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裡斯已握實權?拜登或受了艾森豪威爾的啟發

作者:上觀新聞

我記得多年前我剛開始與電視媒體取得聯系,并有幾次機會參加一個類似于公開辯論的國際評論節目。不得不在數十名觀衆的注視下登上舞台,當時的年輕人選擇不由自主地小跑。不過,在錄制過程中,我偶然發現剛才走的步數并不短,有些擔心。現在,對這個小小的經曆的記憶讓我對美國總統喬·拜登有了一些了解,他最近在空軍一号上多次墜落。面對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媒體高度關注,再加上社交網絡的瘋狂,年邁的拜登肯定面臨着盡可能詳細地展現"青春"的壓力,但小跑的方式自然容易出現閃回,更不用說一個78歲的老人了。

3月19日,一段拜登所謂的"三連敗"的視訊迅速在網上流傳,引發了人們對拜登執政能力的質疑。是以,1977年出生的白宮副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不得不公開解釋說,安德魯斯機場的風太大了,以至于她在登機時差點摔倒。這個解釋是善意的,但牽強附會,讓整個拜登團隊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更加好奇。

僅僅六天後,拜登在白宮舉行了他的第一次總統新聞釋出會。不到一個小時的新聞釋出會被解讀為太晚(上任後第64天),總統需要更多時間來準備,拜登在新聞釋出會上的表現難以形容,沉悶乏味的表情似乎提醒人們,與過去四年的喧嚣相比,華盛頓的常态是什麼。雖然這看起來更像是事先精心策劃的問題,并以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名義,但拜登在面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時表現出情緒煩躁,回答了十個問題并草率地關閉了。

現年70歲的特朗普于2017年入主白宮,創下了首次當選總統的新紀錄,但未來四年的"強硬"男子氣概很容易忽視美國正在進入的"老人政治"。相比之下,今天拜登提醒人們注意這種既成事實或新常态。

這是誰的政府?

在這波關于拜登的年齡、健康和執政能力的讨論中,美國的保守派陣營注定要孤獨。保守的媒體機構,如 FoxNews.com 和一些社交媒體賬戶,開始抓住一個有趣的細節并"深入挖掘"。這是白宮官方網站上明确使用的"拜登 - 哈裡斯政府"一詞,消息人士稱,拜登政府已告訴其政府與副總統一起采用統一的名字。

哈裡斯已握實權?拜登或受了艾森豪威爾的啟發

白宮網站上的"拜登-哈裡斯政府"

在保守的"創造性"解釋中,這種用法得到了政府危機的支援,拜登由于身體和其他原因無法正确履行職責,甚至副總統卡馬拉哈裡斯也被推測實際上已經掌權并将随時接管。

這樣的陰謀論當然具有暗示性:例如,拜登的當選是"偷來的",自然是無端的,特朗普的支援者喜歡這個短語;例如,白人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已經成為一個"傀儡",而非裔美國人哈裡斯(Harris)一定是某些白人群體無法忍受的,進而刺激了一些力量。是以,這個細節的議程實際上是試圖創造一種類似于所謂滿洲候選人的政治叙事(注:滿洲候選人最初是美國作家理查德·康登于 1959 年出版的一部政治驚悚片,後來滿洲候選人一詞成為美國政治詞彙,意思是傀儡,縱和被洗腦的候選人)。

客觀地說,在白宮網站等官方平台上并行使用"拜登-哈裡斯政府"的論點有點不同,但并不一定意味着這些戲劇性的假設過于強烈。一方面,如果你仔細研究有關美國前幾屆政府的資訊,副總統命名現任政府并不罕見。特别是至少從1990年代開始,當副總統在現實政治中擴大權力時,副總統聯盟的使用似乎更加正式。另一方面,這種用法顯然意味着在正常期望範圍内的政治考慮。例如,今年1月19日,特朗普政府離任前一天,衆議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其官網上釋出了一篇題為"特朗普-彭斯政府的五項成就"的總結文章,旨在突出共和黨建制派領袖邁克·彭斯(Mike Pence)的重要作用,并突出特朗普政府作為共和黨成就的成就。如今,拜登在白宮網站上使用"拜登-哈裡斯政府",也可以被解讀為本屆政府分享權力的結果。

事實上,在去年大選塵埃落定後,拜登陣營推出的所謂"權力過渡"網站被明确命名為"拜登-哈裡斯過渡團隊"。以《時代》雜志的封面為例,無論是決定選舉日後結果的第一期,還是拜登和哈裡斯分享的2020年年度人物封面。這也部分表明,拜登團隊本身和有關公衆輿論認為這是一次開放共享權力的合作選舉。換句話說,拜登和哈裡斯在2020年的當選,即使不出人意料,也不僅限于未來四年,而是預先設定了2024年和2028年的民主黨初選提名。為了加強甚至彎曲這種可能的連續性,拜登從一開始就堅持使用"拜登 - 哈裡斯政府",也可能突出民主黨政策的可持續性,抵消如果2024年重複政黨輪換将導緻政策逆轉的竊竊私語和焦慮。

