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忠
在萬聖節之夜,當孩子們"搗蛋"(沒有糖的混亂)時,人們也會默契地了解哪一個要繞道而行,哪一個可以取笑。
剛來美國的時候,幾乎每個假期都要張珞,帶着鄉下人。在經曆了所有的節日之後,我發現當地人并不是在慶祝每個節日,他們對節日是什麼以及如何生活它有非常明确的态度,特别是一個有宗教成分的節日。
例如,我以為聖誕節是國定假日,但在12月,熟悉彼此宗教信仰的人之間的共同祝福是"節日快樂",而不是熟悉的"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原因是不是每個人都慶祝耶稣的誕生。12月,非裔美國人慶祝寬紮節,猶太裔美國人慶祝光明節,其他宗教或非宗教信仰的人慶祝新年。如果你急于說"聖誕快樂",并得到"節日快樂"的回應,你可能會下意識地懷疑你是否冒犯了對方。
美國人對節日的态度在萬聖節期間最為明顯。像大多數西方節日一樣,萬聖節起源于宗教活動,最初是一個羅馬天主教節日,有兩個主題:收獲和幽靈恐慌。随着宗教的改變,一些教派開始明确不提倡萬聖節。就像我鄰居珍妮特的家人一樣,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萬聖節對他們來說不是節日。還有一些較為溫和的新教徒抵制萬聖節與鬼魂有關的内容,認為"與教義相悖",但願意保留節日的收獲,是以他們的萬聖節裝飾品通常由南瓜,小麥粒和其他象征收獲的物品組成。當然,前面房後面也有一些人,南瓜、鬼魂、稻草人、黑蜘蛛,這類人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的态度是"保持傳統原汁原味",另一種人選擇無視節日的宗教元素,但作為成年子女要玩一天。
在萬聖節之夜,當孩子們"搗蛋"(沒有糖的混亂)時,人們也會默契地了解哪一個要繞道而行,取笑哪一個。有些人,門前沒有裝飾,即使房間的燈亮着,但門的燈卻不亮。這樣的人,屬于"不受歡迎的萬聖節",孩子們應該保持尊重和距離,繞道而行。另一種人,遠遠看門廊的燈光都很亮,走近門口擺放着一張擺放得很好的小桌子,上面擺放着各種糖果,這是"請自己拿,不要打擾"的信号。孩子們有意識地拿了一兩個他們最喜歡的糖果,然後悄悄地離開,不按門鈴打擾主人的房子。第三類,前門後面有各種"萬聖節"裝飾,房子内外都有燈光。這樣的人,孩子們可以放心,門鈴"不給糖上添麻煩",門的主人大多是萬聖節服裝,拿着糖果熱情地請孩子們拿走。特别幼稚,還在糖(款待)的同時,惡作劇"搗蛋"的孩子。
我對美國假期的另一種感覺是,孩子們的假期參與度非常高。特别是傳統節日,有專門為兒童設計的遊戲和活動。例如,在剛剛過去的複活節彩蛋狩獵遊戲中,成年人帶着他們的孩子一起準備彩蛋。為了制造驚喜,成年人會把小東西塞進"假雞蛋"裡,比如蛋形巧克力、硬币或紙币,然後散落。複活節星期天,孩子們背着小籃子在前面的房間後面"打獵雞蛋",每個找到一個,都會發出歡快的笑聲。等等把所有的雞蛋都拿回來,大人和孩子一起蛋和勺子比賽(勺子對雞蛋的比賽),赢或輸,一起玩是不快樂的。
在萬聖節之前,孩子們花了很多時間選擇甚至制作自己的萬聖節服裝。成年人準備糖果,有些人甚至在萬聖節設定了一個"鬼屋",給他們的孩子糖果,驚喜和恐懼。聖誕節前,孩子們裝飾聖誕樹,準備願望清單,并給聖誕老人寫信。成年人向任何"聖誕老人"中心發送信件,兒童會收到聖誕老人的回複。當他們打開聖誕老人的信時,他們就像打開聖誕禮物一樣興奮。即使我以為這與情人節的孩子們無關,孩子們也要精心準備愛卡和小禮物,而且一般都是為班上所有的孩子準備一個。在情人節,孩子們還将收到其他孩子的愛卡和禮物。因為瓦萊甯節本來是一個"愛的節日",是以愛情從小就被培養出來。我們鎮上有一家精品店,通常店裡的顧客基本上都是女性。有一年母親節前夕,我去商店購物,看到商店裡有多少男人和他們的孩子一起挑選禮物。我先生說,小時候,父親帶他和弟弟為母親準備愛卡和禮物,現在他帶兒子為我準備。
在為這些節日做準備的過程中,孩子們忍不住要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大人回答,以及不同節日的曆史。在節日當天,儀式遊戲充滿樂趣,收到禮物的驚喜讓孩子們期待節日的到來。在笑聲中,愛和傳統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