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外賣打敗的友善面又香了,巨頭去年賣出386億,有人囤一櫃子

作者:王曉搞笑短視訊

|AI财經社闫蘭傑

編輯|陳芳

業績回升,友善面香?

雖然友善面是由日本人發明的,但美國人漢斯被稱為"泡泡神"。在過去的19年裡,他選擇了世界十大美味的泡泡面挂在他的網站上,他認出了馬來西亞紅廚師櫻花蝦辣湯面的泡泡面條,南韓Gookmul絕地武士幹面條等等,泡泡面愛好者們都很期待這份榜單,他們正在等待被種草。

95之後的消費者小林就是其中之一。他向AI财經新聞展示,每天穿襪子,大小34L儲物櫃,塞滿了各種友善面,還有漢斯種草後的網紅,還有吃了很多年的經典口味。

談起自己的泡泡消費史,小林不假思索地說,有10年了,從大學一直吃到現在。"我是那種不囤積泡面條的人,感覺沒有安全感,尤其是在疫情爆發之後。

2020年是友善面行業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垃圾食品"友善面由于疫情的影響而又回到餐桌上,在頹勢的勢頭下重新獲得了翻身的機會。

首先感覺變化的是管道,李輝在北京第二環經營一家連鎖超市時,提到友善面,他對爆發期間瘋狂的友善面有着生動的記憶。"我們一般庫存的友善面在10萬左右,去年元旦第二天賣出了10萬元。

王旺在甯波大力經銷友善面多年,主要管道有工廠、學校、網吧等。2019年底,經常看新聞,他敏銳地意識到市場即将發生的變化,果斷地擺放了2萬盒友善面,是日庫存的兩倍多,但在兩個月内被搶購一空,一般情況下,2萬盒友善面至少要消化四個月。

線上管道的表現甚至更好,2020年京東超市的友善面數量比2019年增加了206%。

在品牌層面,得益于友善面的增長,康師傅和統一在2020年表現良好。

近日,康師傅送出的2020年業績答卷顯示,年營業額676.18億元,同比增長9.1%,是其近四年來最好的成績單。康師傅的盈利增長全部受到反擊友善面的支撐,去年其友善面、飲料等三大業務闆塊,隻有友善面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後兩者要麼小幅上漲,要麼下跌。

被外賣打敗的友善面又香了,巨頭去年賣出386億,有人囤一櫃子

根據财務業績,康師傅去年的友善面營業額為人民币295.1億元,同比增長16.64%,對業績的貢獻比上年增長2.82個百分點至43.64%。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康師傅的友善面業務營業額為149億元,同比增長29.16%。

康師傅解釋,2020年上半年,集團友善面業務,在疫情沖擊下,需求激增,下半年市場逐漸恢複正常。

另一家友善面巨頭統一,也分享了這一波消費者流量,在财報中也解釋稱,去年上半年友善面業務需求激增,年營業額90.55億元,同比增長7.2%。

資料顯示,康師傅是友善面市場的老闆,在銷售額方面占有46.3%的市場佔有率。曼聯以14.2%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兩家巨頭合計占60.5%。根據尼爾森的資料,在行業層面,2020年整體友善面銷售額同比增長4.7%。

雖然增速還比不上自食鍋、獅子粉等淨紅食品,但這一成績卻讓友善面行業唠叨不已,他們終于擺脫了負增長的局面。

早在2013年,友善面品類就陷入困境,到2016年,中國的友善面銷量已從三年前的462.2億包降至385.2億包。在那些年裡,人們經常讨論的是,擊敗友善面的不是競争對手,而是外賣。康師傅和統一友善面的增長也在放緩,2017年統一友善面業務甚至陷入負增長的局面。

那麼,友善面突然又聞起來的原因是什麼呢?

多種因素導緻不愉快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從為什麼友善面聞起來不好開始。

友善面的第一招來自十多年來在友善面上戴的污名化的"垃圾食品"帽子。早在2012年,白象食品董事長姚忠良就苦澀地向外界解釋道:"在友善食品中,它比餅幹、蛋糕等産品更有營養,飲食結構更合理,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都是友善食品中最好的。"

姚忠良認為,社會上對友善面存在一些誤解,這是由于缺乏溝通而形成的,責任在于行業的宣傳。但到了2021年,《丁香博士》依然會收到粉絲的私信,"如果你吃友善面,一個月就不能排毒嗎?"