畢竟,在擔任副總統八年後,拜登本人會改變主意,并希望充分利用哈裡斯作為副總統的精力。雖然兩人之間的人際互動有限,哈裡斯多次回憶起她與拜登長子博·拜登(Beau Biden)的合作,但主持哈裡斯宣誓就任副總統的現任總統确實讓哈裡斯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在過去的60天裡,哈裡斯在國内和外交政策中的一些參與已經開始出現:政府的第一次對外通信電話是哈裡斯與世衛組織總幹事之間的通話,随後是哈裡斯與法國和加拿大等盟國國家元首的直接電話交談,以及哈裡斯最近負責未來和極其重要的移民事務的任務。 特别是解決目前的美墨邊境危機。從這個角度來看,拜登-哈裡斯政府的運用,不僅符合近年來副總統角色的持續提升,也符合民主黨未來代際更新的責任。

退後一萬步,假設白宮内部确實發生了一場"宮廷大戰",而暫時仍住在布萊爾宮的哈裡斯距離橢圓形辦公室隻有一步之遙,是否應該避免利用"拜登-哈裡斯政府"來盡量減少猜測?

艾森豪威爾能告訴拜登什麼?

對拜登-哈裡斯政府未來的猜測,不僅因為拜登的年齡,還因為拜登和哈裡斯的年齡差異:1964年出生的哈裡斯隻比拜登已故的長子博大五歲,比副總統大22歲,顯然是具有長期影響的"父女"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22歲并不是美國曆史上最古老的年齡差異。在1856年的選舉中,當時65歲的民主黨人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面對的是自己黨内的副手約翰·布雷肯裡奇(John Breckinridge),當時他還不到35歲。當時,這種組合顯然不取決于總統候選人本身,但年輕的布雷肯裡奇無疑代表了該黨所需的梯隊。1860年,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副總統,分裂的南方民主黨,競選白宮,輸給了林肯。

布坎南-布雷肯裡奇組合之後是兩組"父子"案件,艾森豪威爾(生于1890年)和尼克松(生于1913年),喬治·W·布什(生于1924年)和鹌鹑(生于1947年),兩人都比副總統大23歲,更接近目前的拜登-哈裡斯組合。就初選制度賦予總統候選人授權而言,拜登當然擁有與布什相同的權力來決定他的副手。但在黨内派系生态方面,拜登選擇哈裡斯來平衡黨内訴求,更像是艾森豪威爾對尼克松的接受。

1952年,共和黨人最期待的是結束20年的民主黨統治,他們帶來了二戰明星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作為救贖。但該黨的自由派最支援,保守派支援者羅伯特·塔夫脫(Robert Taft)和溫和派厄爾·沃倫(Earl Warren)等人仍在争取提名。是以,盡管62歲的艾森豪威爾設法赢得了該黨的保守派,但他最終接受了一名副手,他可能得到該黨保守派和溫和派的支援,39歲的尼克松。

哈裡斯已握實權?拜登或受了艾森豪威爾的啟發

1952年總統大選後,《時代》雜志在封面上刊登了選舉獲勝者艾森豪威爾和尼克松。

今年一些共和黨精英對未來的投資,就像去年一些民主黨人緊急呼籲拜登選擇一名女性非裔美國人副手(幾乎暗示了哈裡斯的選擇)。相比之下,布什選擇鹌鹑先生完全是為了創造一種代際感,統治感而不是妥協感,後者在1992年失敗後沒有政治意圖。

有趣的是,在拜登和哈裡斯之前,上一次副總統當選出現在最新的選舉後問題的封面上是在1952年和1956年,艾森豪威爾和尼克松組合的兩次勝利,包括1956年并排設計的肖像,拜登和哈裡斯在2020年被評為"年度人物"。

哈裡斯已握實權?拜登或受了艾森豪威爾的啟發

艾森豪威爾和尼克松在1956年《時代》雜志的封面上。

哈裡斯已握實權?拜登或受了艾森豪威爾的啟發

拜登和哈裡斯在2020年《時代》雜志的封面上。

鑒于兩位總統都面臨着黨内派系的平衡,并被視為代表黨内未來的副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做法能告訴拜登什麼呢?艾森豪威爾的心髒病發作應該是拜登的一個參考點,許多人擔心拜登太老了,甚至健康。

