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諾曼·洛克威爾
編者按:每年年底,不少媒體都會推出"年度好書"榜單。回顧2016年暢銷書排行榜和好書推薦榜,其中一些盡管銷量好,專家評分很高,但在閱讀後被譽為"年度好書"卻令人失望。盤點年度《失望之書》,《選錯》為好書排行榜是第二位的,在批評中要重新表達我們對認真閱讀的堅持,判斷好書的标準,才是最重要的。
溫/肖仁峰
一、簡明中國近代史
作者:馮客座 譯者:陳偉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年03月01日
對于早已被舊曆史毒害的中國人來說,馮的書一定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仿佛要發現一個新的大陸。即使是厭倦了大陸影射曆史的讀者,也往往會因為馮的外國身份而産生對文本高度信任的錯覺。
然而,問題在于,雖然跳出革命的黨派叙事和壓迫的悲傷叙事是有價值的,但如果你通過對比49年前左右來寫得太多,你仍然會陷入錯誤的方式;
在對民國曆史的叙述中,馮某對素材的切割和解讀,過分的善意和懷疑,有時甚至明顯感受到馮某的先論證,然後尋找曆史資料的痕迹。馮小剛急于交案,如此急切,以至于完全無視了1928年以來黨已經成立的曆史事實。在曆史研究中,先論證的曆史叙事并不少見,我們對美化邪惡的曆史研究并不陌生,馮嘉賓隻呈現了硬币的另一面。
二、西風東風:兩個世界挫折
作者: 熊培雲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必須注意的是,日記正文決定了文字内容,但問題是日記的出版時間決定了評價坐标,以後的生活,大不相同。臨死前出版日記,如果不處理無關緊要的資訊,會導緻内部文本變成瑣碎乏味的流傳編年史,缺乏沉澱發酵寫作深度,或者缺乏剪裁和淩亂。
在這本日本探訪日記中,日常生活的叙事大于對标題主題本身的挖掘,内部文本中的話語複雜而模糊、重複,整本書讓人讀起來就像一件剛從水裡掀起、還沒有擰緊的厚外套, 是以,不相關的單詞不僅僅是有見地的單詞。
例如,作者對詹山石橋的追求,可以部分還原為更具表現力的章節,以完成他的叙述。不過,作者每天能寫出那麼多字的日記,勤奮的精神實在是值得稱贊,或許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那些文學八卦,因為删節不多,看起來真的很有趣。
三、中國的缺席:自傳
約翰.巴頓.戴維斯報道
翻譯:陳峰 / 張翔 / 李敏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年07月10日
作為一名外交官,他的回憶錄是如此瑣碎,以至于他不知道自己想呈現什麼。
讀起來,就連馬雲的大炮回憶錄都是高度推測性的,而是自負的,比如中華民國反日時期的美國援助不是用來反日,而是用來做安妮的。當然,從這本無休止的外交官回憶錄中,你可以看到為什麼美國放棄了國家政府。
哈布斯堡王朝的滅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奧匈帝國的解體
作者:傑弗裡·瓦夫羅 翻譯:黃忠賢
釋出日期: 2016-7
哈布斯堡王朝的崩潰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曆史上的一個關鍵問題,也是曆史愛好者最喜歡的話題選擇。然而,在作者的寫作中,這本書最終成為了《奧匈戰争慘敗史》,哈布斯堡王朝被作者寫成一個愚蠢到最脆弱的浪費的笑點,人們讀起來有點疑惑,像是争論第一的"奧匈帝國黑人"作品。
除了前一部分的内殘題寫作比較清晰,整本書的混亂也來了,作者打算傳播宏大的觀察,但心思和精力突然縮回了對細節的戰役描述,隻關注東線戰争的分析也不夠分析, 最後喜歡曆史劇,讓讀者陷入瑣碎而枯燥的閱讀體驗。
讀完後,我發現我被書名欺騙了,是以我不妨直接使用原标題:瘋狂的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哈布斯堡帝國的崩潰。
五、歌手們喊旗前:
毛澤東時代的舊式詩歌
作者:木山英雄 譯者:趙敬華
出版社:生活、閱讀、新知識三聯書店
已釋出: 1/1/2016
對于舊式詩歌的研究,中國确實有些落後,仍然停留在對古詩的欣賞上,進而耽誤了對近代舊式詩歌演變的研究。穆山英雄找了一個很好的研究課題,在粗暴的閱讀下,感覺很好。
