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初期,不少海外留學生或華人華僑在全球範圍内奔走采購防疫物資寄回國;如今,他們中的一些人正同樣經曆着疫情的困擾,還面臨是否回國的去留抉擇——進退兩難。
國内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而海外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開始出現暴發勢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3月16日通報,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累計确診病例數已超過中國。截至中原標準時間18日7時30分,中國境外累計确診病例已達117039例。其中,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國家确診人數均呈較快增長。
海外疫情嚴重,一些海外同胞在壓力之下選擇回國。
“相比于海外,國内已經擁有較完善的新冠病毒治療體系,且全國每日确診人數僅為個位數,抗疫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績。對一些留學生來說,回國是更加穩妥的選擇。”在挪威奧斯陸大學交換的學生梁紫向澎湃新聞表示。
“與此同時,我們又面臨着經濟、學業和國内輿論等各方面壓力,做出選擇十分艱難。”梁紫補充道。

歸國的中國留學生。 圖檔來源:央視新聞
“如果回來,一定配合國内防疫”
近期歸國人員中有個别人員不配合防疫工作,出現如瞞報行程、故意隐瞞病情等行為,為國内的防疫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還有極少數歸國人員,因為在隔離期間提出無理要求被媒體報道。
在譴責這些不當行為的同時,一些新聞下方的評論卻出現“呼籲中國政府關閉口岸,拒絕海外華人入境”等類似言論。在意大利羅馬交換的中國學生陳秋實認為這一說法過于極端,“當初國内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當地的幾個留學生籌集了很多物資寄往國内”,而現在極少數人的錯誤不應該讓所有人承擔。
“國内疫情好不容易得到了控制,我現在回去,不是給本來就超負荷的醫療系統增添負擔嗎?”在挪威奧斯陸大學交換的學生梁紫說,“我本來也沒什麼感染症狀,自己在這邊好好隔離就可以了,那些選擇回去的人,也确實是擔心國外醫療條件跟不上。”
“有的人有症狀還要回國,是真的覺得沒辦法了。”另一位在意大利短期交換的留學生曉陽(化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像我這樣參加短期交換項目的留學生是無法加入當地的醫療保險項目的,看病價格非常高昂,最近我感覺自己有相關感染症狀,但當地盡管有幾千例确診,十幾天來卻沒有一例治愈,輕症患者已經不給檢測,這讓我們留學生如何信任當地的醫療呢?如果我能回來,我一定會積極配合國内防疫工作,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我們渴望尋求祖國庇護的心情。”
海内外同胞“應攜手互助”
3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自3月11日以來,我國陸地口岸、海港、空港入境日均1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八成多。其中乘坐國際航班入境人員日均2萬人次,外國人占比一成左右。
雖然有網絡評論出現質疑歸國人員的聲音,但也有更多人表示“他們是我們的同胞,應該多一些了解,不能讓他們寒心”。
“疫情發生第一時間,很多海外華人華僑籌集物資運往前線,中間沒有人想過要任何報酬、名譽,這是同血脈的炎黃子孫自覺地會去做的,我們是同胞啊!最近網上有個别人謾罵回國的華人是疾病攜帶者,憑着良心說話,他們其中哪個不是受害者?”加入全球物資互援微信群的志願者劉波說,最為難的是留學生,大多中國父母是把一輩子積蓄存着給唯一的孩子出國學習,而且這些孩子中大部分都是學成歸來後要報效祖國的,我們應該在危機時刻讓他們感受祖國溫暖。
另一位武漢抗疫志願者向澎湃新聞表示,“我身邊很多校友在國外留學,疫情前期他們想方設法到處購買防護物資送到國内,當他們支援國内時,應該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陷入這般境地。瞞報案例肯定令人氣憤,但确實也不能讓這些熱血青年、華人華僑同胞寒心。輸入性病例是對公共衛生管控能力的又一次考驗,還是需要大家攜手互助。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在武漢,已有此前接受過海外華人幫助的抗疫志願者在呼籲“反哺”海外華人,馳援海外華人抗疫。