1955年8月中旬,艾森豪威爾一家飛往科羅拉多州的丹佛,他們的妻子年輕時就住在那裡,他們稱之為兩個月的"工作假期"。9月23日晚,艾森豪威爾心髒病發作,次日被送往醫院。在接下來的七周裡,艾森豪威爾在科羅拉多州奧羅拉的菲茨西蒙斯陸軍醫院接受治療并康複。巧合的是,事件發生前12年,一個名叫約翰·福布斯·克裡(John Forbes Kerry)的新生兒在奧巴馬第二次擔任國務卿期間在醫院出生。1955年10月初,艾森豪威爾的病情得到控制,當時的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和國務卿杜勒斯分别于10月8日和11日拜訪了總統。

直到11月11日,艾森豪威爾才出院,但他沒有回到白宮,而是回到了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購買的遺産,當時他是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許多消息來源透露,艾森豪威爾當時感到沮喪,不僅認為他沒有機會尋求連任,而且他對自己繼續履行正常職責的能力也高度懷疑。甚至總統原定于1956年1月5日在國會兩院發表國情咨文演講的時間表也停滞不前,艾森豪威爾決定以書面形式送出給國會。

艾森豪威爾的撤退很快引起了共和黨精英階層的不安和不安。從當時可能的共和黨替代方案來看,包括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在内的他們都無法像威爾斯那樣取得勝利。1956年2月中旬,醫生團隊确認艾森豪威爾完全康複。2月29日,在共和黨大佬的敦促下,艾森豪威爾公開提出繼續代表共和黨參選。

值得注意的是,在1955年9月底至1956年2月之間,在總統無法全部或僅部分履行其職責的時期,艾森豪威爾政府的運作非常糟糕。雖然副總統尼克松被授權主持内閣會議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但他根本無法上司決策。當時的國務卿杜勒斯、财政部長喬治·漢弗萊、農業部長埃茲拉·本森和其他人在政策方面對尼克松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抵制,認為他不能代表艾森豪威爾的決策,進而代表了不同部門負責人決策的混亂。

根據東北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吉爾伯特(Robert Gilbert)等學者的說法,杜勒斯在1955年末和1956年單方面利用了美國的外交政策,直接導緻決定取消對阿斯旺大壩的資助以及随後的蘇伊士危機,因為艾森豪威爾的疾病造成了決策真空。

艾森豪威爾的心髒病發作導緻他的政府分裂,除了艾爾斯的親信不付錢給尼克松之外,還有1956年大選的關鍵背景。至少尼克松和杜勒斯之間,或者尼克松和漢弗萊之間的一些沖突,反映了共和黨内不同派别在面對選舉時的早期牌立場。有趣的是,雖然艾森豪威爾親自警告尼克松在生病期間不要參選,因為他看到了尼克松不受歡迎的民意調查表現,甚至在宣布競選連任後,艾森豪威爾也曾希望更換副手,但他最終接受了共和黨派系的安排。當然,正是由于共和黨在1956年的連任,尼克松才得以壓倒性地成為1960年大選中唯一代表共和黨的候選人。八年後,當尼克松再次參選并最終參選時,他的第二個女兒朱莉與艾森豪威爾唯一的孫子大衛結下了不解之緣。

艾森豪威爾從1955年到1956年的經曆含蓄地增加了拜登堅持使用拜登-哈裡斯政府的必要性。必須承認,雖然此前私人醫生的健康報告顯示了拜登的整體健康狀況,但在報告中的心率不規則、心房顫動、高血脂等問題清單中存在一些陷阱。如果有中風、心髒問題等突發事件,類似的"艾森豪威爾時刻"就會上演。

盡管艾森豪威爾的心髒病發作直接刺激并最終在1967年确立了聯邦憲法第25修正案,即副總統代理總統的憲法規定,但對于相對年輕的哈裡斯能否充分享受憲法權力,利用更進階的内閣成員,跳上總統職位,或跟随拜登長達數十年的總統親信,存在變數。特别是,如果拜登的健康狀況也可能在大選前夕,比如2023年下半年,那麼最有前途的候選人哈裡斯在面對已經在醞釀中的黨内初選時,更容易受到政府内部其他競争者的嚴峻挑戰。換句話說,如果出了什麼問題,拜登可能無法像艾森豪威爾那樣迅速地重新加載,哈裡斯将不得不面對比尼克松當時更艱難的局面,屆時民主黨人将被鎖定在内部潰爛中,這将使他們在共和黨陣營中占據安靜的優勢。

預見到這些潛在問題,哈裡斯在政府中的二線角色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強調,旨在確定在拜登無法(完全)上任的情況下,在政府決策和政黨整合的雙重意義上盡可能穩定,這可能是拜登真正希望通過"拜登 - 哈裡斯政府"實作的目标。

專欄編輯: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雲 标題:新華社 攝影:朱偉

來源: 作者: 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