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作者:時間的幻影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狗的使命

今年3月,《狗的使命》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狗風尚"的新浪潮。與大多數類似的主題類似,《一條狗的使命》也是通過對主人公和狗依附于對方動人的情感的細膩描述,達到催人淚下的效果。但這部新作品的與衆不同之處在于它新穎地運用了狗的視角來講述這個輪回的故事。影片中的小狗經過四次轉世,終于再次找到了原來的主人,帶着陪伴練練了最長的愛情告白。這部電影的導演萊西·霍爾斯多姆(Lacey Holsdom)八年前因美國版的《八隻狗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Eight Dogs)而淚流滿面,他是聳人聽聞和催人淚下的大師。再加上這種寵物主題對于大量寵物愛好者來說具有天然的殺傷力,"一隻狗的使命"真的很難被紅出來。

作為最人性化的伴侶,狗也是電影中最常見的動物演員。在專業教育訓練師的授課下,王星人要麼溫順,要麼敏感活潑,往往能夠以忠誠和勇敢俘獲一代又一代觀衆的心。還有大量的狗狗電影,是一個動畫形象,在動态的畫筆下,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笑聲。

1.蕾西,靈狗蕾西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由11歲的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主演的《Spirit Lacey the Spirit》(1943)創造了電影史上第一位(也許是最着名的)狗明星,Lacey the Scottish Shepherd。這部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埃裡克·莫布裡·奈特(Eric Mobley Knight)于1938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兒童讀物,講述了萊西的故事,她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被她的主人賣給了公爵,并因為他失蹤的生命而跋涉回到了主人的懷抱。這部電影将蕾西和主人之間深厚的情感帶入生活,并開辟了一個強調狗忠誠的類似電影的固定模式和模式。

發行後,《精靈萊克西》大受歡迎,飾演蕾西的《狗友》成為了一位極具辨識度的"明星"。泰勒每周隻得到100美元的電影報酬,而帕爾的報酬是250美元。從那時起,制片人米高梅(MGM)一直在制作一系列七部以萊西為主角的電影,幾十年來,基于這個故事的電視和廣播劇一直在上升。2005年,《Lacey the Spirit》被翻拍,但無論後來翻拍得如何,我腦海中始終浮現出Pal的原始版本。帕爾後來在五歲時退休并完全離開了螢幕,但每隔一段時間,萊西,曾經扮演萊西的狗,都是他的直系後裔。

2. 八鑼,"忠犬八公事"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如果蕾西是電影史上最有名的狗,它很可能動搖自己在現代世界的地位,可能隻有忠實的狗八公衆。1923年出生于大分縣的日本秋田,1924年被其所有者上野義弘收養并帶到東京。每天早上,八位校長都會在門口看師傅上班,晚上到附近的澀谷站接他回家。一天晚上,上野在工作時突然心髒病發作而死亡。然而,一如既往的過去,不分風雨,忠實地站在澀谷站前等待師傅回家。這距離他于 1935 年 3 月 8 日去世還有 9 年。1933年,《朝日新聞》刊登了八個公開八鑼作為極端忠誠的象征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整個日本。1934年,甚至在八人的日常等候場所豎立了一座雕像。第二年,八名鑼鑼死了,與他們的主人上野一起被埋葬。

這個故事于1987年由日本導演島根幸雄首次改編成電影,後來由Lacey Holsdom于2009年翻拍。國内觀衆都看過後來的美國版,霍爾斯多姆對主人和八隻雄性關系的刻畫,尤其是對于狗狗的教導,确實比日本版要好。日版的八大公衆和角色往往缺乏互動,而在美國版中,八種公開色彩的豐富表達為電影增添了不少色彩。

3. 風熊,南極語言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在日本,八隻雄性早已是一個傳奇,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八隻南極雪橇犬可能是一個更難忘的奇迹。

1955年,日本打算參加國際組織對南極洲的觀測,該團隊從全國各地收集了雪橇犬,最終決定使用蟒蛇(也稱為草佐犬)。1958年2月,日本觀察船從南極基地接走了第一批冬季隊員,離開後,将15條蟒蛇綁在了第二組即将接管的船員身上。出乎意料的是,由于極端惡劣的天氣,第二組隊員無法按計劃完成交接,所有隊員将一起回家,而15條蟒蛇的基地則被留在了南極大陸的冰雪中。

