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青島是一座半島城市,擁有數百公裡的大陸海岸線,這條海岸線蜿蜒曲折,海灣、礁石、沙灘點綴着,使青島海岸擁有宜人的海岸線風光。從上個世紀初開始,青島就已經有了紅瓦綠樹藍天藍天一線的布局,當一些西方人走進青島時,恍惚就有了一種走進瑞士日内瓦和琉森的視覺沖擊力,是以他們稱青島為"東方瑞士"。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青島之美,除了沿海一線城市建築風格外,還有幾個"海灣",即古州灣、群島灣、原灣、彙泉灣、太平灣、福山灣、麥島灣、三巒灣、青島的海岸線除了礁石群外,還有幾個沙灘,那些海灘基本上都在那些"海灣", 那些沿海沙灘形成了天然的"海水浴"。生活在海邊的青島人喜歡在海中遊泳,散布在海岸線上的"海水浴場"為遊泳者提供了極好的遊泳場所。

在青島衆多的鹹水浴場中,最有特色的是膠州灣岸邊的口海浴,雖然位置不在美麗的海濱,但是有一個200米長的沙灘,而海灘旁邊有三個海水池正是因為那三個海水池, 是以海水浴口也有一個别名,叫"海池",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海水浴口是遊泳者的熱門聚集地,僅次于擁有亞洲最大海灘的彙泉灣。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由網友"藍海"提供)

其實那些海池并不是專門為鹽口海浴而建的,當日本人入侵青島時,他們在青島中北部建了幾家紗廠,其中一家叫中原紗廠,也就是後來的青島國棉六廠。日本人在中原紗廠西牆外建立了三個大型水庫,利用海水對工廠的小型發電裝置進行冷卻。紗線廠的用電量非常大,考慮到主電源不穩定且經常停電,日本人專門為中原紗線廠配備了小型發電裝置。

我的嶽父是在新中國接受過教育訓練的電氣工程師,青島幾家棉紡織廠的小發電裝置是他負責設計的,新的小型發電裝置淘汰了以前日本留下的小型發電裝置,包括中原紗線廠,當時青島國密六廠的那些小型發電裝置都是我嶽父負責的設計。

日本人建造的海水池是泥結構,由兩座混凝土水壩将其分成三種不同大小的南、中、北方方形海池,但又互相連接配接,這兩座水泥壩後來成為遊泳者的平台。三個水池的西側是一個"小海池",大海在漲潮時首先進入小水池,然後從大水閘流入水池。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日本人建造的這三個海池在設計上非常合理,當海水進入最南端的海池時,再流向海池的中間,最後流入北端的海池,整個海水運輸過程中起到了沉澱物沉澱的作用,也是海水淨化的過程, 淨化後的海水通過北端東北角的池位置抽水管到貝爾元紗廠内部。

每當海潮時,都會有人打開大水閘,海水會填滿三個海池,等到潮水,再關閉大閘,防止退潮時池漏水,是以三個海池裡面的海水總是滿的,這為後期口水浴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條件。

後來,由于常年浸泡在海水中,大水閘鏽蝕非常嚴重,無法打開大門關閉,它總是處于關閉狀态。每當潮水滿時,三個海池都裝滿了海水,當潮水退去時,因為大水閘不是很緊,海水池中的水會漏出縫隙,這樣潮後海池中的水位就會降低很多,是以當潮水低的時候,海水池洗澡的人比較少。

當日本人占領該地區時,遊泳池不允許遊泳,他們擔心有人會破壞中原紗廠的裝置,是以他們在最北端遊泳池東北角的抽水管附近建造了一座炮塔。

日本魔鬼投降後,特别是青島解放後,該地區工業發展迅速,半工業化、半農業化、大小商販密集的嘴巴躍入青島市最大的工業區,許多工廠在地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該地區的人口也越來越多, 并最終成為青島市最大的人口集結區。

有這麼多的沙灘,青島人喜歡遊泳也是合理的,祿口人也不例外,青島人稱遊泳為"海水浴",如果誰說去遊泳,正宗的青島人聽完後會覺得不習慣。20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夏天,每天去祿口海水浴場在海中沐浴的人是無窮無盡的,因為無論漲潮還是退潮,那些海池裡的海水都滿了,随時可以去那裡洗澡,青島其他海水浴場都沒有這個優勢。

