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一教師稱未經同意被安排當重點班班主任,留遺書失蹤12天被找到,警方排除他殺,教委:他曾服用抗抑郁藥

重慶市城口縣的一位老師說,未經他同意,學校安排他擔任重點班主任,認為壓力太大,失蹤後留下便條,家人報警求助。經過12天的搜尋,他的屍體于10月22日從水庫中被發現,警方将他排除在殺人之外。當地委員會回應說,他的遺産内容不真實,他有生之年服用過抗抑郁藥。

重慶一教師稱未經同意被安排當重點班班主任,留遺書失蹤12天被找到,警方排除他殺,教委:他曾服用抗抑郁藥

李小強的父親傷心欲絕。

老師名叫李曉強,31歲,甘肅天水人,出生于重慶市城口縣口縣國中教師。

李叔叔告訴記者,10月10日中午11點.m,他正在甘肅省定西市工作,突然接到李小強父親的電話,說:"不,李小強跳進河裡消失了。"

挂斷電話,他們決定連夜前往重慶,"我從陸縣出發,他們從天水家出發,我們和6人一行決定在四川萬源見面,經過幾次旅行,抵達成口縣是在10月12日7點左右.m。

由于無法休息,他們立即向李先生的妻子朱女士和地方當局尋求進一步的資訊,并迅速尋找他。

李小強的父親說,10月10日下午5點.m左右,他接到媳婦朱女士的電話,後來他們到達成口縣時,得知當天早上6.m點左右,一名正在打太極拳的老人報警,說他看到有人在一棟10多歲的樓裡,橋跳進了當地的仁河, "我們看了監控,發現從後面看,跳河的人有點像李小強,監控者在跳的時候也能看到水花飛濺,因為距離太遠,看不到臉,時間顯示是當天早上6點。"

在接到李小強家人的報警後,重慶市口民警高度重視調查,發現李小強确實在清晨出現在橋附近,之後他關機失蹤。

李小強的城口中學,以及澄口縣教委和當地消防局,也介入發現,他們在仁河打撈,一直沒有成功。

"我們四處尋找了好幾天,找不到他。李小強的叔叔說,10月22日上午10點左右.m,有人在當地于家灣水庫看到一具漂浮的屍體,被确認為李小強後被打撈上岸。

面對不幸,一家人痛苦不堪,哭着要撕裂他們的心肺。

警方調查後,排除了他殺人罪,李小強被送往當地殡儀館。

李小強的叔叔說,他們計劃火化他,把他埋在城口的一個墓地裡,他曾經在那裡生活和工作過。

重慶一教師稱未經同意被安排當重點班班主任,留遺書失蹤12天被找到,警方排除他殺,教委:他曾服用抗抑郁藥

當地的河流。

李小強的父親告訴記者,兒子當年從重慶三峽學院畢業,到城口中學當老師,"他教高中政治課,後來在城口結婚,已經3年了,但他們沒有孩子。"

此前,網際網路流傳了一封關于李小強的信,記者詳細證明,他的家人得知确實是李小強死前寫的。

李小強在最後一封信中說,他在假期期間患上了肝病,在他被治愈後,學校未經本人同意,直接安排了重點班主任的工作,他得知情況後故意拒絕,但學校卻不理他。

他說,因為他隻擔任了一年半的普通班主任工作,直接到重點班和會見新教材,"2020年上學期我擔任四班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下學期高三班加班主任工作,我沒有得到全國人均績效2.4萬元的分布, 其他學校都收到了,我們學校的配置設定方案嚴重不合理,每次錢都不細,時間耽誤。"

他介紹說,壓力在一瞬間翻了一番,無法自我調節,"導緻我失眠了一個多月,他的妻子通知了學校上司,我也通知了年級上司和同僚,沒有反應,沒有效果。"

在最後一封信中,李小強傷心地說:"我覺得活着是沒有意義的,工作很痛苦,是以決定去死。"

在他的最後一封信中,他還安排了他的遺産,指出在他去世後,他的大部分個人财産歸他的妻子朱女士所有,他的兄弟欠他錢,他的一小部分财産歸他的父母所有。

最後,他告訴了他銀行卡的密碼和班級分類賬的密碼,以及電腦的密碼,"我死後,請把自己火化,把我的骨灰撒在河裡。"

那麼,李小強最後一本書所反映的問題是否屬實呢?

姓劉的劉說,這個問題正在調查中,他無法接受采訪。

10月23日上午,市口縣教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事件發生後,縣委書記、縣長親自出動3次,縣委副書記和縣長召開多次會議,研究如何安撫家庭, 如何組織搜救工作,先後組織了公安、消防應急、教育委員會等搜救工作,還邀請長航救援隊增援。

他說,10月22日上午,李小強被打撈上岸後,縣紀委、教委調查組和民警向家屬介紹了他的死訊。

此外,全縣還成立了專項調查組,李小強的遺産反映核實問題,發現他在2020年獲得了7.8萬多元的績效獎,在全校的340多名教職員工中,他2020年的業績排名排名排在第12位,"這遠遠超過他的遺産所說的24000元。此外,他還通路了重慶沙坪壩的城口縣醫院和一家精神病院,在他的辦公桌上發現了幫助睡眠和抗抑郁藥的藥物。"

該負責人還表示,至于李小強擔任校長,學校原本征求了自己意見,他同意了,關于上課時間,他每周的總工作量是16個班,在四位政治老師中,他的工作量是最少的,而學校也非常重視他,準備把他培養成中幹。

黃平,西南商業新聞記者

編輯:張天業 評論 石文龍

版權聲明:本文的版權屬于來源新聞深度,今日标題已被獨家授權的資訊傳播權網,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