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
擁有90,000名粉絲的部落客
在微網誌上釋出一張撞上切爾諾貝利的合影
假設你徒步三天兩夜
當你踏入切爾諾貝利時,手機信号有時不是10
"蓋革探測器的警報上下波動,
幾種輻射水準高達30 sv(微量)。"

相片
部落客穿着便服
在幾座廢棄的建築物前拍照
包括著名的核"石棺"
該法案随後引發了激烈的辯論。
部分網友質疑此舉
認為它應該穿防護服
有網友提醒,他們不應該推廣這樣的地方
可能對他人造成誤解
吸引更多人不做
部落客回複
大部分時間穿防護服
在穿着便服的地方會尋找低輻射值拍照
進去之前
有一份協定可以告訴您如何着裝和攜帶什麼
但
也有網友說
部落客拍攝的照片
增加對切爾諾貝利的了解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發生在距離基輔140公裡的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是第一起被國際核事故分類列為7級的重大事故(第二起是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島縣發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普裡皮亞季市是以被遺棄。發生爆炸的發電站的4号機組被完全摧毀,後來被密封在水泥中,稱為石棺。
爆炸發生後,當時的蘇聯政府以4号反應堆為中心,将半徑30公裡範圍内的大部分地區指定為禁區,疏散居民并用鐵絲網将他們圍起來。
據烏克蘭衛生部稱,自事故發生以來,已有超過239萬人因核事故而患病,其中超過45萬人是兒童。
但自2011年以來,根據烏克蘭政府的決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區一直向普通遊客開放。
據《中國青年報》2019年的一篇報道,烏克蘭當地旅行社已經推出了切爾諾貝利一日遊或兩日遊套餐,隻有成年人才能報名參加。訪客必須簽署一份聲明,承諾穿長褲,不觸摸檢疫區的任何東西,并且皮膚不要與地面,草地或建築物接觸。
一些遊客會支付10美元購買計數器,以随時測試輻射值。越接近隔離區的核心,計數器值就越大。個别位置,這個數字将飙升到每小時幾百微伏。
當2019年美劇《切爾諾貝利》上映時,吸引了很多人來取牌。路透社2019年6月報道稱,自2019年5月該節目播出以來,烏克蘭當地一家旅行社的預訂量增加了40%。
2019年6月7日,遊客在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事故遺迹前打卡。(圖檔來源:東方IC)
視訊部落客郭傑瑞(Jerry Guo)在2019年8月的切爾諾貝利之旅中釋出了一段視訊,他在石棺前穿着便服。在拍攝時,根據他手中的蓋革計數器,現場的輻射量為每小時1.04微瓦,陸地上的輻射量為每小時1.1微瓦(1000微瓦特x 1毫西弗,每小時8760小時,每小時1微斯瓦特......每年8.76毫西弗)。
在輻射水準高的地方,包括網狀物被打卡的摩天輪,需要穿防護服,當郭傑瑞在2019年拍攝時,摩天輪駕駛艙底部的輻射是每小時125微西弗。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少量的輻射暴露不會危害人體健康,過度輻射暴露在人體會造成傷害,引起疾病、死亡。劑量越高,危害越大。
資料顯示,人類在任何時候都生活在各種輻射中,來自自然輻射的個體平均每年有效劑量約為每年2.4毫西弗。當輻射劑量小于100毫西弗時,對人體的确定性影響,即明顯的組織損傷,在醫學上沒有觀察到,當劑量超過4000毫西弗時,沒有醫療監督的死亡率為50%,當劑量超過6000毫西弗時,可能是緻命的。
資料來源:Observer.com
編輯: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