留在南極洲的15條蟒蛇中有七條在未能掙脫鍊條後不久被殺死。剩下的八人,一個接一個地掙脫了鎖鍊,在最惡劣的情況下踏上了艱難的生存之旅。利奇是最古老的,也是他們的領袖,而吹風哨的熊是太郎和太郎的父親,也是狗的領航員。八隻雪橇犬蜷縮在冰雪中,盡力在冰川的縫隙中尋找所有可能存在的食物。他們捕捉偶爾在冰上跳躍甚至捕獵海豹的魚,同時面臨來自更強大的敵人(如鲸魚)的掠奪和騷擾。在一次又一次的狩獵中,狗在各種事故中喪生。

回到日本,隊友們自然認為這些狗無法在南極生存,那裡的食物極度匮乏,抛棄它們的不人道行為使它們在心理上受到折磨。回國後,他們先是向狗的主人道歉,後來在城裡豎起了雪橇犬的紀念青銅雕像。一年後,該團隊再次降落在南極洲,但驚訝地發現基地旁邊有太郎和太郎。他們的生存也被視為生命中最偉大的奇迹。

這個傳奇故事被拍成了1983年由國家巨星高黑主演的電影《南極語言》,其中較長的描述了八隻雪橇犬如何覓食一寸,而真相根本沒有經過檢驗。上映後,這部電影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橫掃了110億日元的票房,在日本電影史上排名第八。2006年,好萊塢将這個故事翻拍成《南極曆險記》,好評如潮。2011年,日本富士電視台還翻拍成10集日劇《南極洲》,作為對台灣60周年的盛大緻敬,邀請了國偶像村上築二主演、燕雅人和餘姚人出演,這足以看出熊在日本的故事有多深。

4. 小Q導盲犬Q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與南極雪橇犬的咆哮相比,導盲犬Q的故事往往平淡無奇。由南韓著名導演崔順義執導的《導盲犬小Q》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一的小說《再見,科魯》,是一隻拉布拉多導盲犬小Q(原名Quill,意為羽毛,因為在它左後腿的根部,有一個靠近十字架的羽毛狀黑色胎記,日語發音是Koru)作為主要的男性傳記片。

要成為合格的導盲犬,幼犬必須在45天内離開母親,在寄養家庭生活到一歲,然後送到導盲犬訓練中心進行訓練。訓練過程非常嚴謹,狗狗的氣質、反應、動作等方面都有嚴格有序的課程。完成訓練後,導盲犬還是要經過與盲人主人的多重适應,成功通過教練的引導測試,才能成為真正的導盲犬。

這部電影真實地還原了小Q被訓練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與主人渡邊先生(小林薰衣草飾)的磨合。渡邊先生起初不願意接受導盲犬的服務,但在小Q的周到"服務"下,他逐漸與小Q培養出一種默契和感情。當關系升溫時,渡邊先生死于腎衰竭,小Q不得不回到訓練中心等待下一任主人的收養。然而,當小Q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有家回家時,自己的身體已經很難支撐了。

《導盲犬小Q》并不是太富麗堂皇的聳人聽聞的橋段,雖然在很多時候也是催人淚下的,但更多的是通過平凡的小細膩表演,在無聲的感動中。這部溫馨短劇的獨特意義還在于,通過導盲犬等功能性品種的寫作,動物們為服務人類做出的難以想象的犧牲,以及它們能給人們帶來的不可替代的關懷和安慰而受到贊譽。

5. 白狗 白狗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塞缪爾·富勒(Samuel Fuller)的《白狗》(White Dog,1982)是許多由狗主演的電影中絕對獨特的補充。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既不溫暖也不催人淚下,反而有點吓人,殺人。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一隻白色的德國牧羊犬,在一次事故中被女演員朱莉撞回家,然後在一次入室盜竊中幫助她擊退了歹徒。但在這次英勇的行為之後,朱莉發現,每當白狗遇到一個黑人時,它就會向前跳躍并發瘋,事實證明,這隻狗是種族主義者專門訓練的武器來攻擊黑人,而且這隻狗有一個專有的名字,叫做白狗。為了恢複他馴服的天性,一位黑人訓練師花了五周時間訓練他停止對黑人的攻擊。但在影片的最後,一個令人吃驚的場景再次出現——馴養的白狗兇猛地撲向黑人旁邊的白人。