誰先把"垃圾食品"的帽子戴在友善面上并不重要,但這種刻闆印象疊加在社會變革之上,友善面的消費量越來越少,2014年是熱潮的關鍵節點。

今年,全國進行了鐵路調整運作圖,這是七年來最大的調整。經過調整,國鐵客運列車總數達到2447對,其中列車組1330對,占比超過一半,部分綠色車廂入史,天然列車必備的泡面也受到冷落,在列車上吃泡面的日子成為人們的記憶。

鐵路是第一個丢棄友善面的場景,第二個場景是家庭和辦公室場景。今年外賣開始大規模入侵,市場交易規模持續攀升,突破150億元,訂單規模達到3.7億個訂單。初期為了搶占市場,餓了,美團外賣、點、百度外賣四場火打價格戰,"單減8元,還免收運費"、"全20元減10元"、"10元管滿"、"免費開酒"等虧損活動,每天花10元解決一頓飯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一位消費者還記得,整個辦公室的人集體點外賣的場景,"大家不出去吃午飯,在外賣網站上點餐,比去店吃飯也便宜,不點菜都覺得虧了。"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統一友善面業務收入39.39億元,虧損1.16億元,虧損比2013年同期增長92.31%。康師傅的友善面業務,雖然營業額增長了2.05%,但毛利率卻下降了1.89個百分點,達到27.29%。

行業老闆們都在苦苦掙紮,老三白象更加艱難,2014年8月18日,經過三年的等待白象宣布放棄IPO,其主營友善面業務基本停止增長,利潤微薄。尼爾森表示,2014年上半年,整體友善面市場繼續下滑,友善面整體銷量同比下降1.9%,銷量同比下降5.9%。

被外賣打敗的友善面又香了,巨頭去年賣出386億,有人囤一櫃子

圖/視覺中國

除了交通、外賣對友善面消費場景的壓縮,另一個未被發現的因素是,移動人群正在減少,友善面消費群體也被壓縮。有分析認為,友善面最大的消費者是數億農民工,這些農民勞工口近年來一直在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中國移民總數自2014年達到2.53億的峰值以來,已連續五年呈下降趨勢,2019年達到2.36億。

這種千萬人的消失,無異于再次壓縮友善面行業的邊界。文章《友善面市場消費影響因素分析》試圖明确友善面與各種變量的關系,通過對各種變量的線性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我國在職勞動者數量每減少1%,友善面的銷量就會下降0.3978%。

有些人離開城市時沒有友善面,而那些留在城市的人有更好的選擇。同樣來自日本便利店行業的街頭城市開始出現,包子、關東烹饪、現場烹饪、友善的便當,如果隻想簡單的一餐,有太多比友善面更好的選擇。

由于價格上漲,總市場成交量不如外賣

2020年友善面會再次變甜,這些負面因素是否消失了?其實,否則,友善面的香味更多的是受高價的驅動。事實上,2020年友善面銷售額僅同比增長0.1%,幾乎與沒有增長一樣多,這表明總量沒有太大增長。

在京東超市的友善面暢銷榜單上,TOP5、統一的通達人、南韓三辣雞面、日清味杯、拉面稱這四款高價面幾乎占據了榜單,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普通友善面單袋一兩塊錢的價格,拉面說單包的價格已經高達15元。

康師傅的财務業績也說明了這一點,2020年康師傅高價袋面營業額為130.66億元,同比增長28.12%,增速遠高于中價袋面。康師傅表示,高價面條是友善面業務單元核心産品的第一次整合,是以第一時間保障最初爆發的是供應高價面的核心産品,并在供應逐漸穩定後,補充多口味、多規格的産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被外賣打敗的友善面又香了,巨頭去年賣出386億,有人囤一櫃子

據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介紹,友善面在2014年開始下滑,沒有滿足消費者的更新需求,而該行業近年來一直在更新以彌補短闆。

