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師 安藤忠雄
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現年80歲的安藤先生從未停止過工作,并一直活躍在公衆視野中。3月19日,"安藤忠雄:挑戰"的大型個人回顧展在上海複星藝術中心開幕,與去年設計的廣東美術館合作舉辦。
< h1 toutiao原産地"h2">專長和挑戰</h1>
安藤先生的建築創作始于Row House Sumiyoshi的住宅設計。日本的街道由清澈的水混凝土建造而成,在日本的街道上特别引人注目,如果不是格格不入的話,當時這些街道是木結構的房屋。作為安藤的處女作,《住在長屋裡》在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建築界引起了争議。
安藤忠雄,《住在長屋裡》,1976年
然而,安藤先生承認,最初使用混凝土的嘗試并非純粹的美學,而是由于工程預算的限制,他說:"在一堵牆中形成的清水混凝土是最簡單,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但他也深受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将摒棄多餘的裝飾,直接呈現材料質感作為他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
安藤忠雄《住在長屋裡》的模特,攝影:Georges Meguerditchian
是以,不僅當時混凝土的使用受到诟病,室内極簡主義和不同尋常的結構設計也使得"活吉龍屋"成為公衆批評的對象,很多人稱之為"建築師的偏執狂"。但這并沒有阻止安藤堅持清潔混凝土和設計的原則。直到今天,他仍然緻力于這種材料,并将其用于大多數建築作品中。Harper's BAZAAR ART獨家采訪了建築師Hiroshi Ando,談論材料的使用。
BAZAAR:為什麼它緻力于清水混凝土?您如何看待這種材料的感覺?
Hiroshi Ando:關于混凝土的有趣之處在于,根據人們如何使用混凝土,它具有完全不同的品質。我想要達到的質感是,它反映了光線的微妙變化,雖然它很光滑,但它也顯示了混凝土的力量。
六甲之家一期,1983年
六甲之家II,1993年
BAZAAR:你有沒有想過在設計過程中使用更多的其他材料?當混凝土首次使用時,會遭到客戶的反對嗎?還有哪些其他條件?
安藤:20世紀的建築是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其代表材料是混凝土,鐵,玻璃,并且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有了這種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的材料,試圖創造一個從未存在過并且隻屬于該地點的建築的挑戰是我總是使用混凝土的最大原因。
小野之家,1981-1984
BAZAAR:作品《住在長屋裡》一直受到批評,作為創作者,你如何把握和解釋建築功能與美學的關系?
安藤: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小的房子,但它不是出于禁欲主義而建造的。該設計旨在将最重要的主題"與自然共生"放在首位,因為基礎條件,經濟條件和監管條件的巨大局限性。畢竟,簡單的生活是最好的。
安藤忠雄,"小畫廊",1981-1984
"4×4個家"(4×4屋),2003年
<h1 toutiao-origin""h2">與自然共生</h1>
在普通人眼中,混凝土給人一種冰冷堅硬的感覺,但安藤能将這種材料特性在作品中變成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它是舒适和溫暖的。他總是圍繞着人與自然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現在與過去之間的不同關系來創造建築,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建築。
安藤忠雄,長野靈源的"頭佛",2015年
"頭佛"是安藤于2015年完成的翻新工程,由于原佛像當時在墓地公園中異常突然出現,客戶希望建築師将其融入周圍的自然環境。最終,安藤的計劃是将佛像藏在人造山丘上,隻露出半個佛頭,人們必須穿過一條40米長的走廊才能進入佛陀所在的圓形空間。初夏,佛陀被整個薰衣草淹沒;這就是安藤建築的魅力所在:與自然對話,與自然共生。
