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水記者 王曉華
一位30歲的退休人員決定将他的藏品捐贈給博物館,由于他的行動不便,他委托社群幫助他實作自己的願望。

4月3日,記者來到欽州區七裡源街長期有人控制的社群,社群主任張貴芳在向記者介紹情況後,帶領記者前往吳紀潤老人家。
吳繼潤今年67歲,因病造成的行動不便。在家客廳的顯眼部分,記者看到了幾個相框,裡面裝着老人收藏的火花,看到記者欣賞火花,老人立刻打開盒子:"這是敦煌在天空中的壁畫,這有很多套,你看,前後的差異, 圖檔品質,印刷,排版,字元模組化都發生了變化。"
當談到收集火花的愛好時,老人說它必須從30年前開始。高中畢業後,吳繼潤來到甘肅天鵝絨廠工作,1984年調到原天水海林軸承廠,受到身邊同僚的影響,他開始收集郵票、火花,一根頭發失控,持續了30年。
為了收集火花,吳基潤用了很多方法,到郵局買,在路邊撿垃圾場,在機關裡找,跟别人一起,從田間郵購......簡而言之,一切都完成了。為了收集更多好看的火花,吳基潤還在天水火柴廠與人交上了朋友。
這樣從少到多,從單一到集合,從普通到稀缺,吳基潤的火花收藏規模越來越大,火花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背景、火花圖案價值内涵也有了更多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2017年,他出版了一本《欽州花的韻律——天水星火紙集》一書,其中有自己收集火花的經驗、感受、天水火花的特點、藝術價值等都做了詳細的闡述。
"天水火花品類非常豐富,在國内火花家族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飛濺火花是最重要的品類之一,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每個地方的火花都有很強的區域特色,如當地的風景名勝區、當地的風俗習慣、代表性的事物等,進而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吳紀潤的介紹中,記者對火花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吳基潤告訴記者,他現在收藏了大約2萬個火花,其中包括稀缺物品。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對後世的火花興趣不大,他想聯系我市博物館,把一些藏品送到過去收藏,讓更多的人了解火花。
社群從業人員表示,他們會盡快聯系天水市博物館,幫助老年人實作他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