友善面産業更新的方向是向高端邁進,也可以了解為高端面條支撐着友善面的後半段。早在2016年,康師傅就推出了高端湯等高端新産品,終于在下半年提升了銷量。第二年,高端市場繼續布局,以滿足中産階級的需求。此後,超高端的布局面速度迅速趕到面館。

過去出現過綠色列車、學生宿舍、建築工地上的友善面換了,要服務中産階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形象和價格問題。

與普通友善面價格相比一兩元,康士福煮高湯系列産品單袋價格在3元左右,統一布局在高端市場早期推出的通達人,單包價格在5元左右,到2016年,通達人成為财報之星。再加上都市館與一座城市混雜,滿是漢餐産品,在高端友善面市場較早前統一,友善面銷量在2016年停止下滑并反彈,實作營收82.21億元,同比增長8.6%,領先于全行業1.3%的水準。

2019年友善面市場價格競争激烈,但康師傅的高價袋面銷售額為101.98億元,同比增長6.89%,遠高于中價袋面的25.9億元。2019年,公司認為友善面營收小幅增長0.9%,主要是由于高價品牌"Tonda",2019年銷售額較2018年達到兩位數增長。

現在,5元友善面都不是高端産品,2019年下半年通達更新系列極品館上市,售價為10元。友善面價格多次突破限制,價格在10-20元時,有15.9元的統一全韓餐,康市府Speeda面條餐廳的價格超過20元,JD.com 價格一盒29.9元。

如果看一下高端産品,康師傅和統一可以學習"後輩"玩法,比如拉面,目标18-35歲的年輕人,考慮到一二線城市白領和"先鋒"小鎮青年,定價在1.9元到19.9元的價格區間,2019年賣了25億元, 雖然與傳統品牌數百億元,數十億元的規模無法相比,但增長卻是大減。

朱丹鵬表示,網紅品牌的定價是一種倒置的方法,先圈出目标消費群體,然後根據這些群體的消費水準來定價,從中細分流量費、管道費、代工費等,但傳統品牌是根據成本、管道和營銷加價的, 不同的品牌會直接互相參照,基本價格差距不大,但上下幾美分或一包蔬菜相差。

這導緻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友善面消費者正在兩極分化。也許高端友善面本身從線上管道入手,培養了一批年輕閱聽人,康師傅統一在高端産品上,也偏向于行。李輝告訴AI财經新聞,在他的連鎖超市裡,普通的友善面,經典口味賣得最好,王旺大力發現這一趨勢在甯波,"60%以上都是紅燒牛肉和辣牛肉面,或者其他常見的口味。"

線下超市也很難看到高端友善面的身影,一位消費者兩年前在社群超市推了一招新的促銷活動,買了康師傅DIY友善面,4袋25元,一盒20元左右,但這種面條很快就從貨架上消失了,隻有線上管道才能買到。

友善蜜蜂統計資料顯示,店内友善面、低價帶(5元左右)、中價帶(7-10元)和高價帶(10元以上),中低價帶等同,總比重超過80%,高價帶商品約占20%。銷量最大的是5元左右的友善面,比如康師傅的大食品桶,統一成一桶,銷量都比較穩定。同時,康師傅、統一、日清三大品牌銷售額占比超過60%。

網紅友善食品呢?友善蜜蜂分析,很多網紅品牌都是先通過網絡營銷、直播等手段熱度再轉戰線,它們在價格和品類與傳統大品牌差異化,一般價格在10元左右,甚至更高,但很難撼動傳統品牌。"消費者會樂于嘗試新的品牌和口味,但長期購買仍然以傳統友善面為主。

但這并不意味着傳統友善面的日子可以更好,朱賽東說,"友善面品類是巨頭們玩的遊戲,你已經可以看到天花闆,現在是内部延伸的增長,一個品牌的增長意味着另一個品牌的衰落,很難獲得新的增量, 隻能做細分類别。"

雖然友善面的業績在2020年有所提升,但其時間早已一去不複返,今年美團外賣營收為662.65億元,超過友善面行業整體市場交易量637.37億元。

本文由《金融世界》周刊賬号AI财經新聞原創産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均不轉載。違反者必須受到調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