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受第10043号總統令影響的美國中國學生正準備對美國政府提起集體訴訟。圖中是他們在自建網站上釋出的海報和海報。
2019年11月11日,時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布蘭斯塔德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歡迎中國學生》的署名文章。美國政府近年來也多次表示,"美國歡迎中國學生"。但事實并非如此。美方最近拒絕簽署500多名中國學生在美國攻讀理工科,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美國實際行動與聲明之間對比的強烈質疑。
美國拒絕根據所謂的"第10043号總統令"在中國學生身上簽字。第10043号指令是由當時的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于2020年5月29日簽署的總統令。根據總統令,美國"暫停和限制"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學生和研究人員進入美國學習或進行研究。美國此前曾聲稱,中國留美學生"被誘導或脅迫從事脅迫、欺騙或非法活動,并利用研究成果加強中國的軍事力量"。這份由美國給出的名單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七所國防大學"和一些中國理工科學校。
一年多後,美國政府變了,10043号令仍被用作侵犯中國學生合法權益的工具和借口。"諷刺和荒謬的是,許多被拒發簽證的中國學生遠非軍事應用,如金融、商業和藝術,"東北大學中國學生丹尼斯·胡(Dennis Hu)告訴《賓夕法尼亞日報》。"
李甯已經獲得了美國高校博士生的整整五年獎學金,最近也被美國政府拒發簽證。"我的學習和研究專業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關,也需要國際交流與合作,"他告訴中國青年報。然而,簽證官拒絕給我簽字,因為我七年前就讀了我的大學學校。我在美國的學校和老師都對我發出了支援信,期待我盡快取得進步,但美方卻因為一個單一的、不合理的禁令,隻允許我無限期地拖延我的學術研究程序。如果今年不能上學,不能按時完成導師的項目,我可能不得不放棄報名的機會。"
更多受10043号令影響的中國學生表示,由于難以界定法令本身的界限,很容易産生"一刀切"的後果。換句話說,這相當于美國簽證官有無條件的理由拒絕簽證。
李彥民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他最近被美國領事館拒簽了。"我的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都在'非敏感'商業研究,我已經在美國開始了一個研究所學生課程。目前的簽證因飛行途中傳回而到期。在最近發簽證的過程中,我首先遇到了10天的行政複議,然後被告知要拒絕簽證,拒絕的原因是"10043号令"。李女士無法傳回美國繼續學業,她說這完全打亂了她的學業規劃,她現在對未來将如何繼續學習感到困惑。
同樣的遭遇也曾多次被拒絕王希然,她告訴中國青年報中慶網記者說:"我在中國一所普通的'985'學院學習,去年因為爆發了新的冠狀動脈肺炎,國内美國大使館暫停了相關業務,我去高棉申請了A簽證。然而,我被拒簽了,因為我的履歷提到我參加了與美國名單上學校的交流項目。第二次對峙,簽證官更多的是材料沒有看,隻是問了那次交流經驗,給了我一個"白名單"。"美國吹捧的開放性和學術自由是荒謬的。
拜登政府上台時,總是假裝沒有看到10043号指令的不公平。這也在美國輿論和大學中引起了很多質疑。喬治城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由于缺乏一些未定義的關鍵術語和概念,禁令的範圍尚不清楚"。除了上某些學校外,中國學生還可能因過去的工作經驗或參加中國政府獎學金計劃而被拒發簽證。報告稱,10043号指令可能會阻止超過五分之一的中國新生在美國參加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研究所學生課程。"我們估計有3,000至5,000名學生被拒絕簽證,相當于每年在美國參加STEM研究所學生課程的約19,000名中國學生的16%至27%。顯然,來自美國大學的這些資料直接否定了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說法,即它"隻影響極少數學生"。
康奈爾大學副院長溫迪·沃爾福德(Wendy Walford)代表學校寫信給國務卿約翰·布林肯(John Blinken),表達了對美國政策解釋的擔憂,認為領事官員可能會武斷、模棱兩可和過度解釋。她說,在繼續執行第10043号指令時,"政策解釋的不平衡和不可預測性可能會給國際學生和他們就讀的美國大學帶來重大的不确定性。她希望美國國務院為執行第10043号指令提供明确的指導方針,以防止優秀和合格的國際學生妨礙在美國學習。
《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報》此前曾報道稱,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艾米·古特曼(Amy Gutman)也在給中國學生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達了對10043号令的不滿。"當我在2020年5月29日第一次聽到這一消息時,我感到沮喪,因為它對我們的中國學生和學者産生了負面影響,并進一步影響了我們作為全球研究型大學的使命,"他說。"
曾多次被拒發簽證的中國學生周磊告訴《中國青年報》。我們隻是通過正規管道獲得美國大學的錄取,正常學習大學生,美國政府一再給我們定罪。我認為教育和學術不應該與政治挂鈎。"
曾獲得美國一所大學實體學博士學位的張脯軒描述了自己被拒絕簽證的經曆:"作為一名無辜的學生,我受到10043号指令的不公平對待,僅僅是因為我在美國禁令名單上的一所學校讀過書。我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這種嚴重歧視的政策,堵塞了許多普通學生的合法學術交流之路,嚴重危害了學術自由,傷害了無數像我這樣為學術夢想不斷進取的無辜學生的學業成績。"
關于近期美國拒絕簽署至少500名中國學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近日表示,現任美國政府關于國際學生開放的言論,卻繼續信守一項充滿偏見和歧視的總統令,這與美國自诩的開放自由觀念以及歡迎中國學生完全不符。 就是繼續推動曆史逆轉。汪文斌強調,人文交流是中美關系的基礎。兩國關系、學術教育和科技交流是中美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敦促美方正視和重新考慮這一問題,停止對中國學生的無端限制,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大量受10043号令影響的學生決定不容忍美國對他們進行不公平待遇,最近成立了一個網站(https://www.10043.org/?lang=zh),發起了一場名為"ANB學術無國界"的運動,并準備對美國政府提起集體訴訟。該行動的匿名發起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已有1100多名學生參與并支援美方訴訟,堅決捍衛自己的權益。他們仍在收集歧視和損害中國學生權益的案件,為訴訟做準備。"與美國著名人權律師艾拉·庫茲班(Ira Kuzban)進行了兩次對話,聘請他擔任律師,"這位匿名發起人說。"
對于此前流傳的一些不準确資訊,上述匿名贊助商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中慶網記者進行了獨家傳聞:"需要澄清的是,我們目前沒有任何籌款環節。此前,《南華早報》等媒體報道稱"已經籌集了30萬美元"的消息并不屬實。關于訴訟資金,匿名發起人表示,赢得訴訟預計需要花費高達75萬美元,這對他們作為學生來說可能很困難,而且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第10043号指令的受害者在捍衛自己的權利和追求學術自由的信念上是不可動搖的。因為"欺淩和鎮壓仍在繼續"。
(受訪者李甯、李豔敏、王希然、周磊、張萱軒均為筆名-記者注)
北京,7月14日
中慶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周先軒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