1994年,安藤先生在日本兵庫縣設計了"木文化博物館",這是一個主題博物館,旨在讓遊客體驗兵庫縣北部的樹木文化。為了避免天然木材,安藤使用合成材料制作柱子和木制結構梁,以創造一個高達16米的空心空間。在建築物下方,露天遊泳池與天空相呼應,并與外面的森林相連。幾何博物館與大森林之間的"沖突"與"對比",展現了安藤對人類生存狀态的思考和了解。
安藤忠雄,《木廟》,1994年
安藤先生一生都喜歡旅行,參觀世界各地的建築和風景,他的創造性想象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日本的廣島系列建築源于他在飛行過程中在江戶内海島嶼上看到稀疏植被的經曆,這些植被充滿了人工挖掘痕迹。是以,他想出了改造這些島嶼的想法。
赤中美術館, 2000-2004
整個直島項目花了近30年的時間,安藤在島上紮根了七座大大小小的建築。島上的土地博物館以及貝利森和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半地下和半地下建築的形式呈現。它們向頂部開放,面向天空,正如安藤所說:"建築需要呼吸。"時間将使它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安藤李宇帆博物館,2007-2010
<h1頭條起源"h2">追光的人</h1>
"光"是安藤作品中的重要主題,作為一名自學成才的建築師,他似乎一直在追求生活的"光"。安藤在他的自傳《建築師安藤忠雄》(Ando Zhongxiong)中寫道:"生活就是不斷賭上唯一剩下的可能性,并試圖抓住渺茫的希望之光。"這些感覺一次又一次地傾注在他的作品中。
安藤忠雄在光明教堂攝影:青木
安藤的傑作之一《水之教堂》融合了其對自然光和水的想象。他将長90米,寬45米的水池直接放在教堂十字架的正前方,并精确計算其深度,以確定水面始終被吹動。安藤根據人類的想法從原生自然中抽象出植物,水,光和風等元素,使它們變得神聖。
安藤忠雄,水教堂,1985-1988
在與Fashion Barsha Art的對話中,安藤說:"雖然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我認為人們聚在一起祈禱是至關重要的。在設計宗教建築時,我總是以光為主題來推動設計。"可以看出,安藤的建築作品中所承擔的'光'是人類精神領域的使命。
光明教會,1987-1989
其标志性的"光之教堂"是安藤對光的使用和感覺的集合。教堂于1989年5月完工,預算非常有限,安藤盡量減少了空間内所有多餘的結構和裝飾。在覆寫着透明混凝土的房間内,隻有祭壇和長凳由冷杉闆制成,用于在現場建造腳手架。安藤在設計中特意降低了室内亮度,室外自然光穿透前牆的橫窗投射進去,形成一個光十字。
安藤忠雄,光明教會,1987-1989
Hiroshi Ando,"NestIVAL,沖繩",1984年
光明教堂建成後,安藤再次問自己——什麼是建築?什麼是自然?這座建築是為誰設計的?而更堅定自己獨特的建築美學理念,他認為,即使有各種條件,是否有機會自由創作,也取決于人們是否真的運用自己的想象力。
安藤忠雄,德國石雕博物館,2010
安藤忠雄,何美術館,2020
在安藤所建構的世界裡,"追光"是對所有小希望的癡迷,他将"自然和光引入到與城市環境隔絕的簡單幾何中,創造複雜的空間,為最平凡和熟悉的環境注入非凡,進而促進對平凡的新認識"。
建築師 安藤宏
無論是私人住宅、藝術畫廊還是教堂設計,伊東豐雄對建築、自然和人類社會狀況的反思都是展示。他一次又一次地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對自由的追求。在當今快速消費的時代,"堅持"和"永恒"看似不同,但它們仍然是安藤作為建築師最頑強的生命力。
最後,時尚巴莎藝術在接受采訪時問安藤:"你認為你作為建築師的使命是什麼?他回答說:"建築師期望的最終功能是能夠描繪出未來的願景。"
它正在展出
展覽:"安藤:挑戰"
日期: 2021/3/19 - 6/6
位址:複星藝術中心
山東二路 600 号, 黃浦區, 上海
展覽:"超越:安藤忠雄的藝術生活"
日期: 2021/3/3-1/1
位址:和美術館
宜興路 6 号, 北城新城, 順德市, 廣東省
規劃 齊超
編輯:溫竹一丹
本文最初由時尚巴沙藝術部建立,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