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餘"轉為職業選手,奧運史上一直有這樣的傳奇。
安娜在7月25日的東京奧運會上慶祝女子公路賽的勝利。新華社記者 王麗麗攝影
|秦前進
當奧地利自行車手安娜·基森霍費爾(Anna Kitsenhofer)到達富士山下方的賽道并首次沖過終點線時,她在公路自行車史上享有傳奇般的名字。就像華山劍一樣,郭靖的突然到來。
安娜沒有教練,沒有隊友,沒有隊醫。安娜,這太不可思議了。由于沒有戰術對決,沒有補給接力,她完全跳出了公路自行車賽,将荷蘭世界冠軍隊甩在了身後。荷蘭是自行車王國,競争對手中有兩名奧運冠軍和兩名世界冠軍。
有媒體評論說,安娜的勝利是"奧運史上最大的震撼之一"。"業餘"轉為職業選手,一個人颠覆了一個體育王國,但奧運會曆史上一直有這樣的傳奇。
例如,1964年東京奧運會馬拉松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貝基(Becky)在1960年首次參加比賽并赢得奧運會時甚至赤腳奔跑。
冠軍安娜(中)、荷蘭亞軍範弗勒滕(左)和亞軍意大利的博爾吉尼在7月25日的頒獎典禮上。新華社記者何長山攝影
安娜獲得冠軍後,人們很快豐富了她的故事,知道她是一名理學碩士,擁有博士學位,主修數學,能夠說五種語言,而騎自行車隻是她的愛好。
但學習者和業餘愛好者的标簽實際上是對競技體育的誤解。
一個人的職業和體育興趣,不是自然沖突,像高水準競技水準的球員一定不是業餘的。
我們感到沖突,因為我們認為鍛煉是一種職業,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是業餘的,因為我們習慣于隻看結果而不問過程。
和這位14歲的少年一樣,在10米跳台創下世界紀錄後,記者問她怎麼能做得這麼好,她隻是簡單地回答:"練習。
安娜是一個單手家庭主婦,但她并不是很幹。在為比賽做準備的一年裡,安娜專注于為比賽做準備。她根據東京的賽道條件不斷模拟實體分布。
因為是單手,沒有一隊可打,她選擇從一開始就沖出隊伍,領先大勢力10分鐘,這在職業車手眼裡就像是"野蠻"。
有人猜測她一開始身體活躍,但實際上她隻是在運作自己的比賽計劃。
騎手之間有合作和幹擾,安妮從一開始就選擇沖出大軍,她的對手隻剩下風,她的同伴留下了風景。一幢塵土飛揚,東京地圖130公裡,緩緩展開,畫面優美。
"我不是那種隻是踩踏闆的車手,我會成為我自己的教練。安娜在賽後對記者說的話非常酷,讓人想起那種單戶孤城,阿菲、傅紅雪。
7月25日,東京奧運會自行車女子公路賽在日本靜岡的富士國際賽車場拉開帷幕。新華社記者 潘偉龍攝影
安娜曾經在她的社交媒體賬戶上釋出了一個溫度計,顯示了她為适應東京的溫度而做出的細緻調整。
安娜說:"不要太迷信權威。因為,她知道像荷蘭組合這樣的一套權威并不适合她自己的單手家庭。
不是迷信的權威,而是相信科學。競技體育的魅力充滿了激情,但競技标準的提高卻來自科學。衆所周知,蘇玉田在東京奧運會上跑出了9秒83的成績,這也得益于科學訓練。
例如,當時已經是"亞洲第一人"的蘇,在跳遠教練的建議下,他改變了右腳開始的方式。他做出這種調整不是通過做任何事情,而是通過相信科學。
"新人"安娜隻比蘇薇小兩歲,她出生于1991年,今年30歲。
安娜分享了她的準備工作,考慮到東京的溫度條件,她在騎行時監測自己的體溫,并密切關注她的身體在超過38.5攝氏度時的反應。她廣泛查閱了論文,并分析了她的身體特征。
安娜的故事非常感人,她映射了普通人的英雄夢。有夢想要追求,有夢想就有奇迹,但奇迹的背後,我們也想看到他們理性經營自己夢想的能力。
什麼都不做,卻不做,就是要行神迹。蘇和安娜也是如此。
特别貢獻者|秦強(媒體人)
編輯|何睿
校對|趙琳
來新京報電商平台"小鲸魚店"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