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些治愈電影,包括一本名為《普通人行為指南》的書,講的是一個不那麼群體的女主角,她接受心理指導,通過實作七個目标(家庭、工作、家庭、社交、愛好、家庭生活、幸福)逐漸"正常化"。

在這個過程中,女主角遇到了同樣怪異的胖子,一個近乎完美的"普通人"。胖子陪她租房子找工作,去遊樂園參加社交娛樂,普通人在女主角中逐漸以完美的形象迎接她,仿佛是她的獎勵或禮物。
最後,女孩達到了她的目标,成為一個擁有七個大滿貫的普通人,而胖男孩仍然很奇怪。然而,女孩在鏡子前看到所有七個目标都完成了,卻不高興,心裡卻卡在了那群胖男孩身上,卻沒有像是人生的赢家那位"普通人"。女生突然明白了,不管是家務、工作、家庭、社交、愛好、家庭生活還是幸福,都不如你最愛重要。
以愛情為例太粗俗,但也是最合适的。人這輩子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早早出現讓你錯過了半輩子,有的人剛到,卻被拒之門外,相似、不同,沒有比你内心想法更多的因素。隻是,你真的知道你想要什麼嗎?
其實,外面的生活就是這樣,有多少人瘋狂地追求一個目标,但在逐漸接近迷失自己的過程中,目标顯然會觸手可及,卻忘記了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放慢腳步,慢一點,聽着周圍一切的呼喚,感受你的心跳,你會發現你正在尋找完美或平凡的生活,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