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京奧運會終于落下帷幕,女子體操團體決賽,中國選手盧宇飛錯過了酒吧,她站起來後的第一句話是:"我能再翻一次嗎?"讓網友瞬間打破防守。
不幸的是,中國隊在總積分榜上排名第七,與獎牌完全脫節。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會,可謂是中國女子體操的巅峰之作,一群少女為國家榮譽而戰,最終奪得團體冠軍,這也是奧運團體第一枚金牌。

這些女孩中最小的是鄧琳琳,她不僅年輕,而且隻有137厘米,在一個重要的場合首次亮相,鄧琳琳的穩定發揮為團隊赢得了寶貴的積分。四年後,她再次參加倫敦奧運會,赢得了平衡木頭冠軍,這是中國女子體操的第一個冠軍,這是她應得的。
這樣的體操巫師,曾經在教練眼中是"最笨"的孩子,一個簡單的動作她需要練習幾百次,甚至幾千次才能完全學會。寶劍風從磨出,梅子香從寒風中散發出來,正是因為各種困難,才造就了今天的鄧琳琳。
深耕運動場館十餘年,但在巅峰時期卻選擇進入北京大學深造,退休前是木公主的平衡,退休後是美麗的校園惡霸,鄧琳琳為什麼這麼強?
1
1992年,鄧琳琳出生于安徽省一個農民家庭,父親熱愛短跑,曾是短跑運動員,在100米比賽中能跑11.8秒,母親小時候練國術,父母喜歡運動,是以想把兩個孩子都訓練成運動員。
受父母的影響,哥哥從小就被派去練體操,每次訓練,鄧琳琳也會去健身房玩,她身材矮小,動作多動,哥哥練習空轉,她正在學習轉頭。這種活潑而博學的能量吸引了教練,教練也把她送進了體操隊一起訓練。
憑借她的才華和努力,鄧琳琳的進步比哥哥快得多。8歲時,她被選入省隊,省隊教練告訴她:"心中一定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去北京奧運會。"
對于年輕的她來說,奧運會代表着她不知道的事情,但教練告訴她,如果她能在北京奧運會上赢得世界冠軍,那麼以後的生活就不用擔心了,算錢可以算作抽筋。聽到這筆錢,鄧琳琳感動了,此時,她每天的訓練目标就是在北方奧運會上奪冠。
由于能力出衆,鄧琳琳最終入選國家隊,運動員都是全能精英,國家隊的訓練特别嚴格,嚴肅的氣氛讓她極為不舒服。在省隊裡,她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在國家隊,她是一群人。
一個動作,别人隻做十次就能掌握要領,而她需要做上百次才能學會,教練拿了她一個人花的精力,相當于拿了四個人。有人對她說:"像你這樣的運動員怎麼能練習呢?
鄧琳琳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慢慢學習,自己的病情成了她揮之不去的噩夢。笨鳥先飛,努力可以彌補笨拙,鄧琳琳最大的優勢就是願意努力,願意努力,教練定好了訓練任務她能按時完成。
當時正在選拔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員,因為态度認真,鄧琳琳也被選去訓練,訓練的等級制度非常嚴格,根據成績打"優、好"的成績,讓年複一年淘汰一批人,最後隻有六個人才能進入奧運會名單。
為了不被淘汰,一群11、12歲的女孩曾經早起晚睡,控制體重,整天與木頭的平衡,她們沒有童年,成為職業體操運動員是她們的共同目标。
而鄧琳琳是裡面最小的,身高隻有137cm,在體操行業,短是好的,身體重心低,有利于減少失誤。在訓練中鄧琳琳主要是在跳馬和自由體操上,她是所有女孩子最喜歡哭的,被教練罵哭,比賽成績不好哭,自己練不好也哭。
2
2006年全國體操比賽,這是鄧琳琳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賽前她緊張連呼吸都不順暢,做動作時也無法停止顫抖,過度緊張導緻她輸掉了比賽。從這一刻起,她終于學會了競技體育的殘酷:能做,不能走。回去之後,鄧琳琳訓練得更努力了,她不是和别人比較,而是和自己競争。
本着不輸、樂于拼搏的精神,鄧琳琳最終入選了北奧體操隊名單,作為替補。千百通的呼聲一開序幕,北京奧運會在全體人民眼中順利進行,全國人民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的運動員身上。
