中,銷售傭金的收入份額很高。例如,2020年,盛美股份銷售傭金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02%,而同期上海矽業為0.46%,瀾滄倉科技為0.16%。

在經營成本方面,直接材料約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94%。閥門、接頭等氣路材料、型腔零件等機械材料約占水準的27%。鑒于今年到目前為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該公司的毛利率可能會受到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一些關鍵部件依賴外部進口,供應鍊安全仍然是一個重大的風險問題。例如,Product Systems Inc是該公司單晶片清潔裝置中關鍵部件的巨型音速發生器的唯一供應商,NINEBELL是該公司單晶片清潔裝置傳輸系統中機器人手臂的領先供應商。

盛美股份相關負責人《科創闆報》記者表示,公司專門針對國内尚未實作零部件産業化發展的企業,希望與國内企業共同開發高品質、高規格、高成本效益優勢的零部件産品,逐漸減少對海外供應鍊的依賴。

至于未來公司業績的驅動力,盛美認為,"下遊應用行業需求的增長是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未來,公司将繼續引進具有國際水準領先的差異化新産品、新技術,提升公司核心競争力。通過強大的國内外市場開拓,提高市場占有率。"

從競争格局來看,全球半導體清洗裝置市場高度集中,DNS、TEL、LAM和SEMES這四大海外巨頭合計占85%。目前,國産化率在20%左右,盛美在國内半導體清洗裝置市場的份額占比比較高。然而,在前路加工裝置的價值占比中,光刻、成膜和蝕刻裝置約占水準的27%,清洗裝置價值僅占7.7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