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中醫治痛體系走進最基層的鄉村

作者:生态瞭望者

讓現代中國疼痛系統進入最基本的農村社群,衛生診所(站)——中華醫學會疼痛分會召開第17屆學術年會

現代中醫治痛體系走進最基層的鄉村

2021年10月22-24日,中華醫學會疼痛分會第17屆年會在江西南昌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韓繼生作了題為"中國疼痛研究與轉化對世界的貢獻"為主題的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碩士王偉作了"九體辯證法與疼痛"的報告,陸琳, 中國科學院院士就"疼痛與精神疾病"作了報告,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定宇作了關于"腳下心靈和力量的信仰"的報告。

會議期間,中國麻醉和疼痛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崔建軍教授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崔建軍教授主張結合共同富裕理念,戰略部署國家鄉村振興,整合資源加大力度,加快農村基層衛生、社群衛生診所(站)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高基層老年常見、多重痛病近、局部、醫療能力,發揮現代中醫壓力波經絡診控創新技術 應用時,一般疼痛病堵塞在村門口。

崔建軍教授明确提出:現代中醫進農村,社群最基本的可行性是一個團隊(2-3人),一個技術(現代中醫壓力波經絡調理),一條路徑(進社群,進民家)模式,實踐"預防為本,中西并肩,注重基層,在創新中出路", 這種模式将以醫學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

如果醫保結算管道也向初級保健(站、室)門診開放,還可以通過現代中醫(一台體溫計、一台聽診器、一台血壓監測儀、一套壓波診控系統終端)的創新技術,可以有效改善偏遠村莊和社群老年人的常見病害, 能夠就地生病,大大友善了老年患者,緩解了他們為了簡單的止痛藥和止痛治療跑幾公裡甚至十公裡到縣城二級醫院或以上疼痛的急促。

中華醫學會緻力于通過學術教育訓練、遠端教學等方式推動醫學科技的進步和轉化,通過組織雙邊通路和學術論壇國際合作項目,促進國際多邊或雙邊醫學交流。作為現代中醫壓力波經絡診斷和調整體系的"中國方案",也将通過絲綢之路科學院"一帶一路"科研創新基地的輸出,為世界人民做出貢獻。