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綿陽新聞網 不久前,參加省級園區體制機制創新研讨會的《人民日報》記者在玉縣經濟開發區接受采訪時,對四系關聯促進園區發展的經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探索精簡高效的管理系統。在全省率先成立軍民融合産業發展局、軍民融合産業園區黨委和産業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形成推動園區建設快速有序發展的"一通車"機制。健全内部管理機構,按照"區委授權,黨工委上司,管理委員會負責"的"中央管理"運作模式,獨立負責園區的經濟發展建設和社會事務管理。
建立靈活便捷的操作機制。渝縣經濟開發區提高園區公共服務整體水準,在園區内建政府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和全代理服務。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園區發展模式,積極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融資問題的開發,有效解決。建成全省首個地屬軍民融合專業孵化器——中國科技城綿陽軍民融合孵化器,依托中科院打造軍民融合智能制造示範基地,啟動軍民融合協同技術創新平台建設,初步建成節能環保、光電資訊、新材料與民結合技術創新平台 其他6個工業園區。
健全有力的黨的建設機制。創新黨建組織架構、黨建體系、服務内容、黨建保障、活動模式,成立園區"兩新"組織綜合黨委,在儉縣開放區設立黨建指導站,建設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孵化園,完善非公有制企業黨員"雙向培養"機制,堅持走生産線, 專業技術骨幹,培養黨員管理人才。
建構互利共赢的人才集聚機制。建立園區人才工作服務站和軍民融合人才服務站,與清華大學在園區内建設"清華大學社會實踐實習基地",與暨南大學、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全力支援各類人才建立立設 平台。組織優秀企業參加高端教育訓練,以"訂單為主"模式培養技術人才。目前,玉縣經濟開發區企業已設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2個,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2個,省級工程實驗室3個。
近年來,玉縣經濟開發區先後被評為四川省最具投資價值産業園、省級知識産權試點園、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園、四川省勞資關系示範園。(嶽燦綿陽日報全媒體記者杜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