《白狗》有着強烈的隐喻色彩,它赤裸裸地引用種族主義,一度被禁片。影片一開始就有人指出,狗其實是色盲的,隻能分辨黑白,狗的種類沒有意義。但從小就被殘酷的訓練(雇傭黑人虐待小狗)已經在白狗的心中種下了種族主義的種子,而這些黑暗的種子注定會伴随它們一生。

根據加裡本人的說法,《白狗》改編自法國作家羅曼·加裡(Roman Garry)1970年的同名小說,是1960年代西方社會的真實存在。即使在民權運動之後,種族歧視在美國社會中仍然存在。《白狗》呈現的是種族主義最無稽之談和最殘酷的本質。

6. 高飛,《高飛家族》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與現實生活中的電影中的狗狗離它們的忠誠屬性不遠,卡通中的明星無疑更加多樣化。去掉現實的枷鎖和鼻涕蟲,狗不僅成為更合乎邏輯的主人,而且各種拟人化的設定使它們成為具有截然不同個性的真實明星。如果現實生活中的電影中的大多數狗都有責任挑起眼淚,它們的卡通,那麼它們非常善于取笑和開玩笑。

多虧了動畫王國迪士尼的光環,高飛已經成為動畫界最著名的狗之一。起初,高飛隻不過是一個在米老鼠卡通片中玩醬油的路人,在1932年的《米奇歌劇團》中擔任觀衆,因為他嘶啞的笑聲在觀衆中脫穎而出,令人印象深刻。當時,高飛并不叫高飛,而是Dippy Dawg。直到1939年,當動畫短片《高飛與威爾伯》問世時,才改名為高飛。此後,他在其他米老鼠動畫中作為配角出現,總是擺出一張頭腦簡單、笨拙、貪婪的臉。高空飛行經常把事情搞砸,但由于他直線的思維方式,他可以"看到複雜事物的本質",并與米奇一起經曆無數次冒險。

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高飛在48部動畫短片中編織了米老鼠唐老鴨,交織了無數的童年記憶。20世紀90年代,曾經隻充當一片葉子的高飛終于在迪士尼動畫系列《高飛家族》(1992)中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在迪士尼的角色血統中,高飛變得與米奇,米妮和唐老鴨一樣出名。其實,在米老鼠動畫中,還有一隻著名的狗——米奇的寵物冥王星。隻是冥王星隻能讓他的狗窩裡哀悼。

7. 雪,丁丁曆險記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如果說高飛的郊遊沾滿了迪士尼的光芒,那麼斯諾的名氣,就在《丁丁曆險記》這棵大樹旁邊。

由比利時漫畫家埃爾蓋(Elgey)撰寫的《丁丁曆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是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兒童讀物之一。自1929年成立以來,它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内的58種語言,并在全球售出超過2億冊。丁丁在漫畫中帶領讀者環遊世界,以冒險故事為主題,以科學奇幻為輔。在激烈而激動人心的冒險過程中傳播反戰和人道主義思想。主人公丁丁是一個勇敢正直的記者,一次又一次地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粉碎了陰謀的邪惡勢力。而雪是丁丁形的搭檔,雖然調皮,但總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幫助丁丁危險。

在1960年代,法國制作了兩部真人電影,丁丁和金羊毛(1961)和丁丁和藍橙(1964)。後來,在1970年代初,制作了兩部動畫電影,"丁丁曆險記中的太陽神廟"(1971年)和"丁丁的鲨魚湖冒險之謎"(1972年)。到20世紀90年代,由法國和加拿大聯合制作的三季電視動畫真正将埃爾蓋的原創作品搬上了銀幕。後來被斯皮爾伯格的動畫電影系列,也引發了世人無數人的期待和遐想。

在斯皮爾伯格的手中,丁丁曆險記成為他最好的尋寶冒險,一場經典的好萊塢追逐和戰鬥,以某種方式消除了原作的幽默感。而雪白的雪花,已經成為影片最精彩的角色之一,其機智的表演,比笨拙的阿多克船長,多了一星半。

8.史努比,史努比:花生電影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和斯諾一樣,史努比是主人的寵物,但他肯定比主人查理·布朗更受歡迎。

《史努比》和《丁丁曆險記》一樣,早已擁有舉世聞名的喜劇形象。史努比于1950年10月4日在花生漫畫中首次亮相,當時他沒有名字,穿着預先訂購的花經過佩蒂的房子。起初,他不是拟人化的,隻是一隻普通的米格羅獵犬。直到1956年1月9日的漫畫,他才第一次用後腿站起來。同年晚些時候,它還首次表演了自己編排的"舞蹈"。從那時起,史努比就作為一個獨特的"人"活在讀者的心中。

