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作者:兵言兵史

作者:神經末梢

董其武的兒子董成祥,自從被劫持到台灣後,一直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包括得力助手郭向軒、于伯存、張慶根、杜長城。1950年,由于右以婚為主,蔣經國作為結婚證明,董翔與郭的養女(侄女)郭英華結婚,生下三女一男,1962年董成祥因腦瘤不幸英年早逝。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董啟武就試圖讓董和他的妻子郭英華回到大陸。幾個月後,董啟武收到一封個人投稿信,信中說:"我和英華一直想念我的父親、母親和幾個姐妹,恨得和英華一起插翅膀,一夜之間飛到北京,回到親人身邊。但是,當國民黨在台特工到處受到嚴密監視,明确表示不準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離開台灣時,實在是很難逃脫。看來,除非大陸盡快解放台灣,我們的父親、兒子、兄弟和姐妹将很難見面。我相信我會等到這一天。"

十多年過去了,在台灣的三個孫女和大孫都長大了,先是曾孫女哈威,請在美國、日本等國的朋友轉達,給爺爺、奶奶發一條資訊,有的或寫在名片背面。1966年3月30日,董啟武突然收到于光宗的來信,位址是加拿大曼昆特市蒙康奈爾街4351号。信中寫道: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侄子濟民,英華的朋友,十幾年來經常在一起,離開台灣時英華曾交出一份信托轉讓,其郵寄位址由印尼的喬華姐姐轉讓。侄子到達加拿大後,會發到印尼,侄子又附了一封信,至今還沒有回信,不認識叔叔,媽媽已經收到了!印尼與祖國的關系近來處于低潮,侄子擔心這封信的下落。請收到這封信,會給一個回聲,以示懷舊。英華信的内容很有意思回家,不知道叔叔,媽媽怎麼看?我和她有過接觸。你可以先去日本或其他地方:侄子暫時住在這裡,可能先工作,情況再續約。

英華的妹妹喬華提到的那封信,當時沒有收到。直到1983年11月9日,董啟武才從美國朋友梁榮儒那裡收到了海龍母子和妹妹的照片,一家人看起來非常高興,像節日一樣慶祝。梁振英在信中說,張先生對台灣的智民和英華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全家人都非常感激。次年11月5日,榮儀仁的妹妹榮儀人、姐夫楊同義的兒子楊世軒、兒媳王金滿回大陸探親,帶來了霍伊斯10月17日的一封信,摘錄如下:

母親現在很好,父親在民國去世50年後,她很辛苦地撫養我們,現在比以前容易多了。父親去世已經23年了,當時我11歲,現在我結婚了,34歲,兒子3歲。海軒也已婚,32歲,有兩個女兒。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海龍還不是一個家庭,30歲,擁有房地産行業。海琴還沒有出櫃,27歲。

我們都想念爺爺,奶奶,小時候經常聽你爸爸講你和幾個阿姨,然後六個老奶奶(郭六個老婆)來到這裡,我們經常用你最近的情況問候她,我們非常非常期待得到爺爺,奶奶唯一的紙字或照片,但等了将近30年, 每次通過香港或美國轉推的信件都沒有回複,這次如果友善,可以請楊家帶出來,然後從美國把信和照片寄給我們。快點把筆,亂七八糟,請爺爺、老奶奶了解。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精神快樂!

當天,董啟武拿着信來到第301醫院,想和妻子一起躺在床上,分享這遲來的幸福。他走進病房,用微微顫抖的手拿出信,興奮地說:"看,孫女寫了!孫女的信!"說,把信送到手上勤勉地修,和修一起拿着這封信,一遍又一遍地讀着,兩個人的喜悅之淚不斷滴在信上,直到很多字迹模糊,不得不放下信,然後細化信封,勤奮不停地說:"我真想見見我的孫子, 孫女再去!"我真的很想看看我的孫子孫女,孫女,然後去!"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董啟武掏出一塊手帕,一邊為妻子擦眼淚,道:"快,快,看,看!"

