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代藝術家講述《長征組歌》幕後故事,“文藝經典中的黨史”緻敬長征精神

"過山,路難走,天空如水和銀......"6月23日下午,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訊中心,身着紅軍制服的武警北京大隊男聲合唱團,以一首名為《四紅水驚喜戰士》的歌聲,帶領觀衆踏上了25000英裡的英雄之旅。

三代藝術家講述《長征組歌》幕後故事,“文藝經典中的黨史”緻敬長征精神

《四紅水驚喜戰士》選自大型聲樂集《長征群歌》。1965年,為慶祝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長征群歌"由原北京軍區同志工藝美術兵團首演,并一直唱響至今。作為國家大劇院慶祝百年"文藝經典中的黨史"的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邀請了黨史專家于維正、長征群歌第一代歌手馬子月、第二代歌手餘乃舉、第三代歌手葉翠、張大偉、武警北京大隊勇士男聲合唱團重溫"長征"前線群歌"通過采訪、表演、電影放映等形式。

《長征群歌》的詞曲作者是經曆過長征的肖華将軍。他回憶起長征的真實經曆,曆時三個月才完成12幅獨具特色的畫面,真摯的感情史詩《長征群詩——紅軍不怕遠征困難》。随後,作曲家陳庭、盛茂、唐宇、玉秋選用了《告别》《打破封鎖線》《遵義會議閃亮》等10首歌曲之一,包括遵義會議、四水紅水、飛越大渡河、雪草原、大會分部等諸多重要事件,通往艱難之路。環形連接配接的戰鬥生活場景巧妙地将各個地區的民間曲調與紅軍的傳統歌曲融合在一起,最終融入長征群歌。

三代藝術家講述《長征組歌》幕後故事,“文藝經典中的黨史”緻敬長征精神

那一年,20歲以下的馬子月出席了《長征之歌》的首映式。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偉大的作品已經融入了馬子月的一生。馬子悅收藏了大量關于長征群歌的照片、節目、海報等有價值的素材,并采訪了不少原創藝人。活動上,馬子月帶來了一張珍貴的照片。1965年8月24日,人民劇院演出完《長征歌》後,周總理與演員合影留念,在馬子月的印象中,這是大家唯一一次與總理合影。不幸的是,這些照片沒有在報紙上發表,也無法找到底片。直到三十多年後,馬子月才在藝術兵團的倉庫裡偶然發現了一個帶有黴味的舊紙闆箱,裡面的舊膠卷成了一團。馬跳回辦公室,翻過來,最終奇迹般地找到了多年來"消失"的珍貴底片。

在作曲家陳婷等創作者之前,馬子月還拿着錄音機去采訪,整理了大量的素材和幕後故事。比如,四位作曲家都曾向肖華将軍反映,《四名紅水突襲兵》中的一段話,"毛主席以軍為神""奇妙"字不好唱,将軍揮舞着筆改成了現在版的歌《毛主席與士兵真如神》。

"我們讀長征時,我們唱長征群歌,讀長征,讀中國共産黨初心和使命。這部作品是我一生不夠歌唱,無窮無盡的經典。"馬子月說。張大偉說:"今天的年輕人還沒有經曆過艱難歲月的長征。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繼承和發揚光大,走我們自己新時代的長征。"

接下來,國家大劇院"文學經典中的黨史"系列活動将通過藝術家的演講、藝術展覽,以"作品為重點,以黨史為綱,以精神為靈魂"的思想,以中國共産黨百年史的經典文學作品系列,弘揚共産黨的共産黨精神。

來源 北京日報 客戶|記者 高偉方飛

編輯:金立偉

流程編輯 吳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