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山東出生的名人是什麼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劉振東(1893-1938.2.22),生于山東省蘇水市(閩南縣張莊市),東北抗日軍第5軍總司令,抗日戰争愛國将軍。1938年2月18日,日軍闆團師在青島登陸,以兩種方式進攻占領臨沂,直接占領了徐州。劉振東奉命帶領部到縣裡堵敵、打亂敵。戰争期間,他在山東省城牆上被日軍擊中頭部,并被殺并殉難。他後來被追捧為将軍。

柴世榮(1893-1944),出生于山東省賴州省會膠州縣,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主要上司人之一。從1931年起起抗日奮起反抗,到1944年慘死,他的戰鬥足迹遍及黑龍江、吉林省東部,為抗日救國曆經百戰、曆經艱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薄子明(1894-1919),山東省河禾,現代中國民主革命家。是袁征争中著名的"五日"(薄天飛、丁天河、李天祁、梁天琦、姚天軒),是中聯成員。1918年12月,山東省長張淑遠與上海衛兵勾結,讓陸永祥陷害薄子明參與搶劫殺人案,被英租界巡邏隊逮捕。1919年6月27日,博子明在上海去世。
姜玉珍(1894-1937),陸澤市東新寺村人。1913年在陝西征兵站參軍,不久又晉升為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等軍銜。1937年9月29日,日軍攻占口後,平闆型衛兵撤退,姜玉貞被勒令死,保住原來的平地,不幸英勇犧牲,享年43歲。
孫蘭峰(1895年11月17日-1987年2月27日),山東省滕縣人(今滕州市西崗鎮江橋村)。抗日戰争期間,孫蘭峰率領本部參加了著名的長城抗日戰争、遠元抗日戰争、五原之戰。抵抗運動勝利後,他是"奪回熱河"豫源和察哈爾的先遣部隊的指揮官。1949年,他參加了1919年的和平起義。
裕昌協會(1896-1992),濰坊市濰坊市統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名譽副主席,愛國起義總長。1927年後任國民黨第4師參謀長、第47師師長、旅長、副師長、師長。1949年12月23日,四川省德陽市起義為中國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千初(1897年-1931年4月5日),原名劉德遠,出生于山東省平度縣。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因積極弘揚愛國主義思想而被反動當局勒令退學。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學,與李大昭上司的學生組織建立了秘密聯系,接受中國共産黨地下黨組織的上司。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31年4月5日,在刑訊室裡,劉乾初戴着沉重的鐐铐,唱着《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等口号,說"中國共産黨萬歲"。
蕭楚(1897-1958),山東省盧澤縣(今盧澤市)人。國民黨的北伐,抗日将領。他參加了北伐、中原之戰和紅軍。抗日戰争期間,他參加了上海、武漢、浙江、通、東、宜沙、宜昌西岸、長沙、衡陽、紀留等大大小小的20多場戰役。并曾參加過早期的抗日模式,著名的抗日長城。
趙登軒(1898年-1937年7月28日),子成(朝臣),趙樓村,抗日烈士,中國國民黨黨員。1914年,趙登軒加入馮玉祥的軍隊,擔任馮玉祥的護衛,随北遠征參戰,國民黨軍隊适應後,回到第28旅團長。馮玉祥參戰後,馮玉祥的部隊戰敗後被整編,趙登軒被任命為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1937年7月28日,39歲的他在抗日戰争中殉難,他是抗日烈士的第一師師長。
宋壽田(1899-1938),原名延縣漳縣漳縣延軒人。山東省共産黨早期黨員之一,革命烈士。7月7日事發後,他派弟弟宋平到延安參加革命,他按照黨組織部署準備組織反日小組,被日軍僞軍偵探逮捕。在監獄裡曾如此慘重,因為傷勢太重,病不起,雖然後來從醫院救出,但已經獲救無效,于1938年春天去世。
李玉堂(1899年3月16日-1951年2月5日),山東省廣饒縣人。抗日戰争将軍,中華民國陸軍中将。與李彥年、李仙洲、王耀武共同稱為李毅王三人。1939年10月至1942年1月,日軍集結部隊三次進軍長沙,李玉堂率部重拳,獲得抗日戰争史上著名的長沙大傑。1951年2月5日,李瑜堂在台北被國民黨當局殺害。
今天的内容在這裡,喜歡關注小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