作為老嘴人,我也學會了在海口的海水浴中遊泳,當然,我在沙灘的另一邊學會了,因為不會遊泳的人不敢下海泳池遊泳,有時甚至不敢站在海池邊上, 一些頑皮的男孩,我會把你冷冷地推入遊泳池,因為他不知道你不能遊泳,看到你穿着一雙泳褲,我會在惡作劇中把你推下水面,我被推倒了幾次,即使我掉進水裡時一直在喝幾口鹹水。但最終一切都被拉了起來。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祿口海水浴場的位置非常偏僻,不像其他靠近馬路的海水浴場。從祿口街到鹽水浴的距離大約是三裡之外,沿着三升大廈北側,那條名為"渤海路"的斜坡路一直在往下走,下坡再走一條火車軌道,左邊是祿口勞工俱樂部。繼續經過另外兩條火車道,一路向西到海邊,左邊是青島磷肥廠。沿着青島磷肥廠的院牆向西走,大部分時間都繞着牆轉,到達鹽水浴和海水池。這是一條既不寬也不幹淨的土路,走路時經常被磷肥廠冒出的煙霧弄得眼淚汪汪的,因為燃燒的礦石的煙霧會随風吹出海面,經常導緻路人咳嗽,加快腳步。

在那條路上來來往往在海裡洗澡的人,每天無窮無盡,我們基本上都是在那裡散步,偶爾也有一些人騎自行車去。那時候的生活條件很差,孩子們沒有自己的自行車,都走到那裡的鹽水浴場,當孩子們真真實的時候,走路也不累。

青島的遊泳季節基本上是國小和中學的假期,是以大多數中國小生在鹽水浴中漱口。當然,大人去海浴洗澡的人也很大,當工廠是三班倒的時候,上班族上早班可以去洗海水浴;因為有海池,那些在海口洗澡的人可以随時去海水浴,即使不是星期天,海水浴也像往常一樣滿了。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在那些去鹽水浴洗澡的人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肩上扛着一個裝滿汽油的汽車内胎,我們稱之為安全環,或生命環。汽車内胎作為保險環是海水浴的口,即一些廢棄的汽車内胎,充氣後浮力很大,大保險環可以承載幾個人,一個較小的也可以承載兩個人。

當海水浴口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有很多人要在那裡洗澡,因為有一個小沙灘,海灘邊有那幾個海水池,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海水浴場。當時,海水浴場基本上都是男人,女人一般不光顧那裡,在那裡洗澡的男人有時幹脆赤裸着皮膚,因為那是男人的世界。

由于目前還不是正式的海水浴,是以水裡沒有設定鲨魚網,這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那個地區的水不是很深,鲨魚不會在那個地區走動,是以我從未聽說過那個地區的任何人都被鲨魚打傷。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到1968年,口鹽水浴正式成立,并命名為第八鹽水浴。雖然有正式的排名,但人們還是稱這種海水浴為"玉口海水浴",或者簡稱為"海池",因為人們去那裡洗澡基本上都是沖到那些海水浴池的,海水浴是海水浴口中的"主角",那海水浴灘成了"配角"。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海浴口正式建成後,還放置了鲨魚網,夏日浴的人不僅赤裸着胸膛,女人也進入了這個海灘,每天都有年輕女子和學生穿着鮮豔的泳裝,偶爾還有阿姨來玩樂。潮水潮盡的時候,海池洗澡的人就飽了,像餃子一樣。當潮水落下時,海裡沒有人,但那些池子裡的人還是滿的。

三個水池的東牆有一個高、一短兩個窄的"台階",從建築結構上看,就是高牆的兩個防護坡牆,下一步和中間的水池水泥壩高度是一樣的,另一個有點高,這兩個台階和那兩個水壩都是跳水愛好者的跳台。

然而,在海池中洗澡有時是有代價的,因為常年浸泡在海水中的混凝土牆都覆寫着海牡蛎皮,而那些在海中沐浴的人不可避免地"挂着顔色",附着在牆上的海牡蛎皮劃傷了皮膚,腹部,腿腳。但是在海裡洗澡的人一般不太在乎這個,即使皮膚被海牡蛎皮劃傷,傷口被海水浸泡也不會被感染,很快就會愈合。

三個海池的深度也不同,南海池比較淺,因為它是第一個沉澱池,裡面淤泥較多。中間的水池有點深,因為淤泥較少。北邊的海池是最深的,因為進入那個海池的淤泥已經很少了,淨化後的海水比較清澈,而且相比南面的那兩個海池也比較深,人們基本上都在北端那個海池洗澡,很多人喜歡在那個水泥壩上"跳台"上猛犸象潛水。那些不敢潛水的人要麼下鐵梯,要麼從西側的低壩滑出,在水中遊泳。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2010年,殘骸幾乎被埋在槍塔頂部(由藝術愛好者楊一光提供)

海池平台北端的位置以前有一座"炮樓",也就是日軍衛兵海池子的守衛的守衛樓,那炮樓成為了潛水愛好者最喜歡的站台,雖然爬到炮樓很費力,但爬上台台的潛水員得排隊。但是,一般人還是不敢去槍塔上站台潛水,因為海水池水的深度隻有三米左右,潛水技術不高的人會頭進入池底淤泥,會受傷。也有人因為跳水姿勢不對,肚子"摔"紅,我曾幾次看到有人跳下跳下來摔得夠狠,疼得哇。