跳馬項目,隊友姜玉媛因為狀态不好被教練換下,鄧琳琳被指令接替姜玉珮的位置,跳馬難度5.8,鄧琳林在平衡木頭上空轉,沒有任何失誤,當馬牢牢落地時,一個驚人,
由于她的出色表現,她僅次于隊長程飛,最後的體操女子隊以188.9的成績獲得第一枚奧運團體金牌。
今年,無數的鮮花和掌聲包圍着女孩們,在16歲的花季,鄧琳琳嘗到了冠軍的驕傲和榮譽。
她最大的遺憾是,除了團體賽之外,她沒有一個項目,是以鄧琳琳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标:在下一屆奧運會上,拿下一枚屬于個人的金牌,從這一刻起就渴望奪得冠軍。
第二年的全運會,就在鄧琳琳剛完成膝蓋手術,傷勢不徹底的時候,她有720度的空中轉移動作,高難度的動作才有可能拿下金牌,不在乎傷病的情況,鄧琳琳堅持做這個轉變,最終赢得了全能冠軍。
一切都有其優缺點,鄧琳琳也因為這次冒險付出了代價,她的傷勢變得更加嚴重,被迫再次進行膝蓋手術,手術後,鄧琳琳的訓練狀态受到極大影響,傷病讓她達到低谷,父母勸她退居休養,但鄧琳琳卻不想, 她仍然有一個冠軍夢想,她将堅持倫敦奧運會12年。
2011年東京世錦賽上,鄧琳琳頻頻出差錯,導緻她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心理受到傷病的重創。輸了之後,她把一切都放在一邊,專注于訓練,你永遠不會低估夢想給一個人帶來的動力。
3
後來,在倫敦體操錦标賽上,鄧琳琳赢得了平衡木項目,帶領球隊在亞運會上獲得了女子團體冠軍,并在2012年獲得了全國錦标賽的全能冠軍。毅力,用實力證明自己,鄧琳琳終于在倫敦奧運會的資格賽中取得成功。
此時,她的教練在家,而她在倫敦,她隻能通過每天撥打國際電話來報告她的訓練情況,教練對她說了最多的話:"做這個過程。"是以每天晚上睡覺前,鄧琳琳都會從頭到尾思考自己最近的比賽,總結失誤。
比賽前兩天,她和隊友們住在奧運村,電視上每天播放哪些運動員拿下金牌,鄧琳琳非常渴望先站在領獎台上,在房間裡,她想象自己拿到金牌,在領獎台上模拟,看到這一幕,隊友們忍不住吐痰: "你緊張嗎?""
比賽現場當天,鄧琳琳是第三上場的,她的狀态特别好,抛開外界,專心緻志地做自己的動作,整套動作飄雲,連續的小轉彎讓她加了0.3分,并排落木還是穩如泰山,最後她以15.6分拿下了平衡木頭冠軍。
她也是唯一一位赢得兩個奧運冠軍的女體操運動員。
巅峰時期,鄧琳琳選擇退役,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國際關系學院,從運動員到大學生,她最初并不适應,北京大學很嚴格,鄧琳琳沒有因為冠軍地位而受到特殊待遇。當她第一次進入學校時,她放下姿态:"我不隻是想拿到文憑,我還想學點東西。"
進入北京大學後,第一堂課叫政治介紹,全班同學往下,她一句話也聽不懂,隻能坐在同一個地方,周圍的人都在學霸,而她的學習永遠不會跟上節奏,但運動員會在哪裡放棄呢?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是永不言敗。
為了跟上進度,鄧琳琳經常到學校的嫂子那裡,她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背誦英文單詞,下課後跑到圖書館,為了更好地融入集體,她積極參加學生會的活動,順利獲得碩士學位, 鄧琳琳赴美國深造,繼續深造。
畢業後,她從事了最喜愛的體操事業,擔任青年體操運動會裁判,還成為安徽省體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為體育事業貢獻了一股力量。
體操給鄧琳琳帶來了無限的榮譽,金牌教會了她:帶着前進的目标,在艱難的處境中永不放棄,她說:"希望在他們的腳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奧林匹克精神永存,我希望它能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代代相傳。
作者:七個選擇
簡介:愛笑,愛說八卦,還有文字,也和你一起告訴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