然而,閱讀的樂趣源于曆史八卦和文本尺度。對于"毛澤東時代的舊式詩歌"的話題,視野不夠廣闊,往往集中在革命浪潮下的政治舊式詩歌上,完全放棄了對文學作品本身或其他方面的研究。
而且,書中那些人對舊式詩歌的研究,往往描寫世界曆史上的人物而缺乏對舊式詩歌本身的更多讨論,更多的是"曆史詩",而詩歌本身是不夠的。而且,有時又有一絲一毫的外國身份感,曆史流言蜚語偶爾是錯誤的。
六、内湖南:漢學與政治
作者:傅福國 譯者:陶德民/何瑩瑩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釋出日期: 2016-3
作為近代著名的漢學家,湖南内藤(1866-1934)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關于中國時事的政治文章。無論是作為曆史學家的内托湖南,還是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内托湖南,他的傳記的出版勢必受到國内讀者的期待。
傅福國書的前半部分,從生活、思想和時代的緊密聯系出發,梳理了讀者對如何成為湖南内福乃至政治與學術之間的一代漢學家的看法。然而,本書的後半部分在介紹西奧的政治和曆史觀點時,幾乎流淌在一堆曆史資料和引文的重讀中,以至于留下了很多尚未給出明确答案的關鍵問題,涉及到對西奧湖南聲譽的損害,保護主體和語言是不可避免的未知數。
七、進共和國:
日記講述了那些經曆過政權更疊時期(1911-1912)的人的旅程
作者:桑冰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釋出日期: 2016-1
舊的曆史資料不分辨,日記内容中的個人觀點不被解讀和分析,不分青紅皂白地作為真實語境使用。
八、極花
作者:賈平草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賈平草那一代老作家,似乎一旦到了缺乏遠見的年齡去發現新的題材,從題材的選擇上讓人感受到主題的重複和寫舊,甚至還落到了老年人的講道欲望中。
賈平草仍然沒有走出自己經曆的狹隘觀門檻,缺乏觀察時代和社會的能力,即使他打算探索新的社會問題,進而尋求社會發展的新方向或責任感去追求,但仍然有失敗感。
難道他的品味不是因為他的身份地位而采取的政策嗎?農村的寫作,不應該一如既往地停留在反複的怨怨中,更應該跳出新時代男性權力的認知視野。當然,這本書引發的女權主義争議和農村讨論的社會意義,遠大于賈平草寫作本身的意義,這是《極緻之花》最大的社會貢獻。
九、期待春風
作者: 格飛
出版社: 翻譯森林出版社
釋出日期: 2016-6
前衛氣質的精靈,近年來越來越失去靈氣。不知是否與年齡有關,越來越趨向于穩定保守的寫作風格和重複的主題,結構變得松散不羁。從西方影響的實驗主義到融合傳統的回歸路線,格飛既有精緻的一面,也有混亂的一面。
依然是馬爾克斯式的開頭,經過多年的反複,它依然能給讀者帶來懸疑的誘惑,精緻的開端,然後逐漸滑入混亂的叙事中。當然,如果隻是《豐收》的前半部分,那麼問題恰恰是《豐收》的後半部分沒有出版。
前半部分描繪的傳統秩序與政治運動相遇,格菲有着紮實的了解;後半部分呈現的經濟變遷撕裂了家園,但蒼白而草率,對狗血的故事缺乏真正的了解,這使得整本書猶如是懷舊的草率結尾。
十、鉛鳳尾魚
作者:馬家輝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釋出日期: 2016-10
正是王德偉的序言和馬家輝的朋友們促成了這本書的高期望。作為作者的第一部小說,就像剛學會寫作的年輕人一樣,總是表達出欲望太強烈、肆無忌憚、檔次太大、感情太多,最後制造出一個艱難的開始和倉促結束的尴尬局面,"帶領鳳尾魚"變成"虎尾"。
本意打造大曆史背景,也匆匆忙忙地向小家庭走去,開始的宏偉格局最終由于筆力越來越陷入倉促的結局,寫作野心和文字内容之間的創作,閱讀體驗的尴尬。
此外,作者太沉迷于寫作的奇觀:酒色的财富,一切;對規模奇觀的過度追求,給整本書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但很難了解這種寫作的真正作用。讀完整本書後,再回頭看王德偉的序言,我們就知道了當代中國文化生态是如何糾纏不清的。
今年你讀了哪些令人失望的書?
新周刊邀請您跟進:
标題:。。。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