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03/20/2021 上海
張新民先生來上海做他的新書《海之筆記》的宣傳,并邀請我做客聊。會場離我的酒店非常近,步行隻需十分鐘左右。上海多雲,有小雨,沿着茂名南路到南昌路,路面濕漉漉的,冷空氣是我的最愛,但衣服穿得少一點,快步的時候沒有感覺,坐下來,感受房間比外面寒冷的江南春天。
活動現場。在城市中擁有私人草坪在上海是一種奢侈。

活動在傅軍先生的海派文化研究所舉行,原定于下午2.m。中午傅俊招待張先生吃午飯,傅俊先生說,他們海派蔬菜研究所要做的是上檔次的上海菜,區分上海的高水準或低級标準都很簡單,這道菜的結尾,如果想起是匆匆忙忙地吃幾碗米飯,很可能是低檔的上海菜;伴随葡萄酒或飲食是區分的标準。我不懂上海的菜,也不怎麼喝,但我能了解傅俊先生的觀點,歸根結底,是富人和勞工階級對食物的不同需求的反應。都說濃油紅醬是浦東的上海菜,那麼合适的酒大概是較輕,沒那麼濃的油紅醬直接給它呢?我最早接觸上海菜的,是那種濃稠的油紅醬,雖然有點甜,但接下來兩碗米飯就夠了。在北京,元源、小南國、露露酒屋等上海餐廳紅肉很受歡迎,或許就是濃油紅醬的關系。
傅俊的版本是腌制和新鮮的。與我以前見過的不一樣,湯更清澈。味道不像以前那麼強烈了。
就像在碗裡一樣。
上海熏魚用銀鳕魚取代了鲱魚。
韭菜池鲭魚
黑魚燒了大黃魚。傅俊說要用黑魚的新鮮味道來彌補大黃魚的新鮮度。我認為烹饪海魚并給予一些動物脂肪可能會味道更好。
清澈的河蝦。
花椰菜魚燒海參。
活動開始時,雨停了,大家站在草坪上,傅俊先生打開一個頭,大家都寒戰兢兢地拍照,然後轉移到房間聽張新民老師介紹的《海烹調》。
我在緻辭中說,張新民先生幾十年來一直在深耕潮陶文化,梳理潮州美食的潮流,為潮州美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曆史基礎。在潮州菜文化理論研究的同時,潮州菜體力的恢複與創新,汕頭烹饪海餐廳,獲得黑珍珠二鑽榮譽也是張新民老師的肯定。我是張先生的粉絲,粉十多年至今。張先生的認真堅持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是我努力的方向。張先生的書幹貨,可操作性強,有理論有實踐,應該仔細閱讀,反複閱讀。
離開現場,長明、春雨去了複興薇拉。複興薇拉和侯新清師傅今晚做春酒晚宴。藝龍邀請了很多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侯新清,祝福福星薇拉。
現場
三三月生日一起組成生日派對,極右翼是麻煩。
在複興華陽十二單(春)品嘗晚宴上,吃到侯新清師傅的幾道新菜,雙皮劍魚創意新穎,味道美,清新嫩嫩,近乎完美;雨花石湯圓造型逼真,其實有辛辣的味道,想象奇特,做工精湛;油面筋用燕窩釀造,魚肚膠,珍貴成分的疊加不互相沖突,互相攜帶,給人享受的口感。由衷欽佩侯新清的深厚力量,新傳統,有時驚喜。今晚的飯菜太棒了。特别感謝益龍和複興維拉團隊,感謝侯師傅的弟子們,你們的辛勤工作,讓這略帶濕冷的傍晚高潮不斷,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