3月9日,武漢抗疫志願者葉雨沐向之前幫助過他的挪威留學生寄去了自己僅存的一些口罩,“還剩的這些口罩是我在運送物資時,各個醫院的醫生看我戴的口罩太差送給我的,我全部都寄給她了。”
武漢抗疫志願葉雨沐給一位海外留學生寄去的口罩。 受訪者供圖
1月底,在美國留學的曹茗然和其他幾個中國留學生四處搜集醫療物資,最後将包括N95口罩、護目鏡、醫用手套在内的640公斤醫療用品運到了國内。到了3月中旬,美國的疫情開始嚴重起來。當曹茗然發現身邊很多同學都沒儲備口罩,于是又參與了協調從國内往美國運口罩的工作。13日,他和夥伴們終于收到了來自國内的1000隻口罩,并分發到了華盛頓的幾所高校。
3月16日,葉雨沐又在此前對接過的武漢社群醫院物資微信群中呼籲:捐出剩餘的防護物資給海外華人同胞。
“現武漢疫情已大大緩解,國外疫情大暴發,很多留學生和華人華僑在國外買不到防護物資,特别是口罩,英美大部分城市已斷貨。之前捐贈到國内的物資,包括我牽頭捐贈給各機關的物資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國外華人出資購買,如大家能拿一些餘量物資出來(特别是口罩)捐贈給滞留在境外的中國留學生和華人華僑,請與我聯系,謝謝大家!”他在微信群内釋出消息說。
葉雨沐在此前對接過的武漢社群醫院物資群中呼籲。 受訪者供圖
確定“路上的安全”,運輸環節閉環管理
防控輸入性病例,也是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國家多部門、部分地區都出台了相關政策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3月16日聯合釋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工作 依法懲治妨害國境衛生檢疫違法犯罪的意見》。根據《意見》,檢疫傳染病染疫人或者染疫嫌疑人拒絕隔離、不如實填報健康申明卡等,可按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
3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天舉行新聞釋出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國境衛生檢疫、郵輪疫情防控、航班停靠專區、近期入境情況等回應公衆關切。
從疫區歸國後,不少人員會傳回家鄉。在這一過程中,確定“路上的安全”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任務。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對此表示,交通運輸部門會同外交、公安、海關、移民、民航等相關部門,建立了資訊共享和協同關聯機制,及時掌握從疫情嚴重國家入境人員的身份資訊、健康狀況、經停地、目的地等資訊和運輸服務的需求,提前組織制定專門運輸方案。
“根據客流狀況,靈活選配大中小型客車,保障運力充足,做到車等人,不能讓人等車,避免出現乘客滞留紮堆現象。”他說,采取“點對點、一站式”的運輸方式,将入境人員從入境口岸直接運送到目的地城市,做到運輸環節的閉環管理,切實避免與社會人員接觸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國家嚴控輸入病例的同時,所有歸國人員也應達成共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及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積極配合如實登記、檢測隔離等防疫工作。
3月14日,因法國疫情蔓延、學校停課,在法國某商學院攻讀聯合培養項目的萬千(化名)與其他12名留學生一同乘坐飛機回到上海。抵達上海後,按照上海市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萬千等13位留學生積極配合從業人員前往醫院進行核酸檢測。
“現在我們還在醫院隔離等檢測結果,如果是陰性的話,我們就去酒店再隔離14天,确認沒有攜帶病毒後,才能放心讓家人接我們回家,一定會配合國内的防疫工作。”她說。
有微網誌網友評論同胞回國一事表示,“國内疫情防控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祖國不可能不歡迎同胞回家,但國門是為同胞而開,而非為病毒,大家都有責任把國門守好,把閉門羹留給病毒。”
微網誌網友評論同胞回國一事。 微網誌截圖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