"我希望我能等到那一天......"嘀咕着勤奮的人。

1985年2月14日,也就是當月25日,海龍從日本打來電話,先是給爺爺、奶奶、阿姨、叔叔打電話,然後說今年要回大陸探親。他說,他還給日本的甯鄉和蘭鄉打了電話。

董啟武聽了他的話後很開心,對他說:"首先你要帶領你姐姐好好學習,前進,安慰我的心;雖然我年紀大了,但身體還是不錯的,不讀書。請替我跟媽打個招呼。最後,他非常傷心地告訴海龍,他的祖母在九天前,也就是2月5日去世了。

海龍抽泣道:"我以為我能看到奶奶,都怪我沒能早點聯系到爺爺。然後,在他位于台北市的家中,他在電話中告訴了他的祖父,說這将是一個很好的聯系。并說希望爺爺節傷心改變,照顧好身體。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半年多過去了,董啟武一直想念台灣的親人。9月15日,他在日記中寫道:

回想起去年10月孫女霍伊的來信,以及今年春節前孫海龍打來的越洋電話,非常激動人心,感人至深,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來我身邊......

董啟武19歲開始寫日記,整整66年,數百萬字,但這是他留給人們的最後一本日記。其實,這時他已經出現了語言障礙,寫作也很困難,但他還是掙紮着發出最後的号召:去台灣,去媳婦,給孫女,給孫子的呼喚......

打電話給爺爺後,由于種種原因,他一直沒能成行,直到兩年多後,海龍出差結婚,在去美國的途中,專程前往香港給大陸當局打電話,解釋了他的身份,表達了他想去大陸探望祖父的願望, 并拜訪他。

後來,在外交部、北京軍區政治部和楊成武、榮一人等諸多活動中,通過榮玉仁的幫助,在美國駐舊金山領事館辦理大陸簽證。1987年12月,董其武在台灣的孫子和孫子最終被帶回大陸探親。1988年春,董啟武遇到了孫女哈威、海軒、海琴。海龍和姐妹倆圍坐在爺爺病床的兩側,緊緊握着爺爺的手,大喊:"爺爺真好!爺爺你好!"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董啟武高興地閉上嘴,不停地說:"好,好!最好看看孫子孫女和孫子孫女!最好見到你!"

在一聲愉快的問候之後,病房裡的空氣似乎有點當機。"我們都30多歲了,今天才第一次見到爺爺......"

海軒說:"一條不是很寬的海峽,我們的祖先封鎖了30多年啊!"

"我們今天見到爺爺的時候,首先要感謝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海龍說。我眼裡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董啟武時不時說兩句話:"終于見到你了,終于見到你了!"你們都長大了,媽媽不容易!"

霍伊斯說:"我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

媽為什麼不跟我一起來?我多麼想當着我的面感謝她!董啟武關切地問道。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爸爸去世後,我們很年輕,那是母親最苦澀、最疲憊的歲月,當時媽媽快要崩潰了,對我說了很多次,我帶你去大陸靠爺爺!"霍伊斯的眼淚像水晶露珠一樣滾落下來。

海龍看到爺爺的臉上也沾滿了淚水,拉着大姐姐的袖子,說:"這快樂的日子,别叫爺爺傷心!"

"爺爺,"聽了哥哥的話,霍威拿出一張紙巾,幫爺爺擦去臉頰上的淚水,立刻換了個話題:"你知道我哥哥姐姐4個人的名字,為什麼都帶了'海'字?"她滿懷期待地看着爺爺。

董啟武想了很久,說道:"也許是因為你爸爸特别喜歡大海,還記得小時候總想看海。當我們住在後面的套房裡,隻能看到連綿起伏的黃河時,他好奇地問我很多次:"大海是什麼樣子的?你能給我看一下大海嗎?"我隻能對他說,'大海太遠了,你長大後會看到它。"可是他從來沒見過大海......"

"爺爺,"霍伊斯流着淚說,"就在爸爸去世前兩年,全家去了一次新竹市。有一天,全家人坐在海邊的岸石上,父親對我們說:"大海的另一邊是我們的家鄉,有你的爺爺、奶奶、阿姨,還有很多親戚。你的名字有一個"海"字,因為媽媽和我不想讓你忘記,在海的另一邊有我們的根,有很多次想念我們的親人。"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病房裡很安靜,建民、建申、李香、蘭香等大家聽完後都吉祥,都很感動,忍不住淚水默默流。建民和劍神嘴也輕輕地呻吟道:"大哥,大哥心太苦了......"