漲潮是海水浴口最熱鬧的時候,因為水邊的海水池和海灘變成了大海。沙灘上的人滿滿的,海池裡的人滿員。最熱鬧的是海水池裡面的"跳台",上面基本上都是人,潛水員們樂于上爬下,一會兒跳起來,浮出水面再爬上去,一會兒頭入水,有什麼樣的姿勢,簡直成了一個潛水表演的舞台。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西側的小海池是一條小路,對面是一排更衣室,即還在海浴口剛建成,口政府、地方駐軍、國家棉六廠、磷肥廠、橡膠廠等機關在三個海池和海灘之間建設九個簡易更衣室, 是一排排的木屋,男女沖洗房用木闆簡單隔開,因為它是露天沖洗房,隔壁的聲音可以聽到。那些進入更衣室的人必須持有機關出具的換人證,但幸運的是,兩個更衣室裡有一男一女向公衆開放,可以随時付錢,也可以買年票,價格也不貴。

更衣室邊緣的海灘是真正意義上的海水浴場,有一個大約200米長的海灘,北面這一端的海灘品質也相當過時,南日本鋼鐵公司的位置比較差,海灘上有很多破碎的岩石, 腳酸痛,而且有礁石,容易抓人,是以人們一般不去那裡,隻是在北部位置的海灘位置要在海裡洗澡。

即使北端的海灘品質也不好,潮水不遠處是海底混雜着碎石,海水退去的一半不能繼續遊進去,因為腳掉下來的時候會是石腳,有時還會割腳。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20世紀90年代以後,在鹭口海水浴場更換證書的情況很少見

當年,在青島的各種遊泳比賽中,"口之人"是絕對優勢,得益于口海水浴場的海水池,這三個海水池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遊泳運動員和潛水員,在口池建成之前,海水池一直是玉口區體育學校的遊泳訓練場。

我上國中的時候,有一個體育課是去海口洗澡,能遊泳的學生一般去海池遊泳或潛水,水幾乎是在淺水浴中學習狗的滑行。我們班不會遊泳的學生也有少數幾個,一般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或小習慣,他們不會遊泳,也不敢下水,不得不坐在岸邊的沙灘上,讓大家照顧衣服。那天我們在鹽水浴中瘋狂地玩了一個下午,幾個水不是很好的學生也學了狗刨。

當時,夏天的學生一般穿小短褲,有穿制服的短褲,有穿寬松的短褲,再穿田徑短褲。一般我們在家裡先穿泳褲穿短褲,也就是右手開口,用三條帶子的泳褲,海水浴爬上岸後可以直接穿上短褲,然後解開那些泳褲,把濕漉漉的泳褲裡面拉出來。更衣室裡的人太多太擁擠,水龍頭太少,要排隊等急,而孩子們不願意花錢趕時間,最好一盆水後回家就能解決問題。

當時,我們男生在海浴回家的路上一般都是把泳褲戴在頭上,因為那種泳褲都是側開的,完整的打底褲在頭上,敞開的側帶在後腦勺上,這樣可以遮住陽光直射,因為水浸濕的皮膚對太陽的抵抗力最差。在海裡浸泡了半天,落在身上的都是鹽渣,一個夏天幾乎每天都在海泡裡倒下,男孩子被曬得像小黑泥一樣曬傷,到了秋天初,曬黑的皮膚都回不來了。

後來,第一、第二産業已經不再适應青島發展的主旋律,很多人去了青島的南東,特别是工業周邊的污染,海池口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經常玻璃纖維附着在沐浴人的皮膚上, 是以去海浴口的海浴人越來越少,随着青島交通的飛速發展,很多人甯願坐車去第一次海浴。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2004年,海池左側的牆壁,右側是更衣室。(由網友"藍海"提供)

20世紀90年代初,青島修建了環膠洲灣高速公路,青島沿島一線灘被填滿,灘被海水浴口覆寫,海水被堵住,幾個海水池幹涸。昔日炎熱喧鬧的河口的海水浴場,如今已成廢墟,根本看不到過去的迹象。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老口如此堕落,繁華不再,已經成為青島市區的邊緣,昔日的輝煌仿佛已成為永遠的過去。然而,短命的口斷,随着青島灣經濟的發展,随着膠州灣大橋的興起,随着青島火車北站的建成,随着青島地鐵幾條線路的交彙處,随着青島交通商圈的建成,這片熱土正在恢複青春的活力, 擊中明天的輝煌,向着青島地區發達地區的方向前進。

精彩青島 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

(由網友"渤海人"提供)

然而,海水浴和海池的口,卻隻能是我們口中心中永恒的記憶。

作者 胡寶興

山東省會員,青島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理事,青島國家創業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詩歌、繪畫和印刷學會青島分會副會長,華夏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青島基地副主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