史努比喜歡甜食,讨厭貓,最常見的行為是陷入他想象的角色扮演中,努力擺脫自己。在他的cos玩物中,不僅有蛇、犀牛、獅子等動物,還有貝多芬和米老鼠等真實或虛拟人物,而最著名的形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王牌飛行員。與此同時,史努比是一位一直寫作但總是被撤回的作家,他無休止的退休始于1965年7月12日,當時他第一次拿起打字機在狗屋頂上寫作。

在最新的《史努比:花生電影》(Snoopy: The Peanuts Movie,2015)中,史努比的品質得到了深刻的展現,尤其是在他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飛行員的幻想段落中,這與查理·布朗故事的主線不一緻。

但對于史努比來說,大銀幕花花公子更像是一個玩票嘉賓,他真正關注的還是源于漫畫的品牌形象。在漫畫和各種動畫劇中,她早已成為流行文化的象征,其形象也被注冊為世界知名品牌。而時至今日,史努比的品牌形象早已發展到日用品、服裝、玩具、文具、箱包、鞋類、童裝等方面,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史努比本人在2009年被美國養犬俱樂部評為"流行文化中的頭号狗"。

9.格羅米特,"超級無敵狗:兔子的詛咒"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在酷炫的事情上可以拿比得上史努比,也許隻有英國粘土動畫巨星——超級無敵的狗格羅米特。格羅米特是他的主人華萊士的寵物,華萊士機智,勇敢,勤奮,善良,唯一的缺點是他不會說話。它的日常工作是照顧華萊士的飲食并與他一起工作。它喜歡報紙,毛衣,擅長園藝,并且像史努比一樣,偶爾會随着音樂跳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華萊士作為主人,幾乎完全被搶走了這隻"包羅萬象"的寵物狗。

自從1989年的第一部電影《月亮野餐》(The Moon Picnic)《無敵狗》(The Invincible Dog)首次在電視上遇到觀衆以來,觀看華萊士和格羅米特玩一把戲是英國觀衆在年底聚在一起時必看的。這部時髦的粘土動畫短片也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随後的兩三集系列,"帶領鵝進入房間"(1993年)和"剃刀邊緣"(1995年),都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短片獎。至此,《超級無敵狗》背後的制作團隊阿德爾曼工作室開始引起關注,後來阿德爾曼工作室成為固定/粘土動畫世界的中流砥柱。他們由著名的Chick-fil-A(2000)和Sean the Lamb(2015年釋出的第一部動畫系列)代表。

到2005年,華萊士和格羅米特終于迎來了他們的第一部大電影《超級無敵的狗:兔子的詛咒》。這部75分鐘的動畫長片不僅在英國和美國都獲得了可觀的票房,而且還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成為全球矚目的現象。即使在挑剔的評論家眼中,這也是一部獲得A級的傑作。

10.斯帕基,科學奇怪的狗

銀幕上最具靈性的十隻狗狗

在迪士尼的所有動畫電影中,科學怪獸斯派克可能是最可怕的英雄。而在所有以狗為導向的動畫中,它可能是最有氣質的動畫。

《科學怪獸狗》的哥特式本質自然是由以黑暗風格著稱的蒂姆·伯頓賦予的。但《科學怪獸》的大名鼎鼎,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科幻驚悚片《科學怪獸》(1931),它是電影史上的重要部分。《科學怪胎》原本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的小說,其中瘋狂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的角色也象征着對科學的盲目狂熱。在電影《科學怪胎》(Science Freaks)中,鮑裡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飾演弗蘭肯斯坦創造的怪物,這是這種狂熱的可怕結果。

顧名思義,"弗蘭肯威尼"顯然是對"科學怪物"的高度緻敬。小狗斯帕基被電死并重生的場景幾乎是"科學怪物"中怪物被賦予生命的場景的恢複重演。然後英雄維克多和斯派克被鄰居追趕為怪物,躲在小屋裡差點被燒死,也把《科學怪獸》經典高潮劇重新刻版。《科學怪獸狗》的主題和故事完全符合蒂姆·伯頓幾十年來最愛的風格,伯頓不僅為黑暗增添了一絲溫暖,也将自己最喜愛的許多經典恐怖電影元素和橋段無縫融入到這個新故事中。對于熟悉恐怖片的觀衆來說,不到90分鐘的《科學怪獸》充滿了情感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