"當時我上二年級,第一次知道自己名字的意思,是以把父親的話記得很清楚,"海說。這時,海薇看着海龍,繼續對爺爺說:"當時,海龍才5歲,不知道自己不記得了,爸爸對他說:'爸爸給你起了海龍這個名字?一是因為你是燕黃的後代,龍的後代,另一個是因為隻有龍不僅可以潛入大海,還可以帶走雲霧,海和空都可以去。以後,就算你姐姐不能回大陸,你也一定要回大陸,你是董家唯一的根啊!"

"我似乎對那個大姐姐有一些記憶。現在我們還沒有回到一起!但這不是潛水,而是所有的雲霧。"海龍的一句話,讓病房裡的空氣又歡快了,大家都開心地笑了起來。

聊了一會兒,海軒說:"如果奶奶還好啊!"

"是的,"董啟武說,"我第一次被解放的時候,老奶奶想念你的父親。我以為我得了大病。後來,幾十年來,奶奶半夜做夢,看到你爸爸,要麼大聲笑出來,要麼哭出來,經常把我吵醒。然後他歎了口氣,"可惜,她已經走在我前面了,連你都沒能看到。"他又有點傷心了。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回到台灣後,他們興高采烈地向媽媽講述了爺爺、阿姨、叔叔,以及在北京探望、探望的情況,媽媽細細細地細細地把他們帶回來的照片,一種精神回歸的感覺。許多收到消息的朋友和親戚也來訪或打電話詢問大陸的經曆,一種強烈的思鄉之情慢慢在他們中間蕩漾。

俞渝是董啟武最受尊敬的國民黨長老之一,尤其是當他聽說自己在台灣主持過長子的婚禮時。1964年11月中旬,當他得知自己在10日8點左右去世時,他非常傷心,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幾天後,董啟武反複思考,反複修改,寫了一篇緻敬文章,原标題是"因為久違的權利",經過反複的深思熟慮,改為"從'山到高'開始",使之從話題起到畫龍的作用。

"歲月已經老了,"它寫道。當任正非的身體腐爛時,自我感覺很快就會更加世俗化,思鄉之情也更加被割傷。他因為世界的淪陷、島嶼、山河的分離、統一的艱難時期,回到大陸故鄉的願望難以實作而郁悶不堪。在他為自己的未來安排中,依然記得大陸,于是留下了一份遺囑:"我将葬在百年後,玉山或阿裡山樹高高,你總能看到大陸。我的家鄉是中國大陸。"俞先生還'可以時不時地看大陸'旁邊的特别說明:'山到高,樹要大'。由此可見,它懷念大陸,期待統一,心裡之心,心意堅定,即使睡眠不磨練,不改變初衷,是否值得我這一代人深思?文章接着說:"在資曆上,我們這一代人不像死者那樣影響深遠,在貢獻上,我們這一代人不如死者偉大,在經驗上,我們這一代人不如死者,在......即使死者能做到,愛國之心、民族義、團結的希望,難道我們這一代人不如死者嗎?他補充說:"中國共産黨兩黨再次合作,實作祖國的統一和繁榮,這一直是餘先生晚年的願望。台灣與大陸統一,民族繁榮,次民族破壞。願海峽兩岸老友好相處,攜起手來,共同推動老先生長久以來的願望——祖國統一,民族繁榮昌盛。"

1987年,經楊成武、榮毅仁多方活動,董其武台灣的孫子回大陸探親

最後,董啟武在右邊引用了他死前寫的哀悼之歌《把我埋在高山上》作為緻敬的結尾。轉錄以下内容:

把我埋在高山上,看看這片土地。

大陸是看不見的,隻是在哭泣。

把我埋在山上,看看我的家鄉。

家鄉是看不見的,永遠不會被遺忘。

天堂,狂野。

在山上,國有。

簡介:神經末梢,藝術史愛好者,散落在各種報紙和雜志上的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