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 知道記者 于德芳 王澤斌
2021-10-26 14:08
海南長臂猿是10月12日準許的首批國家公園之一,是海南雨林國家公園獨特物種的家園。它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它隻生活在國王嶺國家公園的熱帶雨林中。由于曆史上的狩獵、伐木和環境變化,在20世紀80年代,隻剩下兩組七九個,該物種瀕臨滅絕。現在,由于政府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到2021年9月,"人類最孤獨的近親"将恢複到5組,每組35人。

海南長臂猿愛"唱歌",有美國的"雨林歌手",特别喜歡日出前後全家人"集體合唱",是以要看它們,必須在黎明前,徒步攀登大約一個半小時,到達監控點,等到第一天早上發推文,跟着聲音追逐,才有可能看到長臂猿的景象。
長臂猿靈活,活動場所大多是密密麻麻的森林,人類煙霧稀少,對監測隊員的體力和耐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觀察記錄長臂猿數量,飲食和玩耍的習慣外,監測器還必須收回長臂猿的糞便進行分析,特别是在進食時。長臂猿主要在它們的"糧倉"附近,那裡有食物,有長臂猿。2018年,當一場台風切斷了通往糧倉的唯一道路時,該團隊爬到樹頂,用繩索建造了一條"覓食走廊"。而在每天,遇到長臂猿吃水果的時候,也當"寶寶"喜歡撿回來的時候。
糧食短缺是長臂猿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為此,自2003年以來,海南共改造并恢複了4248英畝的長臂猿栖息地,種植了30多萬隻長臂猿愛吃高山、小葉、重陽木等本土樹種,補充了長臂猿的"糧倉"。
目前,海南雨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全部實施,封印山林。在遠離滅絕的同時,海南長臂猿保護案也向國際社會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智慧"。然而,目前35隻的種群數量還遠遠低于生态種群所能生存的最小種群,海南希望用15年時間實作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翻番,種群恢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新聞知道記者:王澤斌 福雅 編輯: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